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水土不服的导师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水土不服的导师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高天(南科集团人力资源副总裁):洋工具不服水土!

“不习水土,必生疾病。”这句话是上午我带儿子乐乐看病时,操着一口上海普通话的老中医说的。暑假里,乐乐跟着爷爷奶奶回了趟老家,一回来就病了。那老中医连看病带开方,总共不到十分钟,那些汤药也不过几十块钱,可喜的是晚上乐乐只喝了一副药,症状就明显减轻了。安顿好乐乐,我来到书房打开电脑,收件箱里已经积了一堆未读邮件。

最先跳入我眼帘的是商用软件事业部部长王大海的邮件,他的邮件主题格外扎眼:“师父带着徒弟集体跳槽,这就是导师制给南科带来的好处?”我急忙打开邮件,原来,王大海手下项目一组的经理李牧然被竞争对手公司重金挖走了,还带走了年初分派给他的2名新员工,他们这一走,不光拖延了项目进度,还严重动摇了军心,其他项目组被搅得人心惶惶。

愤怒的王大海给我发来邮件,强烈要求废止导师制。

我望着邮件中“导师制”这三个字,脑海中突然浮起四个大字“水土不服”――这不也是南科集团推行导师制的现状吗?!

南科成立于1990年代初,专为客户开发财务软件。后来公司进入发展黄金期,业务量迅速扩张,南科的规模从一张办公桌到一层楼,又发展到一幢楼,如今在全国各地已经建立了10余个分公司。伴随业务扩张的是员工数量的增长,南科每年新员工数量的增长始终保持在20%左右。至今我还清晰记得当年忙招聘时的情形:一年大部分时间,我不是在全国各大院校轮流做招聘路演,就是在各地分公司面试猎头推荐的候选人。

我这样东奔西跑,总算没白忙活:南科的员工规模突破了万人大关,基本能够满足公司在国内和海外市场“数字圈地”的扩张需求了。然而,新入职的这些80后员工可真不让人省心――三天两头闹“裸辞”不算,还隔三差五地整些“幺蛾子”出来:有撂下一起加班赶项目的组长,自个儿跑去看《超级战舰》首映的;有完成了一年的工作指标后,死活不肯多干一点儿活,坚决请假去什么戈壁沙漠当驴友的;还有哭着闹着要求领导加薪的……

那段时间,我和人力资源部的下属们都成了“救火员”,一头忙着应付抱怨不断的部门主管和经理们,另一头还得组织新入职员工搞培训。然而,我们的这些努力基本没什么效果。不仅如此,南科的企业文化也随着新员工的加入而不断被稀释,经理层与80后员工之间彼此埋怨、互不理解。那一年南科的新员工流失率达18.3%,远高于业内的平均员工流失率。集团董事长秦晋急了,给我下了死命令:尽快找出解决方案,不仅要解决员工流失的问题,还要让新员工顺利融入企业文化。秦董说:“这么多年我们培育的文化、价值观,绝对不能丢,那可是南科的魂!”

我咨询了很多人――咨询顾问、大学教授、搞人力资源的同行,也想了不少方案。可是衡量下来,这些方案不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就是不符合南科的价值观与文化,很难在集团推行。再后来,我想到了“导师制”。给我这灵感的,居然是我那宝贝儿子乐乐。有天晚上我一回家,就听丈母娘在抱怨:“取啥名字不好,非得叫‘闷忒’,阿拉乐乐才不闷呢!”原来,乐乐幼儿园里的英文老师给每个小朋友起英文名,乐乐叫Mentor。望着老师写在纸上的这个名字,我突然灵光乍现――导师!在南科搞导师制!惊喜之余,我不忘先消除丈母娘的不满:“妈,这个名字的发音是‘门特’。这名字的来头可不小,荷马史诗《奥德赛》中就有记载,那可是智慧的象征。”丈母娘满意了,我也欣喜地大踏步走进书房,琢磨该如何将这洋玩意儿移植到南科。

