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相关性分析:1998~2007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相关性分析:1998~2007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内容提要:在银行业开放、金融脱媒以及金融自由化趋势不断加强的情况下,中国商业银行面临的一大挑战是如何加强资产负债管理,籍此控制风险,实现价值最大化,并提高自身的综合竞争力。有效的资产负债管理必须建立在资产负债关系的基础上,因而对这一关系的把握是选择最优资产负债管理模式和策略的前提。本文采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对1998~2007年中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并以此为依据讨论了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模式、策略和重点。

关键词:资产负债管理 典型相关系数 金融脱媒 价值最大化

中图分类号:F830.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770(2008)012-026-05

一、引言

资产负债管理(Asset-liability Management,ALM)是商业银行按一定策略进行资金配置,实现银行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目标组合的一种全方位管理过程,其实质在于对银行资产负债表各账户包括各种资产、负债以及资本的余额、变化和相互之间的组合进行规划、支配和控制,以实现风险控制和价值创造的目标。资产负债管理于1970年代后期开始形成,1990年代中后期逐步成为商业银行主流的经营管理方法,目前已成为发达经济体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重心,资产负债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商业银行经营水平和竞争力。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重要性源于其业务特征。与一般行业的公司不同,商业银行业务的典型特征是借短贷长,通过负债业务集中各资金盈余主体的资金,经由资产业务加以运用,形成贷款、证券投资等不同形式和属性的资产并从中获利,因而必须同时兼顾投资决策与融资决策,在资产负债期限和结构不匹配所带来的风险与收益的权衡中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然而资金来源与资金运用在期限、收益、流动性和风险等方面不可能完全一致,经济形势波动等因素常常使得银行面临巨大风险,当银行大量过度利用短期资金来源(活期存款等)为长期资产(如长期固定利率贷款等)提供资金时更为严重。美国1970年代和1980年代的严重金融危机以及2007年开始并蔓延至今且不断恶化的次贷危机皆源于此。由此,商业银行日益强调资产负债管理的重要性。传统的资产负债管理一般要求商业银行保持资产账户和负债账户在到期日、久期等方面的完全匹配,以达到控制风险前提下的收益最大化。不过这一要求限制了商业银行优化资产负债管理的能力,且成本极高。随着金融市场发展以及金融自由化趋势的加强,发达国家商业银行越来越多的利用金融市场提供的便利和衍生产品以及开辟新市场等来分散和管理风险,大大弱化了资产负债表的限制。

根据Modigliani and Miller(1958)提出的MM定理(Modigliano-Miller Theorem),在一系列假定条件下(如无所得税、无破产成本、资本市场完善且无交易成本等),公司价值与融资结构无关,从而投资决策与融资决策可以相互独立。在一个MM场景下。投资决策可以更大程度上摆脱融资的束缚从而更有效率。对商业银行而言,如果可以在一定条件下满足MM定理的某些要求,那么其资产负债管理就可以具有更大的空间从而可以更有效的实现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目标。这其中比较重要的是资产账户对负债账户的依赖性,如果资产账户对负债账户的依赖较小。那么商业银行在运用资产时就可以在较大程度上摆脱负债的限制,并拥有更大的风险与收益权衡空间。

在当前中国银行业扩大开放、金融一体化和自由化程度不断提高以及金融脱媒趋势日渐显现的情况下,中国商业银行面临巨大挑战,实施战略转型、走综合经营之路已成为中国商业银行提高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提高资产负债管理能力是转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然而,在世界各大银行纷纷采用先进的技术和方法防范各种风险,调整资产负债结构的同时,我国商业银行仍处于资产负债管理的初级阶段,风险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比较落后。严格的说,1994年以来普遍实施的、以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为主要特征的资产负债管理模式,本质上是-_种基于管理层视角的监管模式,而不是从商业银行利益出发为实现风险控制和价值最大化而实施的自律性资产负债管理。所以,中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面临的根本任务首先是建立真正的资产负债管理模式,然后才是如何加强和改善资产负债管理的水平和绩效。作为基础,我们首先需要把握中国商业银行资产账户与负债账户的相关性状况及其变化趋势。

