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戚其功:先行之惑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戚其功:先行之惑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从操作层面来说,追求投资回报率的戚其功是一名“拿来主义”者;但在观念层面,他要求自己成为先行的实践者。当企业选择了先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发展道路,如何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财务制度,是每一位改革者都会遇到的问题。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这是中国联通北京市分公司(前身为北京电信,以下简称“北京联通”)总会计师戚其功20多年来修身从业之宗旨,勉其重实践、少空话,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缓缓推进财务管理变革的实践。某天回首来时路,他发现自己已经前行了很远 & &

不久前,《新理财》采访了这位先行者。

变革之因

《新理财》:您在通信运营商中率先利用ERP实现了财务集中管理,继而实现财务共享,请问您变革的动机是什么?

戚其功: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只是一个在财务岗位上先行的实践者。就通信运营商中利用ERP实现财务集中管理而言,我们确实向前走得早一些。大概从2000年开始,我们就通过使用ERP系统,解决集中核算和财务管理问题。这不是一次对创新的追逐,而是为解决现实问题、推进财务管理与业务模式适应度的一次实践。

首先,20世纪90年代末通信行业迅猛发展,财务工作的难度和复杂度不断增加,账务数据爆炸式增长,原有的工作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快速增长的需要,这就迫使我们不得不采取新办法、新措施,创新财务管理的思路和手段,来顺应变革。

其次,中国当时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市场经济的机制不断完善,通信行业也经历了多次重组,特别是2004年企业上市(IPO)。每一次企业发展中发生重大事件,都需要大量的财务工作准备,这些准备无疑对传统的财务工作是一种重大挑战,只有建立财务集中管理和财务共享体系,才能更好地满足公司对财务数据集中、高效、准确的要求。建立这样一个体系,就必须依托现代企业的管理手段才能实现,而ERP正是为解决各自为政、数据相互割裂而生的高效信息化管理手段,这促使我们很早就将ERP系统引入企业的经营管理。

再次,作为通信企业,我们本身就处在信息时代的前沿,这就为我们能够快速了解信息应用的发展趋势、应用信息化来管理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媒介,让我们可以领先一步将ERP用于财务管理。

这几年来的实践也证明,我们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ERP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很好地支撑了企业改革发展,促进了企业价值的提升。

《新理财》:比起创新者,您更倾向于将自己定义为先行的实践者,更强调先行还是实践?

戚其功:这个问题应该分两个层面来看。在实操层面我更属意于实践。首先,实践的本身就带有先行的意味,无论沿袭或跟随都无法原封不动地照搬,面临自己的行业、自己的企业,必然会有个性化的内容需要先行;其次,在操作层面,我并不想带领财务团队成为先行者,不想为创新而创新,因为模仿会少走弯路,减少企业在变动期的成本。这几年的实操先行是通信行业发展的推动,是北京特殊的经济环境促进使然。而在观念层面上我却推崇“先行”。首先,我们财务人员要有开阔的眼界,不能埋头做账而不知道世界的发展变化;其次,财务站在服务于业务发展的层面上,要先于业务变化,不能等新的商业模式已经运行了,财务还不知道资金该如何进入企业、成本能否落账、控制点有没有,还等着在执行中进行设计,落后甚至同步都会导致对业务发展的牵制。我们要先于业务三步想到变化,并在业务启动前调整到位,及时而准确地支撑业务运行与发展。

行之

《新理财》:您在实践的过程中是否经历困惑?

戚其功:(笑)确实如此。就拿2000年初利用国际成熟ERP软件来实现财务集中管理的先行实践为例,我们来个“庖丁解牛”。最初公司财务管理根据行政管理级次是分3个层级,最多的时候有30多个独立核算单位,公司最终的数据都要靠一级一级汇总形成,虽然总公司有明确的财务政策,但各个核算单元执行各不相同,随着汇总层级增加,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就在衰减。而当时的大环境是怎样的?计划经济退出历史舞台,市场经济要求竞争来增强企业活力,1997年寻呼业务从北京公司剥离,1999年移动业务剥离,北京市场上已经形成竞争态势。当时客观环境的变化要求我带领财务团队必须先行,我在思考:竞争格局已经形成,应对这样的市场环境,公司将如何动作?财务应该如何应变?财务必须在何时变化到位?随后,2000年北京公司行政管理格局就进行了重大变化,取消专业局的各自为政,初步建立起“全程全网维护、一点接触全面服务”的偏平化经营管理格局,这仅仅是组织结构调整的开始。我想“是时候了”,财务必须缩短核算、管理、控制的链条,进行集中化管理,来快速应对市场及公司的变化。怎么做?由于公司是从传统管理模式发展过来的,财务的管理模式也不例外,变化太大了,除了财务本身,各业务部门也会有诸多的不适应。而且这么多年大家更习惯墨守成规,改革不能是雷霆暴雨式,而需要“润物细无声”地进行。我想我思考得早,我有时间,给我3年时间,分3步来完成这一变化。经过大家的努力,在2004年我们利用ERP系统建立起“多点登陆、一点核算”的财务管理体系。这个体系既为我们实施财务共享奠定了基础,也全面支撑了公司在后来的融合重组、组织机构调整及上市等重大变革。无论组织结构如何变化,财务都无需再销账、重开账、重新注册税务,只需变更成本中心即可。这应该是我的“先行之益”吧。

