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血液高凝状态的中医研究概况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血液高凝状态的中医研究概况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回顾近10年来中医对血液高凝状态的临床及实验室研究结果,通过分析脓毒血症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静脉血栓、肾病、心脑血管疾病过程中出现的血液高凝状态的中医研究状况,总结中医在治疗这些疾病过程中血液高凝状态的研究成果。发现中医对血液高凝状态的认识多从“血瘀”论治,根据临床表现辨证论治,灵活采用了活血化瘀、清热凉血、滋阴生津、益气通络、益气活血、补气养阴活血等治法,拓宽了血液高凝状态的治疗方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关键词:血液高凝状态;中医;研究概况

中图分类号:R714.2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717(2011)12-2746-03

TCM Research Situation of Blood Hypercogulative State

DING Hongsheng,CHEN Fengjuan,SHEN Zhen

(Intensive Care Unit(ICU),Jiaxi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iaxing 314001,Zhejiang,China)

Abstract:By reviewing that TCM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research about blood hypercolktive state for last 10 years,and analyzing TCM's research status of blood hypercolktive state appeared in the process of the sepsis and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vein thrombosis,kidney disease,heart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TCM treatment in these diseases process was summarized. It is found that TCM considered blood hypercolktive state as "Blood stasis",based o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was according to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flexibly adopting therapies such as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to remove blood stasis,clearing heat and cooling blood,nourishing Yin and promoting the secretion of saliva,boosting Qi and freeing collaterals,boosting Qi and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tonifying Qi and nourishing Yin and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It has expanded blood hypercolktive state treatments and accumulated a certain amount of experience.

Key words:blood hypercoguktivestate;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research statu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11-07-17

基金项目:嘉兴市科技局医药卫生资助项目(2009AY2053)

作者简介:丁红生(1973-),男,安徽无为人,副主任中医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危重病治疗。血液高凝状态是指生理性或病理性、原发性或继发性血液凝固性增高,是动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病理基础和潜在危险因素。该病理状态的发生发展可贯穿在许多疾病中,如脓毒血症、冠心病、肺心病、缺血性脑血管病、糖尿病、肾病综合征、血栓性疾病及多种恶性肿瘤,并对其治疗和预后产生影响,是近年来研究的热门课题。针对血液高凝状态,西医常用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华法林、阿斯匹林、氯比格雷等进行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使用上述药物治疗,除了各自可能的不良反应之外,出血是主要的并发症。同时因为血液高凝状态多见于老年人,由于基础疾病多,需同时服用多种药物,容易发生药物相互作用。所以针对血液高凝状态使用常用西药需严格界定适应症,有些情况下即使患者存在血液高凝状态,但是由于存在禁忌症或者严重不良反应,临床医生却不能使用这些药物。针对这些情况,中医具有相对的优势,本文根据不同疾病将近年来针对血液高凝状态的中医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脓毒血症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相对于其他疾病引起的血液高凝状态,对于脓毒血症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近年来中西医无论在机理上还是临床疗效上,进行的研究较多。

1.1 中药“血必净”注射液机理及临床应用 对“血必净”注射液的研究近年来是一热点。中药血必净注射液由红花、赤芍、川芎、丹参、当归等组成,具有拮抗内毒素、改善微循环、减少血小板的黏附和聚集,保护内皮细胞的作用[1]。吴彩军通过研究血必净注射液对感染性休克犬抗凝物质的影响,发现在应用多巴胺治疗感染性休克犬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可有效增加感染性休克犬体内的抗凝物质血浆水平而稳定凝血系统[2]。梁显泉、李志军等认为血必净注射液可拮抗炎性细胞因子减少PLT聚集,消除促凝因素,恢复凝血与纤溶系统动态平衡,具有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作用[3]。张会云通过临床研究得出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可升高血浆蛋白C的水平,而蛋白C是活化蛋白C的前体,活化蛋白C与协同因子蛋白S同时出现,可使因子Va和Ⅷa失活,从而阻止了凝血酶的产生和随后的凝血反应[4]。 邢迎红总结分析了ICU收治的68例DIC患者的临床资料,认为早期使用“血必净”注射液中西医结合治疗DIC效果显著、安全性高[5]。

