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影响临床T1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影响临床T1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探讨临床T1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方法:对156例诊断为T1乳腺癌患者的完整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156例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对11项临床和病理指标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妊娠次数、肿瘤大小、肿瘤部位、病理类型、肿瘤分化程度、微淋巴管浸润、癌周浸润方面与腋窝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肿瘤分化程度、微淋巴管浸润和癌周浸润是预测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论:肿瘤大小、肿瘤分化程度、微淋巴管浸润和癌周浸润是预测临床T1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

[关键词] 乳腺肿瘤;腋窝淋巴结;因素

[中图分类号] R737.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1(c)-044-02

腋窝淋巴结是乳腺癌转移的主要途径,其受累与否是影响乳腺癌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由于腋窝淋巴结清扫会伴随出现肩关节僵硬以致活动受限、上肢感觉麻木、淋巴水肿、臂丛神经损伤等相关的并发症,故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早期乳腺癌患者接受前哨淋巴结活检以保留腋窝,避免以上并发症。然而体检未扪及腋窝淋巴结肿大的乳腺癌患者,仍有高达30%~40%经病理证实有转移。因此,了解腋窝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有助于临床医生准确判断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对决定手术方式、估计预后、选择辅助治疗方式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0年12月~2008年12月我院诊断为t1(肿块

1.2 临床相关因素

收集所有患者的术前临床和活检病理资料,包括年龄、月经状态、妊娠次数、肿瘤部位、肿瘤大小、病理类型、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管是否受侵、癌周是否浸润、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表达状况共11项因素。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各项指标先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再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

本组156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腋窝淋巴结转移者42例(28.77%),腋窝淋巴结转移1~3个者29例(69.05%),腋窝淋巴结转移≥4个者13例(30.95%)。

2.2 影响腋窝淋巴结转移率的单因素分析

对11项临床和病理指标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妊娠次数、肿瘤大小、肿瘤部位、病理类型、肿瘤分化程度、微淋巴管浸润、癌周浸润方面与腋窝淋巴结显著相关,见表1。

表1 影响腋窝淋巴结转移率的单因素分析[n(%)]

2.3 多因素分析

将单因素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的7个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肿瘤分化程度、微淋巴管浸润和癌周浸润是预测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见表2。

表2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 讨论

腋窝淋巴结是否转移是影响乳腺癌患者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也决定患者是否需要辅助化疗、内分泌治疗或放疗。目前,由于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已发现越来越多的早期乳腺癌患者。有报道认为,即使肿块

本组资料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提示,肿瘤大小、肿瘤分化程度、微淋巴管浸润和癌周浸润是预测腋窝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有研究认为肿瘤的大小是预测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因素[2-3],本文结果与其相似,说明原发肿瘤的体积越大,腋窝淋巴结转移率越高。乳腺癌细胞向腋窝淋巴结转移,其前提条件是必须浸润小叶淋巴管网,再向腋窝淋巴结引流。因此,微淋巴管浸润是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最直接、最危险的因素。肿瘤分化程度和癌周浸润能反映肿瘤的侵袭能力,分化差、浸润深提示其肿瘤细胞侵袭能力强,故患者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危险性随之增加。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迟初潮、早绝经、生育次数多为乳腺癌的保护因素,有流产史的女性易于患乳腺癌。而近年来通过对乳腺癌患者妊娠次数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关系的研究发现,妊娠次数较多的乳腺癌患者其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明显增高[4-5]。本组资料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随着患者妊娠次数的增加,乳腺癌患者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几率明显增大,但经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妊娠次数并不是预测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因此,有关T1乳腺癌患者妊娠次数与腋窝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有研究认为,激素受体的状况不能作为预测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有用指标[6-7],本文的结果也表明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报道孕激素受体阴性者有更高的腋窝淋巴结转移,但也有相反结果的研究。因此,激素受体状况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还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廖瑜倩,徐兵河.118例小肿块多腋窝淋巴结转移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分析[J].中华肿瘤杂志,2007,29(8):615-618.

[2]Brenin DR, Manasseh DM, Tamer M, et al. Factors correlating with lymph node metastases in patients with T1 breast cancer [J]. Ann Surg Oncol,2001,8(5):432-437.

[3]Woo CS, Silberman H, Nakamura SK, et al. Lymph node status combined with lymphovaseular invasion creates a more powerful tool for predicting outcome in patients with invasive breast cancer [J]. Am J Surg,2002,184(4):337-340.

[4]艾合买提江・吐尔伊力木,王闽全,阿地力・艾买提,等.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高危临床因素预测[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4,27(5):474-476.

[5]陶冀,赵庆均,赵福江,等.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多因素分析[J].黑龙江医学,2002,26(2):87-88.

[6]张仕义,吴智勇,林,等.影响临床T1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多因素分析[J].广东医学,2008,29(11):1820-1822.

[7]冯贵安,李根生.C-erbB-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意义[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1):251.

(收稿日期:2009-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