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巧添内容,增加语文课堂的厚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巧添内容,增加语文课堂的厚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为了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老师不能只依靠教参,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加入一些内容增加语文课堂厚度和容量,从而让学生品味文本,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了解文本的主旨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历程,从而进一步打造语文高效课堂。

【关键词】巧添;内容;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不管是经典文章还是普通的文本,同样的一篇文章,不同的教师从中开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大不相同,从特定的、客观的文本中找出最有价值的教学内容和资源是一个语文老师必须具备的素养,也是实现语文高效课堂的重要前提。语文老师绝不能仅靠着教参上的一鳞半爪的知识站在讲台上贩卖,而是应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加入一些内容,从而增加语文课堂的厚度,提高语文课堂效率。那么,语文老师该如何增加课堂深度呢?本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在课堂教学中加进教师自己的阅读心得,从而引发学生的阅读心得,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首先要被文本打动,对文本有自己的感悟,才能在语文课堂上打动学生。纳兰容若的“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账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短短的几十个字,而要参透其中的情味恐怕就不是每个人都能体会的。教师要做深入的研读,和作者融为一体,思其所思,痛其所痛,才能理解纳兰容若在此词中所蕴含的“身在旅途而对故园念念于心”的浓浓相思之情。教师不对文本做深入、细致的研究,就不能有深刻、细致的阅读心得,语文课就不能深刻而从容。如果语文老师没有“火种”,又如何能点燃学生阅读时心中的火炬呢?所以教师要以自己的阅读心得而引发学生的阅读心得,用文本的内蕴引导学生,使学生轻松自然地进入文本,深入地与作者交谈,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进而增加了语文课堂的厚度。

对于这一点,我感悟最深的是2012年10月份在苏州中学参加“黄厚江本色语文研讨会”上听黄厚江老师讲《阿房宫赋》。黄厚江老师先让学生阅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他设计了一个环节:给学生展示了他自己对原文缩写的一段话,让学生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词;他还让学生阅读自己给文章写的结尾,让学生比较他写的结尾和原文的结尾,通过比较,让学生从语言、主旨、结构等多个角度对文章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最后又让学生根据压缩的短文用三个字概括文章的思路和主旨,我觉得黄厚江老师的这种以自己的阅读体会引发学生阅读体会的做法是课堂成功的关键,增加了课堂容量和厚度,是非常值得我们语文老师学习的。

教师的阅读心得不仅体现在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语言上的引导,也包括语文老师的朗读,老师的范读能够有效地加深语文课堂的深度。语文课堂,尤其是公开课上,很少有老师敢于给学生做示范朗读。我觉得教师的范读能反映出老师对文本的感悟和理解,从而引领学生通过诵读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上学期我们学校一个年轻的语文老师张露在上《念奴娇・赤壁怀古》时,大胆给学生做示范朗读,学生被老师的朗读所感染而踊跃起来示范读,通过抑扬顿挫的读书而获得对文本的体验和感悟,在下课时许多同学就已经能背诵文本,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我在苏州听黄厚江老师讲《阿房宫赋》时,黄老师就在课堂上示范朗读。黄老师的嗓音条件并不是很好,但是他对文章的内容有着深刻的理解,对赋体文有着准确的把握,对古汉语有着纤细的敏感,这是我听到过的很不错的一次教师朗读示范,范读的效果好过那些专业的播音员。

二、增加一些和文本相关的内容,让学生把这些内容和原文进行比较,品味文本

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经过专家精挑细选的,自然具有典型性。在讲课文内容时,语文教师可有意识的进行拓展,用课本做引线,吊起学生的胃口,引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比如我在执教市级公开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时,增加了一些相关内容,让学生读、品、悟,再和原文进行比较,我觉得教学效果很好。比如,我在讲到“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时,强调了“看”这个动词的意境,然后补充了杜甫《后出塞・之一》中的“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让学生体味两个“看”中所蕴含的感情。学生纷纷回答:辛词的“看”是满含着“报国欲死无战场,栏杆拍遍空断肠”的悲愤和无奈,而杜诗中的“看”则是年轻人刚刚入伍,对着朋友相赠的吴钩会意含笑,想要建功立业的慷慨豪情。

三、增加相关的背景知识,让学生了解文本的主旨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历程

知人论世,是孟子教给我们的读书方法,也是语文课堂中常用的基本方法,适当地增加一些和文本有关的写作背景及作者的思想感情历程是必要的。

比如,在《想北平》的教学中,学生由于年龄、阅历和知识积累等原因,不一定能完全体会老舍在文章中所表达的对北平之爱,对国家民族之忧,老师要补充当时的写作背景及老舍的经历。老舍是位土生土长的北平作家,语言悠远绵长,有着几十年的情感积淀,所以作者选取的不是雄浑巍峨的北京有代表性的建筑,而是从细节处细腻而深刻地写出短期停留的旅客绝不能写出的北平特色,每一处景都表达了对北平刻骨铭心的深情眷恋。这篇文章写于1936年,作者当时不在北平,而在山东济南,因为抗战的战乱岁月中,他更加思念他挚爱的北平。对北平的想念及对民族的担忧,让他在文章的最后得以淋漓尽致的抒发:“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啊!”在给学生补充了相关的背景知识和老舍的生活经历后,再让学生品读最后这句话,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就达到了一个新的升华,课堂厚度增加,使学生认识到老舍在文中表达的感情,不仅是个人对故乡的感情,而是一个中华赤子对祖国母亲的眷恋之情,这是献给所有中国人的心灵的烛光。可见,语文课堂上给学生补充一些文本的背景知识能有效地增加语文课堂的厚度。

如果说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那么我认为一百个语文老师对同样的文本内容挖掘的内涵也完全不同,作为语文老师,要在课堂上加进自己对文本的感悟,加进相关的知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文本,对文本有自己的感悟,扩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力,从而有效提高语文课堂的厚度,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