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探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探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语段阅读在中考语文试卷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语段阅读题做得是好还是差直接影响考生语文成绩的高低。语文教师要制定恰当的阅读目标,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传授有效的阅读方法,以有效提高阅读课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3)05-0048-02

作者简介:赵颖丹(1978―),女,江苏如皋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江苏如皋市搬经镇初级中学语文教师。研究方向:初中语文教学。

语段阅读在中考语文试卷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语段阅读题”做得是好还是差直接影响考生语文成绩的高低。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必须在阅读教学上花费很多的精力,让学生学会阅读,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在十多年的语文教学中,笔者经常思考,经常总结,力求最大限度提高语文阅读课的效率,有了一定的成效。

一、制定恰当的阅读目标

在课堂上,能不能制定合适的目标,对课堂效率的高低有着直接的影响。语文阅读教学涉及记忆、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创造等几个方面,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因而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根据不同的文体设计每一篇文章的阅读目标,让学生每读必有一定的收获。比如:阅读叙事类散文,把握文章的结构,弄清文章的线索,以及作者通过所叙之事传递了怎样的感情;阅读抒情类散文,能找出文章的中心句,并依据中心句说出文章所表达的感情;阅读小说,抓住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去分析、理解作品的主题,并学习文中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阅读说明文,明确说明对象及其特点,分析文章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的特点;阅读议论文,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概括文章运用了哪些论据来证明中心论点,分析作者所运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二、培养浓厚的阅读兴趣

教学活动是由教师来设计和组织的。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不断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有明确的方向,学生才能学得更好。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采用简介作品内容、设置悬念等手段,让学生产生一种要把文章读下去的欲望。然后让学生疏通文章的脉络,进入“整体感知”阶段。通过多遍阅读文章,欣赏文中的精彩语句,初步体会文章的韵味,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接着,进入“研读品析”这一阶段,这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这个环节,教师要把目光放在学生身上,深入到学生中去,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趋向。对于难以理解的地方让学生多读几遍,小组之间进行讨论,教师在适当的时候加以点拨,进行强化。最后让学生进行总结。经过较长时间的训练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主阅读,及时了解学生阅读的内容和情况,根据阅读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这样效果会更好。

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习惯有好坏之分。让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学生能一辈子从中受益。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主要要让学生养成以下几种习惯:

(一)经常查阅工具书的习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不大理解的字词,这时不能去想当然,也不能断章取义,应及时查阅工具书,弄明白它们的意思。学生养成了经常查阅工具书的习惯,能从中学到很多的知识。

(二)做批注的习惯。首先确定批注的符号,如重点字词、精辟的语句、不理解的语句等,分别用不同的符号或用不同颜色的笔做标记。其次,可在相应的符号旁边作批注,如字词的含义、语句的精彩之处、自己的阅读感悟等。在做批注时,要注意做到言简意赅,恰到好处。

(三)循序渐进地阅读的习惯。阅读一篇文章,需要经过整体感知、深入研读、品味鉴赏的过程,阅读的层次不断提高,阅读的能力也不断提高。如在教学《背影》这篇散文时,先让学生初读课文,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文章写了一件怎样的事。接着让学生深入分析课文,画出文中几处写“背影”的句子。最后,品读课文,体会所叙述的几件事中包含的父子之间的深厚感情以及“我”对父亲深深的歉疚之情。

(四)善于发问的习惯。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般来说,善于思考、勤于思考的学生思维都比较活跃。能深入地思考问题,在阅读中就不会陷入被动状态。学生在阅读中如果能提出问题并尝试去解决问题,就表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在课堂上,教师如果能对提问较多的学生表扬鼓励,学生的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课堂气氛会非常活跃。

四、传授有效的阅读方法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会终生受益无穷。”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不仅仅只是让学生会读一本书或者几本书,而是让学生懂得如何去读书。所以,在阅读教学中,不能只是满足于让学生听懂大意,最重要的还是要向学生传授一些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让学生能触类旁通。

在阅读教学中,笔者主要教给学生以下几种读书的方法。

(一)精读法

精读就是逐字逐句地仔细阅读分析,充分地理解文章内容,并从文章中捕捉信息。精读的要求有以下几个:理解字、词、句、段的深层含义,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在遣词造句上的特点。

对文章中的重点字词句应让学生反复品味,才能体会其中的含义。对于那些比较难懂的句子,可以根据写作背景去理解,也可以根据全文的主题去理解。如:《藤野先生》这篇散文写“清国留学生”头上的辫子有两种情形:其一是盘着,顶得很高;其二是解散辫子,盘得平的。这句话比较难理解。教师让学生了解在当时男士不留辫子会被认为是“大逆不道”这一社会背景,学生就能理解这句话的含义了,即体现了他们既要跟时尚,又要表示对清王朝的忠心,也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不学无术的不满和无比厌恶之情。

(二)略读法

略读就是简略地阅读,也就是忽略一些次要的方面,迅速抓住文章的重点。比如读一篇文章,要求找出文章的中心句。比如:阅读贾祖璋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这篇说明文,让学生找出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语句,学生很快就弄清了文章的大体内容。这样能让学生养成带着疑问去读文章的好习惯,从而形成阅读能力。略读法便于抓住要点,从整体上对文章内容进行提纲挈领的把握。

总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放在首位,把方法教给学生,真正使学生乐读、会读。随着阅读视野的逐渐开阔,学生的基础会日益扎实,许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