而我遇到的“先行之惑”主要来自两方面,我想也是每一个改革者都会面临的。

一方面是先行的压力,主要是来自财务部门内部的压力,如何让大家理解财务改革的必要性,要统一思想。在财务的业务环节上,必须要进行流程再造,而且在再造的同时不能使财务工作自身的支撑水平和效率降低,这就在一定时期大量增加了财务的工作量。当时财务部上下都在加班加点,付出了很多8小时以外的时间。还有来自外部的压力,在推进新流程、新办法的时候,难免有很多人不适应,很多人感觉工作方式的变化影响了固有工作习惯,很多人对于财务管理创新存在一定的困惑和不解。要将新的模式、新的架构完全融入公司的管理流程,就要求我们做大量的基础工作,反复地组织培训,讲解公司财务管理变革的必要性,让广大员工都参与到变革中来,并逐渐体会到变革的好处和优势。我坚信“成功就在于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

另一方面是毫无借鉴造成的困惑,比如我们在实施ERP的时候,会有很多不适用的地方,包括凭证大小、凭证编号、凭证审核流程等。这些看似小问题,但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是财政部下发的,如何突破?我们只有一遍一遍研究相关部门各种政策,看是否有可突破的地方,如果没有,只好开发定制程序。而在我们之后实施的企业就可以直接借鉴我们的经验了。我是一个财务人,有财务人的惯性思维,追求“低成本、高回报”,所以,如果有可以直接适用于本企业的经验,能达到我们的管理要求时,我更愿意做“拿来主义”者。

解惑之思

《新理财》:您总是先于业务的变化思考财务管理方向吗?

戚其功:说实话,我并不能事事都做到“思先于行”,但我要求自己对于影响重大的变化能做到这一点。我要求财务团队紧密接触业务,做到日常管理、日常流程的“先行之思”。影响重大的变化一般是指行政组织的变化、国家政策的变化或商业模式的变化。例如,随着web2.0平台的发展,2007年众包的商业模式在西方国家兴起,我想公司目前很多增值产品都适合这一商业模式,虽然它在我国还没有成功地应用,但这一商业模式最终要向我们走来。这种商业模式来临了,我们的财务核算体系将如何支撑?恰好2008年集团公司开始试点报账系统,这个系统既能有效地支撑业务到财务的报账规范、预算控制,同时还有一个副功能就是可以很好地支撑未来商业模式的应用,于是在2010年,我们便在集团公司试点成功之后直接拿来使用了。

《新理财》:所谓“先行之思”,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前瞻性,而经验往往会为前瞻提供素材,这方面您面临过哪些挑战?这些挑战是否有共性?

戚其功:比如说财务的集中管理、税务筹划、现金流管理、会计准则适用等问题,都是中国财务从业者在工作中会遇到的难题,这些问题归根结底都是在财务转型中发生的,是财务管理适应市场经济、实现深度变革所必须经历的。我感觉,如何建立适应市场主体地位的财务制度、实现财务转型,是我这些年遇到的主要挑战,这应该也是中国财务领导群体普遍面临的挑战。这些都是由传统企业转变为现代企业所必须经历的,也是成为上市公司、成为资本市场热点所必须经历的。市场需要企业变得高效、透明,而这样的变革都是由财务变革开始的。我认为,财务管理的流程再造、ERP系统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是解决类似共性问题的重要手段。

《新理财》:对现在的您来说,思考最多的是什么?

戚其功:作为在纽约、香港和上海三地上市的大型企业的分公司,如何完成集团公司下达的任务、促进公司持续地降本增效、提升自身的管理效能和水平,是我当前主要的关注点。着眼于这些目标,我思考最多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将财务工作的关注重点放在资产运行的质量上。

其二,要真正体现企业的价值,就要使企业具备良好的现金流管理,强化资金的归集和周转效率。

其三,财务工作要更好地支撑企业的营销和市场活动,对市场政策的盈亏平衡要提出具有建设性的专业意见。

其四,要做好这些工作,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适应信息化财务发展要求的专业队伍,要注重和加强队伍自身水平的培养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