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主动作为,实现大步快跑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主动作为,实现大步快跑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成都、南充、遂宁、阆中、双流,档案部门恪守“为党管档、为国守史”神圣职责,用心想事,潜心谋事,踏实干事,为档案事业的科學发展,奋发进取,永不停歇,创造了非凡成绩,赢得了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充分肯定,赢得了更加良好的发展环境。

成都:档案服务城乡统筹发展

城乡统筹发展是指城、乡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中互动发展,充分发挥工业对农业的支持和反哺作用、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促进城乡协调发展。2003年,成都市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改革试验区。

为了服务城乡统筹发展,成都市档案局开展了城乡统筹发展专题档案工作,在反复调研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全市城乡统筹发展专题档案目录数据库,在不影响档案实体存放的前提下,掌握全市城乡统筹档案资源信息,为今后社会各界研究、利用提供查询路径;同时按年度编辑出版《成都市城乡统筹档案文献资料汇编》,使城乡统筹专题档案的收集管理做到看得见、摸得着。

为了确保专题档案目录数据库的建成,成都市档案局在服务上颇费了一番苦心。一方面积极与相关数据库系统研发公司技术人员讨论、沟通,开发出城乡统筹发展专题档案数据库软件,供区(市)县和市级机关在市档案局网上免费下载使用。另一方面在市级机关建立了9个档案工作协作组,将城乡统筹专题档案作为工作重点加强培训指导、经验交流。

截至2011年1明底,成都市及19个区(市)县档案局(馆)均已完成了城乡统筹发展专题档案目录数据库建设工作,全市共收集到238多万条城乡统筹发展专题档案目录数据。这些数据提示的档案信息从各方面反映了8年来成都市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历程、取得的成就和积累的经验,是成都市的宝贵财富。

南充:以珍档为支撑推进档案文化建设

保存于南充市档案馆的清代南部县衙档案形成于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至宣统三年(1911年),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现存时间跨度最长、保存最完整系统的县级地方政权档案,被誉为“清代县级政权档案的典型范本”。该档案是清王朝基层政权组织行政管理活动的全方位记录,是史學家、文學家、法學家以及各方面专业人士研究清代地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法律等重要的原始素材,是难得的珍贵档案。2005年-2010年,南充市档案局组织专业人员对南部县衙档案进行了全面、规范、科學的抢救整理。

在抢救整理基础上,南充市档案局积极谋划该档案的深度开发与研究,目的是把珍贵档案打造成精品文化。为此,他们采取了“筑巢引风”、“借鸡生蛋”的方式,与西华师范大學密切沟通、合作,建立了相对稳定的档案文化课题研究基地。

2009年,南充市档案局与西华师范大學合作,编辑了《清代南部县衙档案目录》,并由中华书局公开出版,该书全套分上、中、下三册,系16开精装本,共500万字。该书在四川省第十四次哲學社会科學优秀成果颁奖大会上荣获二等奖。在2011年年底召开的国家清史纂修工程档案整理类项目结项工作会议上,“清代四川南部县衙档案文献整理”项目被评为“国家清史纂修工程档案整理类项目优秀成果”。同年,南充市档案局与西华师范大學联合投标的课题《清代四川南部县衙档案整理与研究》成功中标“国家社会科學基金重大项目”。为进一步加大开发和研究力度,两家单位共同组建了研究课题组。该课题自2012年开始,将从清代南部县衙档案中选编部分开发利用价值较高的档案,由国家级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课题预计2015年年底前全面完成。

遂宁:档案规范化管理迈上新台阶

2010年以前,遂宁市级部门档案规范化管理达到四川省一级标准的仅15家。经过近两年的努力,2011年,全市机关达省一级标准的有53家,是原来的3倍多。这一成绩的取得,标志着遂宁市档案规范化管理迈上了新的台阶。

