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萧佳杰:报品是一种资源的博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萧佳杰:报品是一种资源的博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萧佳杰

前诚品书店商品企划

在诚品工作了8年

曾经是诚品听报品最多的人

被出版社称为“在报品时最积极给意见的通路同业”

现为大陆新经典文化发行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主管网络书店及渠道营销

我在诚品最早从事采购一职,后转做商品企划。通常报品的对象是通路的采购,采购知道书的内容、形式后会决定采购量,约定销货的时间和条件。我的角色和采购不太一样,主要是争取营销资源并与店面做协调,这些都与书卖得好不好有很高的相关性。诚品有四、五十家店,每一家店的情况都不一样,可以做的营销配合也不相同。诚品有一个好处,店员的素质都挺高,分好等级之后,每个等级的书应该有哪些配套的宣传,基本上能很好地完成。如果有做不到位的地方,比如有出版社跟我反映在报品会议上答应给的条件没有做到,我会跟店面再做协调。那时我的主要工作就是选品;定次月主要要推的重点品,检查书店有没有按照指示确实把书陈列好。

诚品的采购是按照供应商来划分,比如A负责这几十家供应商,B负责那几十家供应商,采购会自己跟供应商约定提报的时间。基本上排行前二、三十名的供应商的新品提报会,我都要参加,一个月下来,要参加25场左右。我选书的习惯是,重点书直接找出版社要二校稿,图片书则要样张。一个月下来,要翻一百多本重点书。因为当时同时也是诚品选书的召集人,所以翻过重点书之后要制作下个月重点品的书单,然后和采购一起开会,讨论出诚品选书。大概是在每个月的月底。

每个月我接触到的书很多,很多人会问怎么从茫茫书海中捞到重点书?其实这并不困难,一个是出版社的判断,一个是通路的判断,基本在报品会议上就敲定了。来报品时,出版社会有自己的基本判断,比如下个月他们出二十本书,有三本书是比较看重的,报品的时候就会比较详细地讲那三本书。这当中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地方,有一些出版社不是特别重视的书,我们觉得很适合我们的读者,就会主动跟他们提,要独家书封或者首发、赠品,相对应的我们也会提供配套资源。如果是大书的话,所有的通路都在抢,就按照标准程序来操作,那种书一到店面,配上海报,都知道该用什么力度去推它,反而没有很多惊喜。

从这个角度来说,报品其实是出版社与通路的一种博弈,博的是资源分配。比如,有些书有基本的销量,进个一千本(算是中等级的书)在诚品书店摆放,配个A4海报什么的,这样的书量就在那里,跟我下三千本、五千本出来的力道是不一样的。因为读者会看书店对那本书的态度,如果书店比较重视,他也会多看两眼。这后面就有很多博弈了,比如是不是对这个渠道有些倾斜;或者这本书特别适合这个渠道,也可以不要倾斜就会做,可是这种状况越来越少,还是要有一些商业的考量。

报品是有技巧的,报得好下量由300变3000是常有的事。每一家出版社报品的时候都有各自的风格。有些出版社的主编或是编辑会直接跟采购讲书,他们口齿伶俐,充满情感地讲故事,跟行销听了编辑的转述来讲书,差别还是很大的,尤其是小说。如果是实用的书,像生活类、经管类,有一些客观的东西可以做判断的依据:整体的编排;在这个类种里独不独特;竞品多不多;有经验的采购一听,脑子里就会浮现其他可以做参考的书,马上就能判断出一个量来。像《乔布斯传》,毫无疑问的大畅销书,可是量也就是那样,大家想的就是怎么样在最短的时间内轰炸出一个最大的量。小说就不一样,很考验人,畅销书能做到顶的都是小说。不过做小说很有挑战,因为销售差别很大,怎么样把这个故事最能打动人的地方抽出来,用一句话、一个画面,或是一个活动,这都需要有想象力。

报品时,也常常会遇到很会讲书的人,因为太会讲书了,他会把一些不太有市场的书说得很厉害。这种要很谨慎,如果你被打动了,自己又没有很仔细地看那个产品,赌下去就完了。也有些人很实在,他不大会说书,但他说会不会卖都很实在,这种人我也很喜欢。

在我看来,初级的报品是单向推销,进阶的报品则是合作开发市场。因为每个月都会见,甚至不止一次,双方都变朋友了,也因为是长期合作的关系,大家都会尽力为了一本书,把自己的资源丢出来,很多后续的行销配合都是那个时候聊出来的。比如,这本书被改编成电影,我刚好有电影公司的资源,就可以做赠票活动等等。

书香:你现在在大陆出版社从事行销工作,对比两地的工作状况,是否觉得大陆报品没有台湾那么普遍?

