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禀芥豆之微 成作用之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禀芥豆之微 成作用之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红楼梦》是一个巨大的网络,而刘姥姥就是一根作者用来串联、编制这张网络的很好的编织线。她的三进荣国府不但有重要的引子、伏线等作用,而且作为一个普通的农村老妪,她还是一面展现贾府繁华的平民窗口,此外,作为一个次要人物,她还深化了贾宝玉、妙玉等主要人物的思想内涵。

关键词:结构作用 平民视角 人物内涵

一、刘姥姥在《红楼梦》结构中的作用

(一)引子作用――展示作品内容的引线

刘姥姥不属于荣宁二府,书中对她的描写也很少,在整部《红楼梦》中她只出现了三次(高鹗续写的版本中出现了四次,但多数红学家认为刘姥姥应该是三进荣国府),这与其他如宝玉、黛玉等主要人物来说算是芥豆之微了。那么曹雪芹为什么要写这样一个与贾府没有很大关系的农村老妪呢?他自己对此有一个说明:“且说荣府中合算起来,从上至下,也有三百余口人,一天也有一二十件事,竟如乱麻一般,每个头绪可作纲领。正四处那个那件事那件人说起方妙,却好忽从千里之外,芥豆之微,小小一个人家,与荣府略有些瓜葛,这日正往荣府中来,因此便就这家说起,倒还是个头绪。”[1]贾府“在经冷子兴、黛玉等几次皴染后,环境及角色所设置的背景已有眉目和轮廓。然故事如何起势?如何进入内部?这便有了刘姥姥。”[2]我们知道药虽好,但没有药引子是不行的。刘姥姥这个药引子就是为《红楼梦》这副妙药而配。也是恰到好处,二者相得益彰。红楼梦结构宏大,人物众多,情节复杂,寓意深远,所以开头曹雪芹用了整整五回来做铺垫。就像现在要进行一个巨大的工程,首先要做的几通一平。把上水、下水、电缆、煤气管道等基本设施都安排好以后,第六回开始情节就正式开工了。刘姥姥就出现在第六回。有了刘姥姥,贾府的富丽堂皇,形形,林林种种就都一一展开了。故事也一路蔓延,无边无际。“如果把红楼故事比作一艘漫游在浩瀚大海上的航船,那么可以说,是贾雨村和冷子兴给我们介绍了这艘航船的大概。林黛玉、薛宝钗是此船必须搭载的两名游客。她们一登船,轮船便可以起航了,而最后开动轮船的就是这芥豆之微刘姥姥。”[4]

(二)伏线作用――伏脉千里,暗示后文

《红楼梦》常用“伏线和暗示的结构手法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线,使故事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自然而又合乎逻辑,使作品成为此呼彼应、首尾贯通的艺术整体。”[5]这种手法在刘姥姥一进和二进荣国府时都有所运用。而所伏内容也多与巧姐有关。如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时带孙子板儿一起游览大观园,“忽见抱了大姐(巧姐)来,大家哄她玩了一会。那大姐因抱着一个大柚子玩,忽见板儿抱着一个佛手,大姐便要。丫鬟哄她取去,大姐等不得便哭了。众人忙把柚子给了板儿,将板儿的佛手哄过来给她才罢。那板儿因玩了半日佛手,此刻又两手抓着果子吃,又见这个柚子又香又圆,更觉好玩,且当球踢着玩去,也就不要佛手了。”[6]‘脂评’对此曾有两条‘夹批’:‘小儿常情,遂成千里伏线’;‘柚子即今香团之属也,应与缘通。佛手者正指迷津也。以小儿之戏,暗透通脉络,隐隐约约,毫无一丝泄露,岂独为刘姥姥之俚语博笑而有此一大回文字哉’。”[7]可见这是作者的一种伏线和暗示。古代定婚姻都要交换信物,而柚子与佛手就是巧姐与板儿的信物。就好像是冥冥之中都已经安排好了的。所以后来巧姐应该是被“狠舅奸兄”卖后又被刘姥姥救起,最后嫁给了板儿。刘姥姥临走时给巧姐起名字也是一种暗示写法,当凤姐说巧姐出生的日子不好常生病,让刘姥姥给巧姐起名字时,刘姥姥自信地说:“这个正好,就叫她是巧哥,这叫作以毒攻毒以火攻火的法子。姑奶奶定要依我这名字,她必长命百岁。日后大了各人成家立业,或一时有不顺心的事,必然必然遇难成祥,逢凶化吉都从这‘巧’字儿来。” [8]而这些话正应了巧姐以后的遭际。