本文采用典型相关分析ccanonical Correiaton Analysis对主要的14家商业银行1997-2007年间资产负债账户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以期为资产负债管理模式的选择提供基础。论文第二部分提出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最后是实证研究结果和研究结论。

二、本文的研究思路

(一)研究方法

典型相关是研究两组变量之间相关性的一种计分析方法。由Hotelling(1935)最早提出,Cooley以及Lohnes等推动了它的应用。典型相关是多个变量(Y1,Y2,…,Ym)和另一组变量(x1,X2,…xn)之线性组合的最大相关性,通过对线性组合权重的选择以使这种相关性最大。典型相关非常适应于对商业银行之类的金融中介机构的研究,这些机构的主要业务是把具有不同属性的各类负债(包括活期存款、储蓄存款以及各种主动负债)转化为特征各异的各类资产(例如短期贷款,按揭贷款、投资债券以及现金和流动性的储备等),对于商业银行而言,资产账户与负债(权益)账户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比如住房按揭贷款余额不仅取决于为这些贷款提供资金的负债账户的余额,而且还要依赖于预期收益率与按揭贷款收益率存在联动关系的其他资产账户,更进一步,甚至还要考虑为这些资产账户提供资金的负债账户的余额情况。通过典型相关分析可以更加准确全面地把握二者的复杂关系。不过,运用典型相关分析研究资产负债关系的文献并不多见。Simonson et al(1983)对美国大型商业银行的横截面数据进行了典型相关分析,Obben andShanmugam(1993)利用典型相关分析研究了马来西亚商业银行。金融公司等金融中介机构的期限匹配率。DeYoung and Yom(2008)则运用这一方法对1995-2005年美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的相关性及其变动趋势进行了研究。

为了进行典型相关分析,令X-[x1,x2,xp],Y=[Y1,Y2,Yq]分别表示资产向量和负债向量。根据这些变量,我们可以分别构造一个资产x和负债Y的线性组合(称之为典型变量)

A=BX=β1x1+β2X2+β3x3+……βpxp

L=CX=Y1Y1+Y2Y2+r3r3+……rprp

其中,B=[β1,β2……βp]和c=[r1,r2……rq]是需要估计的常数向量,线性组合和a'A、b'L为典型变量。典型相关系数应该

使得典型变量和之间的典型相关最大化。典型相关分析通过采用主成分降维思想寻找第i对典型{相关)变量(Ai,Li),通过典型变量系数或典型权重和的选择得到最大化的典型相关系数:

CanRi=Corr(Ai,Li)

假设存在p组典型相关变量,并分别记其典型相关系数为CanR1=Corr(U1,v1)(使u1与V1间线性相关最大相关),CanR2=Corr(U2,v2)(与u1、V1无关,使u2与V2间线性相关最大相关)等,则有:

0≤CanRp≤……≤CanR≤CanR≤1

(二)研究样本

为了分析中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关系及其变动趋势,我们以中国的5家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和9家主要商业银行,为样本,并以其19982007年期间的年度资产负债数据为研究基础。这14家商业银行的资产、存款以及利润规模的市场份额都在80%以上,具有足够的代表性。选择以1998-2007为样本区间涵盖了中国银行业发展过程中一系列代表性事件,包括商业银行法正式实施、银监会成立、成立专业资产管理公司剥离不良资产并对国有商业银行注资、银行业市场全面开放以及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和公开上市等。上述事件对中国银行业发展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这10年也是中国银行业发展历史上最为重要的一个时期,以此为样本区间同样具有极大的代表性。在研究中,我们对1998年-2007年期间中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的关系逐年进行了研究,除2007年的分析不包含农业银行的数据外。其他年份涵盖了所有样本银行。研究在两个层次上逐步展开,首先我们以全部14家银行作为完整的样本检验了资产负债账户的关系及其变化趋势,其次我们以2007年资产总额为依据将14家银行分为2组,分别对其资产负债账户的关系及其变化趋势进行检验,以期发现规模不同银行在资产负债关系上可能存在的差异。

同时,为了研究的方便,我们根据资产和负债账户的期限特征,并兼顾分类标准的一贯性和数据的可获得性,对资产和负债账户各项目进行了合并。具体的说,将资产账户项目分为贷款(loan),其他收益资产(othera,包括银行存款,短期证券投资以及其他证券投资)固定资产(fixa)和非收益资产(nana主要是现金和存放同业款项),将负债账户也分为四个大项,即存款和短期负债融资(dep,其中短期负债融资主要是基于回购协议的证券卖出)、其他主动负债(otherf),非生息负债(nonf)以及所有者权益(equity)。

