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教育工作应注重人格教育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教育工作应注重人格教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初中学生身心处于可塑性最强的年龄阶段,是形成人格及基本素质的关键时期。在具体的教育中应注重提高人格素质教育的针对性及可行性,应注意根据学生的实际及个体特点找准人格教育的切入点,注重言传身教的结合、情理结合、学校家庭社区的结合,严格要求与关心爱护结合。切实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素质。

【关键词】 教育;人格;情理

青少年的思想、观念是客观社会现实影响的产物。现实的教育是最有力的教育。20年来社会主义改革的实践造成的新的环境,新的现实,使青少年思想产生了新的变化。只有懂得青少年的心思,思想政治工作才能理论联系实际,摆脱过时的空洞说教方式,增强说服力,真正做到把青少年的思想统一到社会主义主旋律上来。

初中学生身心处于可塑性最强的年龄阶段,是形成人格及基本素质的关键时期。一个人能否成才,首先取决于他是否具有足够的辨别客观事物真善美的能力,是否有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及性格。如果学生的心理出现不良情绪,既影响了自身的成长,也会影响到别的学生,同时学生也会将自己所受的影响转向社会,这种连锁反应当然会对整个社会造成不利的影响。这对于我们国家综合国力的长远发展,对于我们民族素质的提高都没有好处。所以说,学校教育应首先是成人的教育,成人才能成才。要成人就必需注重人格教育。

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是班集体的主要教育者及组织者。在学生的人格素质的形成中起重要的作用。人的素质是个整体,而人格素质则是其根和主干,它决定着学生素质的发展方向。

当今的社会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上各种观念混杂、碰撞。社会生活中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使一些已初步开始形成自己主见的初中生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人格上的缺陷。比如:劳动观念淡薄,劳动习惯差,把自己看得过重,在处理个人与集体、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中存在着较大的偏差。有些学生甚至缺乏最基本的社会责任感及道德观,对人无感激之心,做事不尽力,甚至漠不关心,对公共财物,甚至自己的财物不知珍惜,不去注意克制自己的言行。教师应当把学生的人格教育摆到重要的位置。

教师应当分析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各个因素。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很多也很复杂,其中最主要的、最不可忽视的就是社会的影响、人际交往及课外生活的内容。在现代多元的社会思潮及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下,由于学生自身发展的不成熟,辨别能力相对较差,模仿心理、流行心理、攀比心理较强,很容易受到社会上消极因素的影响,这些影响主要从他们的人际交往圈中导入。古人云:“学好千日不易,学坏一日有余。”,如果教师不在这些方面加以注意和进行正确引导,就会使教育效果出现偏差。

分析了人格素质形成的主要因素及影响,它主要形成的途径,在具体的教育中应注重提高人格素质教育的针对性及可行性,应注意根据学生的实际及个体特点找准人格教育的切入点,注重言传身教的结合、情理结合、学校家庭社区的结合,严格要求与关心爱护结合。切实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素质。

1 言传身教结合,身教重于言传,强调教师的示范作用

教师是知识的代表,也是真实的化身。在很多时候学生尊敬的不是教师,而是教师所拥有的知识,他对教师人格的一种认同,体现了教师人格精神的力量。因此,教师在讲清道理的同时,更需要教师的模范作用,初中生已具有了一定的辨别能力,如果他们对教师的德行、品性、能力不再信任,说得再多也是白费。教师能否用自身的人格力量去影响、感染学生,在人格教育中非常重要。例如禁烟,作为教师,自己烟瘾很大,即使不能戒掉,但起码在学生面前做到不抽烟,这样对学生进行教育,效果就会好得多。如果我们对学生充满爱心、真心、热心,学生的心灵就会受到良好的影响,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下自觉地提高自身修养。

2 情理结合

要让学生知道做人的基本道理,让学生在思想上认同以后再加以行为上的引导,使他们在思想、行为上不断积累,加强自己的人格素质。例如,有的学生在家庭中养成了为我独尊的坏习气,这样就要引导学生理解父母的苦心,自己的责任,从而处理好人与人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

3 家庭、学校、社区的结合

这里主要强调班主任要进行协调,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行为动态,及时教育。例如,某个学生沉迷于网吧,导致无心向学,成绩下落。老师发觉了并且教育了,学生也有所觉醒。这时就需要家庭等相关的力量共同对其管教引导,使其从强制到自觉地戒掉网瘾,从而使他的人格趋于完善。总之,人格素质教育和形成,单靠学校、教师的教育管理是不够的,必须使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学校、家庭、社区)形成合力,才可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4 关心爱护、严格管理相结合

学校的领导、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遵循知、情、意、行的心理规律,对学生进行人格素质的教育,在此过程中,必要地规范其行为的方式方法必不可少。学生对老师的感觉是充满敬意的,所以教师应树立对学生的爱心,在日常生活中,即使学生出现了错误,也要努力调整自己的心态,表现出对学生无私的爱,然后再严肃指出他的错误,并且严格管理,并形成一个严格的约束机制,这样就可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素质。同时要注意严得合理、严得适度。让学生从心里感受到对他的关心和帮助,而不只是表面的认同。严而有度,再加上和善,取得的效果才会好。

人格素质教育强调要使学生自觉地表现出一定文化水准上的道德修养,在此基础上,学生才会成才,才有可能对社会作出贡献。

收稿日期:2008-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