二、显示贾府繁华的平民窗口

关于贾府的盛况,在刘姥姥进贾府之前已有所渲染,是通过冷子兴和林黛玉的眼睛看到的,那是烈火烹油、鲜花着紧锦的温柔富贵之乡。但是冷子兴是古董商人,林黛玉是官宦少女,因而他们所看到的贾府都不是平民眼中的景象。为了使贾府的豪奢能更真、更清晰、更新鲜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作者需要一个平民视角,这个平民视角就是刘姥姥。刘姥姥两次进荣国府时,像一架摄像机,把镜头投向了贾府的生活细部。写出了贾府的风华正茂,写出了大观园的美丽曼妙,也写出了贾府主子们日常生活的奢华。刘姥姥陪贾母游玩大观园,其实就是继第十七回贾政带宝玉与众清客游览大观园后的对大观园的又一次全面的展示刘姥姥不同与贾政等人,刘姥姥的游览就像现代人的旅游,是走马观花式的,充满了平民的新鲜与好奇。大观园的美景、贾府主子们生活之豪奢处处让她惊叹。刘姥姥说话不文雅,也不故作委婉,常常用最直接最通俗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如她把大观园比作画,说惜春是神仙托生的等,都自然而本真,具有民俗风味,也尽显农家本色。刘姥姥虽是直接生产者,可她却尝不出茄子的味道,不认识黄杨木根,甚至把鸽子蛋当成俊鸡下的俊蛋,把省亲牌坊当庙来拜,闹了不少笑话,出尽了洋相。大观园里吃一顿螃蟹的银子,据她说,可以够庄稼人过一年了。在大观园只住了几天就“把古往今来没见过的、没吃过的、没听见的都经历过了。”是她用最朴实的语言道出和批判了贾府的繁华、奢侈与不劳而获。作者也正是想通过刘姥姥的平民身份,她的见识狭窄,她的少见多怪,从另一个角度来见证贾府的鼎盛之期。

三、深化人物形象的良好工具

(一)表现贾宝玉的反传统思想观念

贾宝玉的反传统思想最集中的体现就是反对男尊女卑的宗法观念。他整日与女儿为友,持“女儿至上”论,“见了女儿便觉清爽”。他关爱和同情女儿的生活与命运,总是不遗余力地关爱女儿,并且也不在意这女儿是死是活,是尊是卑,是熟悉是陌生。为了突出贾宝玉这一思想特点,曹雪芹常常对此反复地刻画与渲染。如第十九回中,宁府大摆宴会戏台,众人都在取乐,贾宝玉却想到一幅美人画可能会很寂寞,于是就要去陪陪“她”。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时作者又不遗余力地对他的这一思想性格做了一次皴染。刘姥姥“虽是个村野人,却生来的有些见识”,她最拿手的就是讲故事,刘姥姥讲的第一个故事是说下雪天,她听见柴火响,以为有人偷柴火,出来一看,原来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十分齐整的女孩儿。当时听众很多,重要的小姐丫头大都在座 ,但当刘姥姥讲到雪地里站的原来是个十分齐整的女孩儿时,只有宝玉着急地问那个女孩儿为什么站在那里,要是冻坏了怎么办。可是故事没讲完,因为刚讲到柴火,偏巧外面就起火了,刘姥姥无意间犯了忌讳,只得另换一个故事。宝玉却记在心上,等众人重新听故事时,他还追着问结果怎么样,好象贾府失火与他关系不大,他只关心那个故事里的可能被冻坏了的女孩儿。当刘姥姥又换了一个故事讲时,宝玉便闷闷不乐,到府私下里拉了刘姥姥问了个明白。故事都是刘姥姥虚构的,并非真事,贾宝玉却信以为真,让茗烟按着刘姥姥说的地方去找那个女孩儿的庙宇。茗烟当然找不着,可宝玉并不生气,他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仍让茗烟有空就慢慢找,可见他对女儿的关爱与同情。所以,这件事与十九回的“美人画”事件有异曲同工之妙,更鲜明、更具体的表现了贾宝玉的反传统思想观念。

(二)展示妙玉复杂微妙的内在世界

刘姥姥二进贾府引出的最重要的人物是妙玉。妙玉在红楼梦中所占的文字很少,而且主要集中在刘姥姥二进荣国府这一回。妙玉出身仕宦之家,才貌出众、性格孤傲。这在她被邀进入贾府时就有所表现,但对她这种性格最多、最形象的描写却是通过刘姥姥来实现的。贾母引刘姥姥游览大观园,走累了就到栊翠庵喝了碗茶。妙玉为贾母奉茶用的是成窑五彩小盖盅,非常珍贵,可是这杯茶被刘姥姥喝过一口后,她就要把这么珍贵的茶具给扔了!可见她的孤傲怪癖的性格。但最重要的是对这之后她请宝、黛、钗喝“体己茶”过程的描写,与对刘姥姥的态度相反,妙玉居然让贾宝玉这个“蠢物”用自己平常用的绿玉斗喝茶!这在无意中透露出妙玉潜意识里对贾宝玉的爱慕之情。妙玉是仕宦之家出身,现又是出家人,受封建思想和佛教教义的双重束缚。但她又毕竟是个十七八岁的青春少女,内心深处有着对理想男性和爱情的深深渴望,而作者就用了一种巧妙的对比笔法写出了她的被压抑的自然本性,展示了她复杂微妙的内在世界

总之,刘姥姥在《红楼梦》中虽禀“芥豆之微”,却成作用之大,使《红楼梦》的情节结构和人物能更加巧妙、丰满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有了刘姥姥,《红楼梦》才能得以正常运转,大观园才能尽展美丽,人物内涵才能更显深刻。

参考文献:

[1]曹雪芹 高鹗.红楼梦.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第57页.

[2] [3]罗书华. 正说红楼梦.团结出版社,2001,第123-124页.

[4]朱志荣 田艳妮.论中国古代小说的结构.滁州学院学报,2009(5).

[5]曹雪芹 高鹗.红楼梦.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第427页.

[6]李希凡 李萌“品味”刘姥姥.红楼梦学刊,2003(4),第188页.

[7]曹雪芹 高鹗.红楼梦.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第434页.

作者简介:周彦敏(1988.6-),女,北方民族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生。

指导老师:泰山学院韩丽娟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