(三)数据来源及其说明

本文全部原始数据来自BANKSCOPE全球银行与金融机构分析库。表1是对上述项目的历年的平均值,均以其占当年总资产的比重衡量。

表1的数据显示,中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依然呈现出显著的传统银行特征,即存款仍然是最主要的资金来源,贷款是最重要的资金运用渠道。从全部银行的角度看,1998年到2007年存款占全部资金来源的比重均在84%以上,贷款在总资产中的比重也都在50%以上。从不同规模银行对比的角度看,小型商业银行在资产配置上对贷款的依赖也经历过一个逐步加强的趋势,2003年后虽趋于下降,但目前仍高于大中型商业银行,而在对存款的依赖方面则正好相反,大中型商业银行存款在资金来源中的比重远高于小型商业银行,小型银行的优势主要在于扩大了非生息负债作为资金来源的比重。图一显示了这一趋势。不过这种差异显然并不是根本性的,而且两类银行存贷款占总资产比重在经历一段时期的上涨后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

三、实证结果及主要建议

本文利用SPSS11.0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之问的典型相关系数进行了测算。表2分三组汇报了1998年到2007年商业银行资产负债典型相关系数的情况,对于每一组银行,我们列出了前4个典型相关系数,这些相关系数的解释能力依次下降。

从表2列示的资产负债典型相关系数可以看出,各层次商业银行资产负债之间均具有较强的相关性,资产账户对负债业务的依赖性仍然很强。比如,从全体银行的角度看,1998年的第一典型相关系数为0.886,这说明第一组典型变量A1和L1的线性相关系数高达0.886。

从趋势上来看,中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的相关性近年来有一定程度的降低,2003年以来典型相关系数出现了明显下降(图二)。不过,这一趋势在大中型商业银行与小型银行间存在较大差异,大型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相关性1998年~2007年间波动幅度较大,但总体上并没有形成可持续的趋势,一段时期的下降之后往往会连续提高。而小型商业银行资产负债典型相关系数在2005后则出现了持续的下降。

综合上述数据,我们可以对中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的关系做出这样的判断在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的传统特征仍很明显,存款和贷款比重依然很高的情况下,资产账户和负债账户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关系,这主要可以归结为资产业务对负债业务的依赖。从趋势上来看,近几年这一相关关系有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小型银行下降尤其明显。

资产负债账户之间的相关关系是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模式和策略选择的基础。同样,中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账户关系的上述特征对于中国商业银行建立和完善资产负债管理模式以及实施有效的资产负债管理、控制风险,实现银行价值最大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据此,我们认为中国商业银行在资产负债管理的决策上目前应着重于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资产负债管理模式的转变。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经历了负债管理一资产管理一资产负债管理(或称资金管理)的演变过程,主导这一过程的因素除了金融监管政策变迁和金融市场的发展外,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特征和依赖关系的变化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资产负债管理阶段,按照对投资业务和负债业务侧重点的不同,有以资产为主导和以负债为主导的两种管理模式。在资产主导的ALM管理模式下,商业银行首先要决定资产的投资渠道、比例,收益率和期限结构,再根据资产的配置结构和属性以及对金融市场的预期决定和调整负债规模及结构,使负债结构从属和服务于资产配置及收益最大化的需要。而负债主导的ALM管理模式下,负债的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以及商业银行本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被置于管理目标的首位,通常需要依据负债的特征来进行资产最优配置,资产结构从属于维护负债的流动性和安全性。显然,两种资产负债管理模式代表了两种不同的管理思路,同时也依托于不同的资产负债关系,对商业银行的管理能力也有不同要求。资产主导的ALM管理模式直接服务于商业银行收益和公司价值最大化的经营目标,要求商业银行具有较强的负债控制能力和资产配置能力一面负债主导的ALM管理模式体现的是稳健经营,优先考虑流动性和安全性,对资产配置能力的要求不高。一般地说,商业银行应根据资金来源特征和经营宗旨选择不同的管理模式。但归根结底,资产主导的ALM管理模式应该成为商业银行ALM