记得在清华大学读EMBA时,我曾经听一位教授介绍过,导师制是1990年代率先在西方发展完善的现代师徒制。很多跨国公司,包括微软、IBM、英特尔在内,都在公司内部倡导和推行导师制度。

第二天一早,我召集人力资源部负责人才招聘、员工培训和员工发展的各位主管开会,讨论在南科推行导师制的可行性。虽然国内企业还鲜有实施导师制的成功经验,但大家都信心满满,觉得导师制这个洋工具一定能推动新员工认同南科文化,提高员工凝聚力。再说了,南科人最擅长的就是“摸着石头过河”,集团发展到今天,就是靠不断摸索前进的嘛。会后,各位主管分头行动,上网查资料、咨询管理专家、到企业实地考察……3个月后,我们制定了导师辅导制度与操作规程,从导师聘任资格、选拔、培训管理,到辅导流程,再到跟踪、反馈,以及考核评估激励,可以说方方面面的细节我们都考虑到了。比如,对于导师的工作效果评估,公司会结合指导的满意度评估和被指导的新员工留用情况综合评定;对于满意度评价,公司则采用360度评价工具,每年两次与员工绩效考核同时进行。

在人力资源部的推动下,首先在南科集团本部实施导师制。实施对象主要是应届毕业入职的新员工,我们选聘了276名导师,不仅为每一名导师指派了两三个徒弟,而且以秦董的名义给导师们写了热情洋溢的公开信,以激发导师的积极性。

导师制刚推行那会儿,除了有新员工反映个别导师热情不高外,没遇上多大困难。不仅如此,导师制对技术部门的推动作用几乎可以用“立竿见影”来形容。搞软件开发的人都知道,各家公司在编程方面有各自不同的习惯用法,实施导师制以后,技术开发部门的新员工跟着自己的师父,很快就能进入角色,技术纯熟期明显缩短了。

为了提高导师辅导技能,人力资源部还先后组织了5次导师培训,培训内容涉及导师制度解析、公司文化、导师指导技能、管理沟通技巧、职业生涯规划、团队建设以及拓展训练等。随后,我们将集团本部当年新入职员工全部纳入导师辅导范围,实际指导新员工850人。

导师制推行一年后,人力资源部通过座谈、访谈以及问卷调查等方式,跟踪导师制实施效果。或许是因为大伙儿对新事物还存着新鲜劲儿,无论是导师还是新员工,对导师制的普遍反映都不错。于是我们将导师制的覆盖范围扩大到集团各成员企业,辅导对象也从新入职员工扩大到有发展潜力的骨干员工。

但是接下来的第二年,不知怎的,我听到的负面意见越来越多,甚至集团高管层似乎也对导师制怨言颇多。于是1个月前,我让下属张杰停下手头的活儿,专门在集团总部和各成员企业做调研。这不,今天就收到了他发来的调研报告。打开这份长达25页的报告,第一句话就是“导师制调研结果不容乐观!”看到这儿,我的心“咯噔”紧了一下。

张杰(集团人力资源部员工发展经理):导师抱怨连天!

当了一个月的“出气筒”,我差点儿就抑郁了!本以为趁着这次调研能多认识些各地分公司的同事,联络下感情,可没想到,大家都把怨气撒在了我身上。我不过就是个小经理,推行导师制又不是我定的,凭什么冲着我嚷嚷呀?不过现在回过头想想,这趟天南地北跑了一圈,倒是领略了各色人等。

先说北京分公司的研发主管肖遥吧,据说是正黄旗后裔,那叫一个派!不仅不搭理我,连正眼都没看过我,抄起电话喊来个青涩的小姑娘,就把我打发出了办公室。我悻悻地走出他的办公室,半天都没回过味儿来。倒是这小姑娘机灵,一眼看出了我的心思:“您别往心里去。肖老师就这样。哦,忘了自我介绍,我是田琳,三个月前才来研发部的。”

