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小儿门诊输液的护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小儿门诊输液的护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7-0227-01

【摘要】 总结了1560例小儿门诊输液护理,包括输液前的沟通、静脉的选择、穿刺方法的改进、穿刺成功后的保护、有效的固定、合理的巡视等。依据小儿外周血管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穿刺部位,使用改进的输液方法提高穿刺的一次成功率,降低复针率,减轻患儿痛苦。这些方法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减轻了患儿的痛苦,提高了工作效率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效地缓解了护患矛盾。

【关键词】 小儿;静脉穿刺;固定;保护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常用的护理技术,患者的大部分治疗都是通过静脉输液来完成的。小儿缺乏自控能力,不能配合,门诊输液室环境嘈杂,家属期望过高、情绪易激动等,导致小儿门诊输液护理的难度较大。本文将从输液前的沟通、静脉的选择、穿刺方法的改进、穿刺成功后的保护、有效的固定、合理的巡视等方面探讨如何做好小儿门诊输液的护理。

1 资料

我院2011年2月至6月门诊输液患儿1560例,其中男860例,女700例,年龄2个月~3周岁。上呼吸道感染1150例,伴发热、咳嗽780例;胃肠道疾患410例,出现脱水表现的有210例。

2 方法

2.1 沟通与配合

首先要与患儿家属进行沟通,取得家属的信赖,减轻其焦虑情绪,取得配合并在穿刺前交代其配合的注意事项。对于能与其进行沟通的患儿,尽量用一些鼓励的语言进行交流,如“你一定很棒;你太勇敢了;你一定是第一名……”以取得配合,得到较好的合作。而对于极不配合的患儿,就尽量寻求多人帮助,有条件的与助手共同配合进行操作。

2.2 穿刺部位的选择

新生儿及较小的婴幼儿,一般都选择头皮静脉,因为这个年龄段的患儿头皮静脉一般都很丰富,也比较清楚,易固定。可选正中静脉,额浅、颞浅静脉、耳后静脉。但耳后静脉虽较粗大,脆性亦大,很容易滑动,且容易穿破,所以耳后静脉不应成为首选静脉。选择合适的静脉,并用剃须刀剔除静脉部位的头发约5 cm×5㎝范围大小。如果是年龄较大的患儿,手部的静脉已较清楚,特别是较懂事的患儿,有了审美观,家属也不愿让剃头发时,就可以选择手部静脉。但要尽量远离关节穿刺,特别是桡静脉,虽大但容易滑动,亦很容易穿破,且不好固定,因此多选手背静脉为佳。一旦患儿头部和手部静脉都不清楚,而足背静脉清晰可见,这时也可以选择足背静脉穿刺。因脱水等原因血管显露不清者酌情给予热敷或利多卡因湿敷使血管充分暴露。

2.3 穿刺方法

2.3.1 与合作者默契配合 患儿因害怕不合作时,应将患儿双手轻压于助手的双肋下,助手应以双肋为支撑点,双手抱住小儿颊部、颧骨、下颌部,根据不同部位的血管,助手选择合适操作者穿刺的固定方式,与操作者配合默契。

2.3.2 进针的手法角度 用右手食指和中指在穿刺静脉的同心方向,离穿刺点3~4 cm处按压血管,看血管是否充盈。再用拇指沿向心方向轻轻挤血管,使静脉血更多地集中在穿刺部位,以充分显露血管。在穿刺血管的上方针头斜面向上,针头与皮肤成15°左右为宜,通过皮肤将针尖直接刺入静脉。当患儿哭闹时,因静脉回流压力上升,头皮静脉血管会有1次短暂充盈过程,这时应巧妙地抓住时机,顺利完成穿刺[1]。

2.3.3 判断静脉穿刺成功与否 针头进入血管后有一定落空感,并有回血;部分血管充盈不佳的患儿,即使针头进入血管亦未有回血,可通过轻轻挤压近端头皮针管就会有回血或在穿刺时用5 ml注射器抽吸少量生理盐水接头皮针穿刺进血管后再抽吸有无回血,或打开输液器开关输液,通畅无肿胀即证明穿刺成功。

