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加强教师知识基础,提高教师探究教学设计能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合理的教学设计是探究教学顺利实施的保障,教师的探究教学设计能力将直接影响到探究教学的效果,而能力的形成是以知识做铺垫的。本文根据探究教学设计的特点,结合教学实践,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探索性地提出了加强教师知识基础,提高教师探究教学设计能力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知识基础 探究教学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15-0069-02
探究教学是引导学生利用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强调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这种教学方式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对它的把握需要相当高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艺术水平,也需要教师对其进行精心的设计和安排。能力是在一定知识和实践的基础上转化而来的,因此,若想提高教师的探究教学设计能力,首先必须加强教师的知识基础。
一 探究教学设计的含义及特点
探究教学设计是在探究教学目标的控制之下,根据学生的学习准备情况和学习特征,对影响学生进行探究的外部因素进行设计,并通过评价、反馈对教学设计进行修正的过程。其主要特点如下:
1.课题性
探究教学脱胎于科学探究活动,它要求学生的学习过程要模拟科研工作者的研究过程。科学研究一般都会围绕一个具体的课题来展开,如果课题范围较大则可以继续分解为若干方向。这种运作方式应用于教学则需要教师将所要学习的知识转化为类似于课题的学习任务,学习任务要尽量具体可行,然后让学生围绕这些学习任务来展开探究。
2.开放性与自主性
开放性与自主性是探究教学设计有别于一般教学设计的
最显著的特征。探究教学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尽量减少控制性,增加开放性,减少他主性,增加自主性,给学生以轻松、自由、充分的发挥和创造空间。
3.预见性
探究教学的开放性决定了其教学过程不易控制,教学进行中很可能会出现一些“意外状况”。如果教师的教学设计具有一定的预见性,那么这些“意外”就不再是意外,就会部分或完全落入教师的掌控之中。因此,教师在进行探究教学设计时一定要谨慎细致、思虑周全,尽可能对教学过程中学生提出的问题、遇到的困难、出现的错误、产生的矛盾冲突等状况有所估计。
4.程序性
探究教学具有很强的程序化特色,因此,整个教学设计必须非常严密,具有内在逻辑性。这就要求各个教学要素的设计必须依据一定的程序、一丝不苟地进行,尽量把各个要素客观化,不能仅凭主观臆断进行设计。
二 创设适于教师进行探究教学设计的外部条件
1.培训要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
课程改革实施以来,相关部门组织教师进行了很多培训,可遗憾的是,教师们却很少能将培训所得“学以致用”。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除了教师本身的个体差异外,主要还是因为很多培训的内容都是理论性较强,离实际教学较远,对解决实际教学问题帮助有限。这样的培训结果背离了原有的初衷,失去了本来的意义。因此,相关机构若想开展有效的培训,首先要做的就是走进教师的工作环境,了解教学的真实状态,运用实质性的研究方法掌握教学的实际情况,发现急需解决的问题,了解教师的真正困惑,在此基础上结合教育教学的理论确定培训内容,制定培训方案,这样的培训才是有的放矢的,才能真正为教师所用。当然,培训不能是一次性的,教学中的问题源源不断,尤其是新课程实施之后,教师在教学中会遇到很多新的问题而没有解决模板可借鉴。因此,培训机构应对教师进行长期的、阶段性的培训,并跟踪教师对培训内容的应用情况,然后针对具体的情况给教师以指导,并依此调整培训的内容和方案,为后续的培训积累素材与经验。只有这样,才能缩短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距离,才能使培训真正起到导航的作用。
2.评价要有助于促进教师的发展
传统的评价模式侧重奖惩,主要以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评价教师的教学业绩,这样的评价方式给教师们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在这样的评价氛围下,教师几乎将全部的精力都集中在了应付大大小小的考试上,以至于加强自身的知识基础,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这些与考试成绩没有明显关联的事情教师都无心顾及,也无暇顾及。然而,学生的考试成绩不应成为衡量教师教学好坏的唯一砝码,教师的职责除了教书还有育人,教师的很多行为是无法用量化的数字来评判的。因此,学校和相关机构应逐步改变对教师的评价模式,使评价从侧重奖惩向侧重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转变。一方面要弱化学生的考试成绩与教师的教学优劣的关系,给教师创造一个相对轻松的教学环境,只有这样教师才会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研习新的东西,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而不必让自己终日以考试为中心旋转不停。另一方面,评价要尽量做到全方位、多角度,尽可能将教师多方面的行为都纳入评价体系中来。只有这样,才能使评价公正、全面,才能增加教师改进教学的动力,促进教学能力的完善和教师的职业发展。
三 多维度加强教师的知识基础
1.增强转变知识结构的意识
新课改的理念改变了原有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要适应课改之后的教学,教师们必须及时转变自身的知识结构。人的观念、意识是影响其行为的重要因素,因此,转变知识结构要从转变意识开始。转变原有的知识结构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教师长时间的积极努力。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转变知识结构的重要性,才能具备转变知识结构的原动力,在进行转变的过程中才能积极主动,尽力克服困难,最终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
2.精益求精学科专业知识
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前提,而探究教学的出现则要求教师对学科专业知识更要精益求精。各学科的专业知识不只有系统的结构,而且都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因此,教师应该努力做到对自己已有的知识多质疑,对有矛盾的现象与解释多探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多思考,对有发展与变化的知识多学习。只有这样,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才能日益精深,才能为探究教学的设计提供支持与保障。
3.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来获取知识
课改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由此引起的最大变化就是教学内容的丰富、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以及学生在课堂上主体性的增加。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只有具备深厚且广博的知识才能设计出有效的探究教学。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来充实自身的知识系统,尤其是校外的一些资源和一些非传统的教学资源更应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如书店的书籍、高校和研究院所的杂志、互联网,与同事、学生、朋友的交流,甚至是生活中的某些现象都是教师获取知识所不可忽视的资源。教师们只有事事留心、处处学习,才能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增加自己的知识量。
4.增强行动研究的能力
行动研究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但现在的一线教师普遍都是教学实践经验丰富,而教学理论知识不足。这不仅影响教师对培训内容和相关教育理念的学以致用,而且不利于教师及时有效地处理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利用各种途径来获取教学理论知识,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如参加一些培训和学术交流会议,与一些学科专家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多阅读一些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和杂志等。当自己的理论水平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就应该以理论知识作基底,逐步形成行动研究的能力,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无论培训的内容多么地贴近教学实际,无论书中的案例多么的丰富,都无法覆盖所有的教学现象,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千差万别,自己的问题最终还得靠自己来解决。行动研究能力的形成不仅是教师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最佳途径,而且是促进教师职业发展,推动教师从教学型向研究型转变的动力。
参考文献
[1]于泽元.略论探究教学设计的取向、途径、特点和原则[J].基础教育研究,2001(10):23~24
[2]郑长龙.中学化学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于泽元.略论探究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构成[J].教学与管理,2001(9):6~8
[4]崔相录.研究中学习(下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133~134
[5]任长松.探究式学习:学生知识的自主建构[J].课程?教材?教法,2004(1):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