“你是新员工呀,你的导师该不会就是他吧?”我用手指了指肖遥的办公室。

田琳笑着点点头:“肖老师对导师制不积极,所以我也没指望依靠他学到点什么。刚进公司的时候,就有前辈提醒过我,要在研发部生存下去,就得靠自己的悟性和努力。”

“当导师,不光是对徒弟有利,对导师自己也有好处。徒弟做出成绩了,也是导师的功劳。再说,我们对导师还有津贴和奖励呢。”我想起公司对导师的激励机制:导师在辅导期前5个月共发放1,000元导师津贴,被辅导员工满一年仍在职的,给予导师2,000元奖金。

田琳一脸诚恳:“肖老师是觉得浪费时间。本来我们研发部的任务就重,还要按照流程给四五个新员工辅导那些虚头巴脑的东西,肖老师觉得不值当。”

导师的辅导流程从新员工到公司报到的第一天就开始了。这一天,导师不仅要迎接新员工,还要填写迎接方式核检表;第一阶段辅导完成后,需填写辅导报告书,交给人力资源部;以后的辅导过程中,还得填写辅导记录表,并接受人力资源部的检查。这些貌似繁琐的流程,其实为导师制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保障。想到这儿,我对田琳说:“就像你们搞研发一样,总得按照一定的流程走。再说,我们可是严格按照人数规定给肖老师分派的新员工,你不知道,有的导师分到的徒弟数量可是大大超过了规定的。”

我所说的“有的导师”,指的是老穆。老穆是南科的元老,帮着秦董一手创建了成都分公司。自从南科推行导师制以来,老穆分到的徒弟总是最多的,有的新员工还指定要老穆当自己的导师。其中有一大半原因是老穆的“龙门阵”。这龙门阵可不是瞎摆的,无论你有啥难题,只要告诉老穆,他都能在龙门阵里不知不觉就给你化解了。再加上老穆为人认真、温和又热心,自然更受新员工的爱戴。

我离开北京分公司后,又接连跑了几个地方,听到的都是抱怨。我心里挺憋屈的,便调整行程直奔成都。原本想着,导师制在老穆这儿不会有啥大问题,我可以趁机和老穆摆摆龙门阵,舒缓一下心情。可没想到,这场龙门阵被老穆摆成了“川派批判清口”。

“你回去告诉高天,老子不干了,格老子的导师。你知道我这两年都干了点啥子事情?尽陪着那帮嘴上没毛的娃儿斗智斗勇。我哪里还是分公司老总,简直就是保姆!”

“我问你,公司是不是规定每个导师辅导徒儿不超过5个?可你们分给我多少,9个!人多一点我倒也不怕,能把自己积累的工作经验传给小辈们,我还是乐意的。但是,那不等于样样事情都要管呐。你知道这些新来的娃儿都问我啥子问题――饭卡在哪里办,食堂怎么走,文具找谁领!哎,我问你,你们人事部不是组织了这些新来的娃儿做培训吗?你们就不能把这些基本知识先普及一下?”

“再说你们招进来的这些个娃儿,太不尊重前辈喽。我把自己辛辛苦苦总结的经验传给他,他丝毫不领情,还觉得那是理所应当的。前几天那帮徒儿跑到我这里来集体抗议!说我当师父的不给徒弟答疑解惑,失职了。你可知道他们要我答的是啥子疑?进公司3个月了,还不知道财务报销单咋个填法。说到这儿我就气得很,你们人事部的培训到底有啥子用?”