“2010年以前,我市规范化管理欠账较多,大多数单位无主动创建积极性,全市规范化管理程度较低。”遂宁市档案局局长杨世洪告诉记者。为了使规范化管理工作能够满足新的业务要求,市档案局努力争取,档案事业列入了政府“十二五”规划及政府工作报告,加大了档案事业经费保障力度。市目标管理领导小组将“完成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纳入了全市市直部门的年度目标绩效考核,将重大建设项目档案验收纳入了政府项目评价考核办法内容,有力地促进了全市档案工作规范化进程。在此基础上,市档案局狠抓执法检查,开展多种形式的业务指导,及时解决各单位在档案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帮助建立切实可行的档案管理制度,规范档案业务基础,提高档案管理水平。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遂宁市档案局引入了专业的档案整理中介机构,为全市各单位规范整理和数字化加工提供服务,保证了进馆档案的质量,提升了档案规范化管理水平。

截至2011年,全市机关达省—级53个、省二级76个、省三级249个,市直单位电子文档管理软件使用率达100%,机关规范化管理基本实现了全覆盖。

另外,近年来遂宁市档案局在法制宣传、新馆建设、档案服务等方面也取得了长足进步,档案工作发生了质的飞跃,连续3年获得四川省档案工作目标管理一等奖,并于2011年7月成功创建全省首批国家一级综合档案馆。

阆中: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成果显著

阆中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市档案馆馆藏丰富,其中国家重点档案31334卷,是四川省馆藏国家重点档案最多的县(市)档案馆之一。馆藏国家重点档案年代跨度较长,有清代、民国、革命历史等档案,具有极高的抢救和开发利用价值。

几年来,阆中市档案局认真贯彻执行《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补助费管理办法》,坚持高标准、高质量开展重点档案的抢救和保护工作。为了做好档案抢救这项非常细致的工程,阆中市档案局先后选派两名职工参加四川省档案局组织的档案修裱抢救技术培训班,并向社会招聘了具有一定字画裱糊技术功底的修裱人员7名,组织他们到省档案馆,成都、自贡和宜宾市档案馆进行考察和现场技术观摩,回馆后先进行实验性裱糊,技术熟练后再进入正式抢救修复。对细节的关注保证了抢救和保护工作的质量。

“5·12”地震中,阆中市档案馆遭受重创,大部分墙体出现裂缝,沉降缝错位1.5厘米,96列铁质密集架全部撕裂散架,档案四处散落,已抢救修复的3507卷重点档案再次损毁,经过该局馆职工近60天的奋力抢救,散落档案才全部得以清理。

据了解,从实施重点档案抢救项目以来,阆中市档案局共区分重点档案1244976页,修裱1244976页,先后拆换卷皮并重新装订整理17062卷,进行案卷级著录21000条,目前已完成整个抢救修复项目任务的60%。阆中市档案局局长苟全珍说:“我们要本着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加快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工作。另外,今年我们将向市里申请专项经费对一部分重点档案和所有民生档案进行数字化,以方便群众查阅利用。”

双流:亮点频频硕果累累

双流县档案工作亮点频频,硕果累累,这种说法并不为过。2011年,双流县档案局各项工作成绩斐然,荣获国家级奖项4项,省级奖项6项。

2011年12月15日,双流县档案局被评为全国档案系统先进集体,这在双流县档案局历史上是首次,而且也是全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县级档案局。7月28日,双流县档案馆以97.2分成功晋升为国家一级档案馆,是四川省181个县级综合档案馆中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单位。11月14日,通过全国中小學档案教育实践基地实地验收,是全国第一批确定的12个受检单位中唯一的县级档案馆。12月6日,被教育部、国家档案局正式命名为“全国首批中小學档案教育社会实践基地”。

近年来,县档案局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牢固树立“大档案、大服务”意识,着力在档案资源建设上打基础、在档案开发利用上出成果、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上求突破、在档案服务创新上做文章,努力推动双流档案事业发展新跨越,不断拓展档案工作服务空港现代生态田园大城市建设的新领域。

由县财政全额投入修建的双流县档案馆新馆建设工程于2008年3月动工,2010年8月完工。新馆占地22.9亩,总投资达4500万元,建筑面积达14685.03平方米。在双流县档案局查阅大厅,记者惊讶地看到一台排号机。局长罗萍介绍说:“前来查档的群众,要先排号,然后按顺序接受服务,这样在人多的时候可以保证查档秩序井然。”看着宽敞明亮的查阅大厅、整齐干净的等候区、热情敬业的接待人员,不由得让人想起一句话——细节决定成败,这大概就是双流县档案工作硕果累累的原因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