萧:因为台湾小,出版社没有那么多,大通路就是诚品、博客来、金石堂三家,所以报品相对容易。在台湾,出版社也不会向规模小的书店报品。我现在在新经典,基本上一两周就要到三大网店(当当、卓越、京东)报品。

报品在大陆和台湾程序上差不多,都是准备好材料现场定量定资源,但是细腻程度有区别。台湾报品比较厉害的人会进化。早期给你几张纸,像征订单那样,做细一点前面附一张总表,后面一大本订起来,每一本书的营销计划、内容、卖点都在里头。更厉害一点,就用PPT、影片等等,为了吸引注意力。

此外,台湾在配套上比较成熟,找第三方提供简单的赠品这样的模式在台湾很普遍,是常规操作。比如,报一本美容书,出版社就会去谈试用品,甚至诚品可能就有这种资源,包括电影票这种,其他的就是看书,因为每个产品的状况不一样。

我觉得只要对销量有帮助大家都会愿意去报品,可是在大陆因为有基本条件限制的问题,还要考虑的效果,所以不如台湾积极。

书香:独家书封在台湾蛮多的,但是在大陆几乎鲜见,为什么?

萧:现在在出版社工作,我就知道为什么不弄这个了。比如,做了一个独家封面,一本书就变成有两个版本,对出版社来说,就是要有两个ID(产品编号),他们会觉得麻烦,除非这本书是超级重点书。在销售上,比方说在当当,销售两个版本会分散销量,可以上到排行榜第一名的书,结果就变成第五名或者掉到榜单外。两个版本的封面,在网站销售上是不能累计的。普通的一本书,谁都没底气,对渠道来说也是赌,如果你跟他说要了3000册的独家不能退货,他也会担心。在台湾的话,比如说诚品要了五千册的独家封面版,他们是包销,不退货。

台湾书业是精耕细作,因为他要在一块小小的土地上,种各种东西,所以只能很努力地耕耘。但大陆不是,有很多市场,很多荒地,用粗放的方式来种,一样可以有足够的收获。

书香:为什么台湾能做到要独家版就能包销呢?

萧:因为能算得比较准。我那时在做这个事情的时候,也有要了独家书封卖不好的,也只能自己承担。就是赌呗,前提是要看好多数据来支持这个决定。那个时候敢这样做,还有一个原因,诚品有一批拥趸,喜欢收集各种独家书封,当然我要的独家书封肯定比原来的书封更好看也更有价值。有时候我要诚品独家书封,是想给其他两个主要竞争对手压力,往往我们有很多种考虑,主要看我是攻击型的还是防御型的。

百道网的CEO程三国曾说过:“台湾书业是精耕细作,因为他要在一块小小的土地上,种各种东西,所以只能很努力地耕耘。但大陆不是,有很多市场,很多荒地,用粗放的方式来种,一样可以有足够的收获。”

书香:如果大陆用精耕的方式来操作的话呢?

萧:未必使得上力,这个我深有体会。大陆整个营销系统不成熟。比如,想谈一个赠品,台湾有一些惯常做异业合作的公司,所以很容易谈,他们也愿意尝试;在大陆的话,他们就不想跟你谈,对书业也不了解。

另外,在一些大型书店做活动,也不是那么容易。以诚品来说,它是上了油的机器,运作得很好。比如有一次,为了推法国小说《浴室》,我让出版社找来一个法式带脚浴缸,在诚品信义店做特殊陈列。那家浴缸公司也很干脆,没有收钱,只要求在诚品摆一个小小的广告。这种事情大陆几乎没有书店能做到。一般的书店店长会觉得书店是讲坪效的地方,占那么大的地方放浴缸,我又不卖浴缸,而且那本书还挺冷门的。

书香:台湾出版界上下游的联系为什么能如此紧密?

萧:以前通路只是卖产品而已,把书放在那个空间,在外面做各种宣传,让大家到里面购买。现在这种方式没用了,反而是那个空间本身,比如诚品,很多人在里面游逛,在里面做宣传,本身就有它的效果在。

2000~2008年,我看着媒体在图书行销上式微,一个是版面缩小,一个是影响力降低。对出版社来说那怎么办呢,就跟渠道好好配合吧。三大通路,本身就是人流很大的地方,而且能够直接产生购买。

台湾分众市场已经比较成熟,也比较好操控。今天要打哪一类型的人,那些人都在某个渠道里头,就专攻那个渠道。比如说做写真集,我就攻金石堂和7-11、超商。很清楚要怎么做是有效的。而且书什么时候出,什么时候到店非常精准的。比如,要做一个活动,媒体的爆发点就是在今天,书今天就是要到店,以台湾的物流系统来说,今天发货,只要做急件全省都能到。整个系统建立得很好,所以出版社不需要去愁这些事情,只要管好选题和营销。大陆不可控的因素很多,算也算不清楚,有时候就是摸瞎。大家可以有个模模糊糊的说法,倾向于什么,但是没有人可以告诉你这么做就对了。当然台湾比较成熟也有一个问题,这个可以做,那个不可以做,甚至成为考量你专业能力的一个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