老穆说的这些也都是实情。现在的年轻人最讲求实际,对自己有用的就是好的。在深圳分公司,我就遇上一个功利到极致的主儿。小郭加入深圳分公司还不到半年,就已经向人力资源部提出过两次更换导师的申请了。对于第一位导师――小郭所在项目组的组长,小郭的更换理由还算含蓄:自己不善与人沟通,而组长的性格又偏内向,所以想找组长的顶头上司、健谈又热心的老黄当自己的导师。人力资源部收到申请,觉得要求挺正当,便同意了。可没料到,两个星期后小郭又提出了更换导师的请求,这次的理由可谓是“裸”:老黄对自己的职位晋升没有任何帮助,要求深圳分公司的总经理老何做导师。

这份离谱的申请被高总押了下来,来深圳分公司之前,高总嘱咐我要找小郭聊聊,必须端正他对导师制的认识。没想到,小郭不知从哪里打探到我的行程,我刚下飞机,就被他堵在了宝安机场。小郭长得白净帅气,言谈举止也相当温和,可是他在咖啡厅里跟我说的那些话――这么形容吧,就像是位身穿燕尾服、打着领结的绅士,正襟危坐在咖啡店里,大口嚼着生大蒜!

“实不相瞒,张老师,我对自己在南科的发展是有明确目标的。2年升组长,5年内当部门总经理,8年争取做到业务开发部部长。南科树大根深,对于像我这样有抱负的年轻人,就应该提供最好的资源和帮助。拿导师制来说,这也是我决定来南科的原因之一,我算过,要是能得到导师的支持,我至少可以少奋斗2年,就能实现职业目标了。所以说,这份换导师的申请,还得麻烦你多帮忙……”说着,小郭从包里拿出一只厚厚的信封,放在桌上,并顺手推到我面前。我感觉自己有点儿透不过

气,没接小郭的信封,也没再跟他“推心置腹”,编了个理由回酒店了。像小郭这样的生猛角儿,“政治思想工作”根本不起作用了。

后来我又跑了几家分公司。回到家就把这一个月的所见所闻都写进了报告,至于导师制究竟是好是坏、有用没用,还是让领导们自己评判吧。

安容(华中区营销二部总经理):让导师“自掘坟墓”?

“教会徒弟,饿死师父”,这是今晚老关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白天接到人力资源部的通知,说是老关辞职了,由其下属侯伟接任华中区营销一部总经理。年近四十的老关居然赶时髦玩“裸辞”?打死我也不信!再说了,凭我跟老关的交情,他不可能不知会我一声就走人。联想起这几个月老关变得越来越沉闷,我觉得他辞职必然事出有因。下班后,我约老关去我俩常去的东北饭馆喝酒。

我俩面对面坐着,老关一言不发地望着一桌子的菜,然后叹了口气,自顾自灌下三杯啤酒。“安容,你也算是我带出来的徒弟,你说说我这个师父怎么样?”老关终于开口了。

“那还用说!要没有从你这儿学到的本事,我哪能坐上这个位置?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老关,你对我的这份儿恩情,我一辈子记得。”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呵呵,说得好。可惜现在这帮狼崽子们已经不懂这些道理啦!在南科干了十几年,我最后悔的就是培养了这么一帮没良心的狼崽子。如今狼崽子有能力独自觅食了,居然来抢我的饭碗。”

老关算得上我们华中区的传奇人物。别看他平日里不声不响、老实巴交的,可干起销售来绝对是数一数二的高手――其他销售“砸重金”都未必能打下的单,老关轻轻松松就能搞定,关键是他平日里客户关系维护得好。老关对“客户关系”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关系不能光靠送礼来维护,你得跟客户交心,可态度上还得不卑不亢。客户是谁?不是我们销售的衣食父母,而是合作伙伴。他把单子给我们,那是双赢!”循着这一理念,老关总结了一套与客户打交道的方法,并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徒弟们,侯伟就是其中一个,也是老关说的那个“没良心的狼崽子”。

几大杯啤酒下肚,老关的话匣子总算是打开了:“安容,我劝你一句,别傻了吧唧、掏心掏肺地把自个儿那点看家本领都教给别人。教会徒弟,饿死师父!”

