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大学区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的发展模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大学区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的发展模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03年,恰逢长春市教育局提出了建设“教师专业发展型学校”这一工程,给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我们区经过研究,确定了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核心,以实施“长春市教师专业发展型学校工程建设”为载体,以构建学习型组织为目标的工作方向,提出了“区域出思路、推策略;学校抓教师、见特色”的教师专业发展型学校建设思路。

多年来,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工程建设,确实成长了一批教师,成就了一批专业发展学校。同时,也出现了“瓶颈”:有些学校办学条件相对落后、教师队伍水平相对不高、办学规模较小,这种校际间、教师间差距逐渐拉大的局面摆在我们面前。为了突破这个“瓶颈”,2010年适逢我区探索“大学区管理模式”,于是我们提出了“大学区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的思路,倡导“三种模式”,对教师专业发展型学校建设进行了更为深入的探索与实践。

模式一:大学区内同学科教师发展共同体

同一学科的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与承担的任务具有高度的相关性,有共性话题。因此,我们提出以大学区为单位、同一学科的教师组成学区教师专业共同体。主要以优质资源校为基地,以教育实践为载体,以共同学习、研讨为形式,搭建平台,让教师在团体情境中通过相互沟通与交流,最终实现整体成长与提高。我们要求各大学区以开展通识学习及面向实践的常规主题活动来达成共同体目标。

在通识学习内容中,树勋大学区以“爱与责任”为主题,提升教师职业精神;西五大学区以“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打造书香大学区”为学习目标;还有东四大学区的读书漂流活动都为教师们共同研讨提供了平台。

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教师对先进教育教学理念的具体落实,我们引领各大学区开展面向教学实践的常规主题活动。如,103中学大学区的“四个一活动”(即教学竞赛活动、青年教师磨砺课活动、微型讲座活动、教学成果交流活动);104中学大学区的“备点研展评授课法”评比活动,让教师在实际的工作中发展自身的专业水平,谋求自身素质的全面提升。

学区专业共同体打破了以往各校教研组固步自封的局面,实现了教师间的多维互动和多项交流,收到了实效。

模式二:大学区内骨干教师纵向链接

我们利用名师资源构建学区教师认知学徒制,是一种随机性、分散性、自选性的“学习型组织”。它与我们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学习特点相似,但它并不完全是传统的师徒关系,而是多对一和一对多的“学习共同体”,具有传统师徒方式和教研组方式的双重优点。我们同时实施骨干教师“321”带动提高策略(即一名省骨干带动提高3名教师、一名市骨干带动提高2名教师、一名区骨干带动提高1名教师),对各大学区教师参加认知学徒制研修有明确的要求,有合理的制度,有一定的目标和任务。一是结对示范,要求骨干教师通过传、帮、带,引导结对教师尽快进入教学的最佳期。二是集中示范,学区内统一安排每一所学校的同学科骨干教师上公开课,竞相展示示范课堂教学,同学科所有教师听课、评课、议课。三是分批拓展示范,骨干教师分批到各校送课,开展扎实有效的同伴互助活动。如,西五大学区结成58个师徒对子,通过“一日影子培训”、“青蓝工程”等活动,打破了以往教研沉寂的局面,不但激活了名师的业务潜能,更促进了区域间同伴互助的飞跃与提升。

模式三:大学区内教师交流联动

如何总结和推广优质资源校的优质资源,并且让优质资源得到不断培育和壮大,我们通过捆绑发展模式得以破解。捆绑交流模式主要有三种途径,即“行政互派、教师交流、名师走教”。在行政互派形式中,我区六大学区共有24名校级领导参加交流学习。在树勋大学区的教师交流活动中,明珠小学派出7名教师到树勋小学学习工作,树勋小学也同样派出7名骨干教师到明珠小学,工作时间至少一年。西五大学区在名师走教活动中,派2名英语名师到富裕小学分别担任三年级和四年级的英语教师,每周三和周五去上两次课,解决富裕小学英语师资不足的问题。

三种模式的运行辐射和带动了一批学校,为学区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初步形成了“强校引领,资源共享,校际联动,均衡发展”的可喜局面,在推进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工程建设方面,又向纵深发展了一步。

回顾工程建设的历程,南关区教师队伍和南关教育的确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是教师专业发展这项“工程”激发了教师的职业精神,丰富了教师的专业内涵,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