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黄土高原地区山区公路水毁的防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黄土高原地区山区公路水毁的防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宁夏固原市位于黄土高原地区山区公路大都处在湿陷性黄土地区,受水土流失和自然灾害影响特别严重。2013年7月份,固原市遭遇了有记录以来的强降雨,相比往年同期偏多近六成,给当地的基础设施造成了严重的灾害,尤其以公路交通最为严重。在原州区辖区的所有公路都遭到不同程度毁坏,部分路段交通中断。经相关部门统计,强降雨共造成山体塌方60000方/7处,泥石流20000方/15处,公路边沟冲刷、路面沉陷等各种灾害,累计公路遭受经济损失近4000万元。灾害是无情的,也是无法估量的,但我们可以通过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来降到灾害的损失。频繁的自然灾害对公路设施造成的损失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公路建设和设计必须提高公路的设计等级和施工质量,要把预防自然灾害充分的考虑进去。

在湿陷性黄土地区进行公路建设,应根据湿陷性黄土的特点和工程要求,因地制宜,采取以地基处理为主的综合措施,防止路基湿陷,保证公路的安全与正常使用,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在湿陷性黄土地区路基的处理方法有以下几种:(1)垫层法:将基底以下湿陷性土层全部挖除或挖至预计的深度,然后以灰土或素土分层回填夯实。(2)冲击碾压法:冲击碾压是压实技术的新发展,冲击压路机由牵引车带动非园形轮滚动,多边形滚轮产生的势能与行驶的动能相结合,沿地面进行静压、搓揉、冲击的连续冲击碾压作业,形成高振幅、低频率的冲击压实作用。该方法施工方便,造价低,已在公路工程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并取得良好的效果。(3)强夯法。强夯法的原理,是利用起吊设备将一定质量的夯锤提升到额定高度,夯锤自由落下对地基土产生夯击作用,使起夯面下一定深度内的土层达到密实状态,以消除湿陷性、降低压缩性、提高地基承载力(4)灰土桩挤密法:在处理湿陷性黄土路基时,通常采用灰土桩挤密法。灰土桩是用石灰和土根据工程需要按(3:7体积比)比例拌和,并在桩孔内夯实加密后形成的桩。灰土桩有以下特点:灰土桩成桩时为横向挤密,能达到所要求加固处理后的最大干密度要求,可消除地基的湿陷性,提高承载力,降低压缩性;处理深度一般为5~10米,最大处理深度可达15米以上;可就地取材、降低工程造价,机具简单、施工方便、功效高。

一、山区道路水毁的预防

近些年来,有关部门忽视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公路修建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河道变迁淤塞,洪水位相应提高,加上原公路建设标准低,抗灾能力弱,每年均发生不同程度的水毁。固原市要完全消灭水毁是不可能,但完全可以依靠科技进步建立起符合山区交通现状,有效防治公路水毁的手段。

1、搞好公路基础建设

根据相应公路技术等级标准要求,在满足设计洪水频率条件下,设置必要的防护工程设施,做到安全渲泄设计洪水,对现有公路根据其使用要求和当地自然条件进行针对性的治理工作,使现有公路的抗洪抗灾能力提高, 对水毁遗留工程做到水毁一处治理一处,使水毁路段的重复发生率降到最低点。搞好公路基础设施建设,树立养护保畅通思想。按“建养并重、协调发展、深化改革、强化管理、提高质量、保证畅通”的公路工作方针,一手抓建设,一手抓养护,将养护工作放在首位,使建、养、管协调发展。在条件许可情况下,应进行技术改造将路面硬底化。与此同时,充分注意排水系统和防护工程配套,以满足排水需要,保证公路及沿线设施稳定。

2、全面养护,预防为主

全面养护,旨在对山区公路的路基、路面、桥涵及其排水防护等设施进行经常保养、维护与加固,使其各部分都处于完好状态,这样才能预防或减轻公路水毁。而我们日常养护中某些道班往往只注重路面、路基的养护而忽略桥涵、排水防护设施的维护,山区公路水毁又往往由于路基排水及防护设施失养造成,每当暴雨山洪顺坡而下,冲刷路面淘空路基,造成边坡坍塌而水毁。因此,预防水毁就必须对公路及其沿线构造物进行全面养护,做到:

(1)路面坚实平整,横坡适度,泥结碎石路面横坡一般控制在3%以利排水;(2)削平高路肩,横坡要平整顺适保持4%,路肩要整洁,边坡要稳定,保持坡面平顺、坚实、无裂缝,无冲沟;路基边沟排水要顺畅,平坡路段保持不小于0.5%的纵坡,大于5%的陡坡路段边沟要加固,干浆砌沟底。沿溪线对可能遭受溪水冲刷的半填挖、填方路段坡脚,要进行防护加固,对迎水段则需采取建挡土墙防护,为了改变水流方向,消除或减轻水流对公路堤岸的直接破坏作用,结合设置丁坝和顺坝等导流设施的综合治理措施;(3)要对桥涵构造物经常进行检查保养,保证桥涵排水不冲不淤,使山溪洪水顺利排泄。要经常注意桥下河床的自然冲剧变化,洪水过后及时清理河床上漂浮物和沉积物,适当疏浚河道,使水流顺利渲泄,一旦发现桥涵墩台基础埋深不足,应及时采取可靠防护措施,进行根治。

3、建立健全防汛组织机构

各级组织均应成立相应的防汛领导机构,主要领导挂帅,并组织抢险突击队,准备好抢险救援物质。在汛期,建立健全防汛值班制度,天天安排专人值班,基层单位应坚持雨天天天上路巡查,发现小型水毁立即抢修,大型水毁一面抢修、恢复,一面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争取上级支持以尽快抢修恢复。

二、几点建议

(1)引起公路水毁的根本原因在于水流。因此要实现根治公路水毁的目标,首先必须从提高公路设计、管理和养护人员的水文、水力学素养着手,强化、规范公路水文勘测设计工作。公路水毁的预防和治理,只有以科学的理论为基础,以先进的技术为工具,才能达到标本兼职的目标。否则,仅凭经验办事,往往造成屡建屡毁,重复水毁,给公路交通运输和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

(2)在对公路水毁的预防和治理中,需要注重生物防护措施的应用,并着重加强公路周边环境保护和景观工程建设。良好的自然环境与景观不仅能有效地保护路基边坡免受大气降水、地表径流与河流水流的冲刷,同时在公路两侧的山岭上大规模进行植树种草,良好的地表植被能增加地表糙度,延缓坡面漫流和沟槽径流,从而降低了山区沟谷汇集的洪峰流量,有效减轻洪水对公路的冲击。总之,构建和谐的自然环境是公路水毁防治的根本出路。

(3)在公路水毁防治措施的制定中大力采用新型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它以计算机系统为功能平台,可以对各类地理空间信息进行采集、存储、检索、建模、分析和表示,为相关部门提供最新的地理信息,为工程设计和规划、管理决策服务。这一技术在公路水毁的防治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4)采用公路水毁毁损等级评价方法、水毁预测方法和抗水毁能力评价方法,为水毁防治技术决策理论的制定奠定基础,为公路水毁防治的理论和工程实践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

(5)鉴于当前管理养护部门缺乏与公路水毁防治相关的技术规程和指南,建议有关部门汇编、修订形成一套适用面更广、实用性更强的技术指南或规程,以供广大公路管理养护人员使用,为公路水毁的预防和治理提供必要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