“当初推行导师制的时候,人力资源部是怎么动员我们这些导师的?说什么既帮助了新员工,也锻炼了自己的领导才能。哼,说的比唱的都好听!两年来,我毫不保留地培养徒弟,升官发财没捞着不说,现在还要跟这群狼崽子们抢食儿。论相貌、论体力,我这匹老狼是一点儿优势都没有啊。”

“你说说,我一把年纪了,还上有老、下有小的,怎么可能主动辞职?实在是待不下去啦!侯伟他们照着我那套办法,把我的客户一个个给抢走了,我也只能干瞪眼。上半年的业绩做不出来,与其等着被公司炒鱿鱼,还不如趁早辞了,还能给自己挣回点面子。”

老关的这番话听得我脊梁骨直冒冷汗,今天的老关不就是明天的我吗?原先我对公司推行导师制还是相当支持的,可现在仔细想想,这导师制不就是让导师自掘坟墓吗?想到这儿,我掏出手机给秦董和高天各发了短信,我得问问他们,现在推行的这套导师制,对导师的职业发展一点儿保障都没有,公司还怎么指望导师们能安心带出好徒弟?

秦晋(集团董事长):导师制怎么变了味?

凌晨一点半,刚看完高天发来的导师制调研报告,我就收到了安容的短信。看来在南科集团,对导师制产生质疑的人越来越多了。说句公道话,导师制刚推行的那一年,效果可是相当显著的:应届毕业的新入职员工技术纯熟期从24个月缩短到12个月;新员工流失率由原先的18.3%下降到14%。正是看到这样的成效,我们管理层才决定将导师制的辅导范围从新员工扩大到骨干员工和中高层管理者。

为了配合人力资源部更好地推行导师制,集团高管团队的每位成员都分派到三四名分公司的高管做徒弟。刚开始,高管导师们的积极性很高,有时候还在管理会议上交流辅导技巧和经验。可后来,这积极性渐渐就变了味儿,变成了极度膨胀的虚荣心与卖弄――自己的徒弟要是取得点啥成绩,高管导师恨不得拿个大喇叭在集团里开新闻会。再后来我发现,不断有高管导师向董事们举荐自己的徒弟,或者刻意带着徒弟与董事们一同吃饭、喝茶……

察觉到这一变化的不光是我,就连我那助手小李也看出来了。今天下午开完管理会议后,小李走进我的办公室,站在那儿一副欲言还休、犹犹豫豫的样子。憋了半天,小李终于开口了:“秦董,您就任由他们在管理会议上贬低别人、抬高自己?他们明面儿上是为了给自己的徒弟争取权力,可私底下其实还不全是为个人利益!这样的品行怎么能当导师呢?”

“小李,你是个明白人,又是北大的管理高材生。帮我分析分析,咱们南科的导师制究竟是怎么了?”

“我觉得关键是这个洋工具根本就不适合中国文化。中国人自古就注重关系,现在的人为啥要‘拼爹’?归根结底就是在‘拼关系’。为什么IBM能很好地推行导师制?那是因为‘关系’在西方文化背景下根本就不管用。西方文化讲求的是按规矩办事儿,只要制定了完善的规章制度,大家就会自觉遵守。当初我们推行导师制是为了让新员工尽快融入南科文化,可如今这导师制都快成了‘米粥里的老鼠屎’了。秦董,您想想,推行导师制之前,各位高管不是很提倡团结的吗?现在可好,都拉帮结伙的……”

小李的这番分析还真有些道理,照他的说法,南科从一开始就不该推行导师制,因为西方的东西到了中国企业里水土不服啊!但若真是这样,那些改善员工流失的数字又该如何解释?况且,中国传统文化里不是一直有师父带徒弟的习俗吗?

导师制究竟该不该继续推行下去?不推行的理由是什么?坚持的理由又是什么?

南科推行导师制已经两年了,是时候做个总结分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