模式转变的目标,以适应高度竞争情形下的盈利要求。这一判断同样适用于中国商业银行。不过在目前的情况下,受资产负债的高度依赖关系所限,中国商业银行的现实选择依然是负债主导的ALM管理模式,根据负债特点来进行资产配置,在维系流动性。安全性目标的前提下,争取最大的盈利性。在实施负债主导ALM管理模式的过程中,通过管理策略和负债管理实施,积极向资产主导ALM管理模式转变。

二是资产负债管理策略的改进。资产负债管理策略可分为静态管理策略和动态管理策略。静态管理策略是一种单周期被动式的管理,动态管理策略则强调跨期的灵活和全面管理。从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发展历程看,管理策略的取舍受制于银行管理水平和金融市场条件。在金融管制的市场条件下,利率、汇率以及资产价格的变动相对平稳,商业银行面对的风险度较小,可利用的金融衍生产品不多,因而多采取静态管理策略,通过净利差管理(Net interest Margin)、缺口管理(Gap Management),久期管理(Duration Management)等控制市场风险,实现NIM和市场价值的最大化。时至今日,金融市场正突破各国政策的樊篱,快速走向全球一体化,利率、汇率以及资产价格的波动日益频繁和不可预测,金融风险提高。与此同时,金融市场所提供的金融衍生产品也更加丰富,使商业银行采取更加复杂的ALM策略成为可能。发达国家主流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逐渐由静态策略向动态策略转变,现金流量检测(CashFlow Fest)、现金流量匹配(Cash Flow Matching)、动态偿付能力检测(Dynamic Solvency Test)随机规划资产负债管理模型(stochastic programming asset liabity management)、随机控制资产负债管理模型(stochastic control asset liability model)以及动态财务分析模型(dynamic financial arialysis)等成为主要管理工具。在中国商业银行目前实施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体系中,ALM主要是通过一系列事前确定的比例关系来实施的本质上是一种低水平的静态管理策略,其管理工具与先进银行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服务于ALM模式的转变,在管理策略的改进上,中国商业银行应该尽快完善管理工具,舍弃过度的事前比例限制,更多的根据商业银行自身需要选择净利差管理、缺口管理、久期管理,从被动资产负债管理向自律性资产负债管理过渡。

三是资产负债管理的重点。中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体系的发展目标定位于建立积极主动的、服务于财富最大化目标的资产主导管理模式,并采取动态管理策略加以实施,以控制风险。在明确了这一点之后,我们认为当前资产负债管理的重点应该在于为这种转变的实现创造条件,具体有两个重点(1)负债方面,应该着力提高商业银行在负债管理上的主动性,扩大主动负债(Purchased Funds)在资金来源中的比重。对于商业银行而言,盈利和公司价值最终来源于资产,负债仅仅为资产形成提供资金支持,因而形成具有足够主动性和可调控性的负债结构是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绩效的基础条件。虽然存款占商业银行资金来源的84%以上,但是存款的主要部分是被动负债,这种格局限制了商业银行资产形成的渠道和资产结构,隐含着极大的流动性风险和利率风险,不利于银行盈利性的提高。显然,当务之急是加强商业银行主动负债,通过发行CD、金融债券、回购协议等债务工具,主动从金融市场借入资金,形成具有可自主确定的资金来源,实现负债与资产的主动匹配。同时,根据其储蓄倾向,支付偏好等特征对存款人进行细分,加强对被动负债的分类管理,提高对被动资金利用的主动性,从整体上改善资金来源的可控性。(2)资产方面,应着力于提高资产的多样性和流动性,并强化资产配置的能力。目前中国商业银行的非现金资产以贷款为主,证券资产比重很小,而且这些资产的流动性严重不足。这种情形制约了商业银行实施自律性资产负债管理的意愿和能力。从根本上来说,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分业经营制度以及金融市场的不完善。就目前来看,上述因素已出现松动,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的试点正在推进,资本市场的持续下行可能刺激管理层的创新和改革举措,这些都为商业银行改善资产流动性和推进资产多元化创造了条件。商业银行应积极利用这种机会,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努力改善资产结构,提高资产配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