2.4 有效固定

2.4.1 头皮静脉穿刺成功后的固定

首先第一条胶布固定针柄,第2条固定针尖,有必要时针柄下面垫少许棉花,然后第三条胶布进行交叉,第四条反折,第五条将输液管固定耳廓上,最好再用长胶布绕头一圈。

2.4.2 手部静脉穿刺的固定

主要是关节的固定,一般可以用纸盒或硬木板协助固定,纸盒或木板与手基本同宽,注意要将掌指关节和腕关节固定好。临床上常见只固定整个手掌,而没有固定腕关节,这种固定常常造成无效制动。同时胶布捆绑需注意松紧要适宜,过紧会影响血液回流,如过松则起不到固定作用。

2.4.3 足背静脉穿刺的固定

由于小儿的足背大多较厚且较短,又加上患儿的躁动,穿刺时不好进针。此时可以先用木板和胶布稍做固定,穿刺成功后再进行加固。

2.5 保护

2.5.1 血管的保护

穿刺时如果注意到静脉的保护,就可以在同一条静脉上反复多次穿刺,这对于需要长期反复穿刺的小儿尤为重要。一定要寻找合适的静脉再行穿刺,不可盲目进针,避免无谓的穿刺,破坏过多静脉,造成多次穿刺失败,即增加患儿的痛苦,同时也增加了第二天穿刺的难度。拔针后要压迫5min,避免局部淤血后青紫影响次日的操作。

2.5.2 穿刺成功后的保护

除了操作者的有效保护外,还应向较年长的小儿交代注意事项,使其尽量少动穿刺的肢体。同时让患儿家属保护好穿刺部位,特别注意患儿的手不要去触碰穿刺部位,抱着的小儿,穿刺部位要避免紧贴家属身体,想办法转移患儿的注意力,最终使注射顺利完成。

2.6 巡视

定时观察输液部位有无肿胀,渗漏,胶布有无松脱。及时调整滴速,粘好松脱的胶布,并督促家长保持正确的托抱姿势。

3 结果

穿刺仅1次,且液体流速正常,穿刺部位无肿胀为一次性成功。本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6.3%,复针率为3.7%。

4 讨论

小儿血管、尤其头皮血管管径小,管壁薄,其走向并非都是直行,且头皮静脉较为表浅,针尖与血管的角度稍大,就易将血管穿破,因此进针角度以15°为宜[1]。改进后的方法既可以单独操作,有可以联合使用,结果显示改进后的方法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提高。按压可以起到止血带的作用,暂时中断血流通过。拇指轻轻推挤血管,使局部血流量相对集中。温度以60℃为宜,过低无法起到扩张血管的作用;过高易发生烫伤。“回抽”一定要在针尖斜面全部进入皮肤后进行,否则空气会被吸入血管或注射器,反而影响负压的形成和血液回流。小儿静脉因血流压力低,宜缓慢进针,一见回血即不必继续进针,否则易刺破血管,造成穿刺失败。为了提高穿刺成功率,穿刺者必须熟悉小儿头皮静脉的解剖位置,正确判断动、静脉。一般以血管是否有搏动和颜色来判断。穿刺时,操作者还应保持沉着、冷静,不能受周围环境影响。尤其面对难度较大的情况时,更应树立获得成功的信心,避免盲目试探的心理[2]。同时,要做好患儿家长及患儿本身的心理护理,取得最大程度的配合。穿刺后,应向家长详细交代注意事项,确保输液过程的顺利。

参考文献

[1] 陈翠华.静脉穿刺角度的探讨.中华护理杂志,2007,31(6):365.

[2] 郭永红,舒慧芝.小儿头皮静脉穿刺进针角度的探讨.赣南医学院学报,2003,23(3):304-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