1.2 中医治疗脓毒血症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虽然都从“血瘀”论治,但根据临床证型不同,中医治法各异 赵宇采用自拟活血化瘀中药汤剂治疗脓毒血症,所拟中药汤剂以血府逐瘀汤为基础加减而成,既活血化瘀,又清热凉血,治疗组总有效率及死亡率均优于对照组,从而认为活血化瘀中药可有效地拮抗炎性介质及内毒素的释放,提高治疗脓毒血症的有效率,更好的改善患者症状[6]。傅晓燕使用清瘟败毒饮治疗脓毒症,清热凉血为主,通过对加清瘟败毒饮煎剂口服和西医常规治疗的不同疗效及凝血功能的影响分析,认为清瘟败毒饮对脓毒症患者的凝血功能有保护作用[7]。马红、杨进等采用药物造模方法,复制温病热盛津伤瘀滞证家兔模型,研究养阴生津方对热盛津伤瘀滞证模型家兔血液流变性和凝血因子的影响,发现养阴生津方能改善血液流变性,调节凝血功能,抑制血栓形成,是温病“滋而能通”治法的药理学基础之一[8]。

1.3 其它疾病所致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缪英年等使用清瘟败毒饮治疗蛇伤,发现清瘟败毒饮在治疗蛇伤致DIC中有明显缩短疗程提高疗效的作用[9]。李文全等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和西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并发的播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能够提高抢救的成功率,认为这种疗法应用得越早,并发DIC的SLE患者预后就越好[10]。

2 静脉血栓

陶然、罗保平对于急性期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采用清营凉血祛瘀中药,联合肝素、华法林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增强药物的协同作用,提高治疗后血管的再通率,保护静脉瓣膜,减少并发症,得出结论清营凉血祛瘀中药能有效地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高凝状态,修复血管内皮细胞等作用[11]。任艳青、田明采用四妙勇安汤加减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也取得不错的疗效[12]。霍清萍等通过中药化瘀通络,西药抗凝、溶栓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静脉血栓形成47例,经过对比推断中西医结合治疗DVT的效果优于单纯西医抗凝和溶栓治疗[13]。何敢想等在采用抗凝、溶栓、扩血管和低分子右旋糖苷加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基础上加中药汤剂泻下凉血,以防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肺栓塞,获得临床效果,从而认为采用中医泻下凉血法可有效防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肺栓塞[14]。

3 肾 病

沈晓刚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以肾络通为主方,以化瘀通络,认为中西医联合治疗原发性膜性肾病(IMN)临床疗效好、安全可靠,能够降低IMN(Ⅰ期、Ⅱ期)患者Ⅰ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抑制因子(PAI-1)及内皮素-1(ET-1)水平,升高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因子(t-PA),以保护细胞内皮功能、改善凝血纤溶系统[15]。邓明华通过活血化瘀方药配合糖皮质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发现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血液高脂、高凝状态,有效预防血栓并发症的发生[16]。辽宁的杨国忠通过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肾病综合征高凝血症,表明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可减轻肾病综合征高凝状态,使全血黏度降低,降低血脂,减少蛋白尿,而且还能有效地减轻肾小球病理损害,防止肾小球硬化,保护肾功能[17]。

4 心脑血管

邓丽娅、张印新通过实验观察活血化瘀药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活血化瘀药使模型组大鼠的血管内皮纤溶功能增强,提示活血化瘀药有一定的恢复纤溶和增强抗栓作用[18]。江苏省的陈守宏等人通过观察中药益气活血方对房颤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发现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方(党参、麦冬、黄茂、葛根、丹参等),治疗组所用的华法林剂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益气活血方时房颤患者有较好的抗凝作用。陈守宏等人进一步推论上述部分中药有效成分直接参与抗凝与凝血过程,合理的中药配伍及剂量,可有效地抗凝,预防血栓栓塞,又可避免过多的出血事件,减少反复监测INR的繁琐,增加治疗安全性及依从性;间接影响华法林的抗凝作用,联合治疗减少华法林的使用剂量,减少出血倾向[19]。张育彬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补气养阴活血利水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现能明显降低心衰患者的血浆P-选择素、vWF和D-二聚体水平,从而认为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补气养阴活血利水方治疗,不仅能提高疗效、改善心功能,而且能改善慢性心衰患者的凝血功能,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心衰患者血栓事件的发生和发展[20]。洪杰斐、王伯章通过探讨益气通络饮与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塞恢复期的作用机制,发现益气通络饮不但能显著改善脑梗塞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症状,还能显著改善患者凝血有关指标,总结认为益气通络饮不但改善脑梗塞恢复期的临床症状,也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凝血和抗凝功能[21]。

5 结 语

总结近年来中医在治疗血液高凝状态研究成果,可以看到中医在血液高凝状态的辨证论治、治法方药、实验室研究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拓宽了血液高凝状态的治疗方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综合上述文献,可以发现中医对血液高凝状态的认识多从“血瘀”论治,剂型多选用中成药针剂和中药复方汤剂,根据临床表现辨证论治,有活血化瘀、清热凉血、滋阴生津、益气通络、益气活血、补气养阴活血等治法,具有很高的灵活性。缺点是缺少根据循证医学原则进行严格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中医治疗血液高凝状态的研究成果结论的可靠性值得进一步探讨和验证。

参考文献

\[1\] 曹书华,王今达.血必净对感染性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大鼠组织及内皮损伤保保护作用的研究\[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2,14(8):489-491.

\[2\] 吴彩军,李春盛.中药注射液血必净对感染性休克犬抗凝物质的影响\[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9,29(5):372.

\[3\] 梁显泉,李志军,刘红栓,等.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脓毒症42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5,12(4):251-252.

\[4\] 张会云,曹书华,王今达.活血化瘀法对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内毒素血症作用的临床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12):1342-1345.

\[5\] 邢迎红.中西医结合治疗弥漫性血管内凝血68例\[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 9(4):12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11-07-17

基金项目:平顶山市科技攻关项目(2009061)

作者简介:方居正(1967-),男,河南禹州人,医学博士后,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疾病。\[6\] 赵宇,刘新桥.活血化瘀法治疗脓毒血症42例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07,34(3):302-303.

\[7\] 傅晓燕、王卫星、张焰理.清瘟败毒饮对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9,28(4):30-32.

\[8\] 马红,杨进,南淑玲,等.养阴生津方对热盛津伤瘀滞证模型家兔血液流变性和凝血因子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5,3(1):39.

\[9\] 缪英年,陈茂潮,黄志,等.清瘟败毒饮治疗蛇伤致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23(8):590.

\[10\] 李文全,王希,鄂正刚.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播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早期诊治\[J\].中西医结合实用临床急救,1997,4(8):352.

\[11\] 陶然,罗保平.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78例\[J\].湖北中医杂志,2007,29(12):22.

\[12\] 任艳青,田明.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静脉血栓形成\[J\].湖北中医杂志,2004,26(11):23.

\[13\] 霍清萍,祖茂衡,贾先鸿.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J\].新中医,2000,32(12):17.

\[14\] 何敢想,尹红,王朝生.中药防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肺栓塞的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09, 31(9):20.

\[15\] 沈晓刚.中西医联合治疗原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疗效及对内皮细胞功能和凝血纤溶系统的影响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12):137-138.

\[16\] 邓明华.活血化瘀法改善肾病综合征脂代谢紊乱和高凝状态疗效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829.

\[17\] 杨国忠.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肾病综合征高凝血症27例\[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8,11(11):1773.

\[18\] 邓丽娅,张印新.活血化瘀药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7,5(3):234.

\[19\] 陈守宏,陈艳,朱波.益气活血方对房颤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J\].陕西中医,2005,26(1):640-641.

\[20\] 张育彬.补气养阴活血利水方辅助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凝血功能的影响\[J\].湖北中医杂志,2008,30(12):16-17.

\[21\] 洪杰斐,王伯章.益气通络饮对脑梗塞恢复期凝血机制的影响\[J\].中医药学刊,2004,22(7):1278-1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