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法国浪漫芭蕾的影像化呈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法国浪漫芭蕾的影像化呈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法国浪漫之都巴黎,“芭蕾”款时装是历届法国时装周中的宠儿,法式优雅尽显其中。法国人讲究格调,崇尚浪漫由来已久,这种浪漫气质在民族无意识的思想传承中,渗透进文化的各个领域。时装只是法国人浪漫性格的外表,而在这片充满艺术气息的法兰西土壤上,无论是舞蹈、音乐,还是绘画和电影,浪漫主义牢牢地占据着统治地位。时至今日,很多人总会不自觉地将法国和浪漫画上等号,法国人也以此宣扬自己的贵族气质和浪漫情怀,法国电影更是如此。笔者曾在第四届“法国电影展”成都站的开幕式上,欣赏到一部以芭蕾舞为主题的开幕影片《芭蕾公主》(Aurore),电影中充满浓郁法兰西风情的芭蕾舞不仅散发出神秘的韵味,在魅惑之余更是让人持久难以释怀。本文便以电影《芭蕾公主》为例,试图透过影像来探寻法国浪漫主义芭蕾的踪迹,并探讨芭蕾和电影这两种不同门类的艺术之间如何更好地融合。

影片《芭蕾公主》以一段诗意轻盈的芭蕾舞蹈开场,片中主人公欧荷伊(Aurore)公主身着一袭白纱长裙在绿地上翩翩起舞,城堡中长大的欧荷伊公主是天生的芭蕾舞者,但她的父亲——城堡的国王,却没能成为她舞蹈梦想的支撑,反而明令禁止她跳舞。囚困于皇宫的欧荷伊,穿沉重而华美的礼服,被束缚了身体和灵魂的她渴望自由与舞蹈,即使困难重重也阻止不了她跳舞,她是为芭蕾而生的公主,只有舞蹈才能让她的身心得到安宁,可怜的欧荷伊公主虽然执著于此却慑于父亲威严很难逃出这座城堡。

说起芭蕾,不少人脑海里第一印象都是《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等俄罗斯经典芭蕾舞剧,殊不知,在充满戏剧性的俄罗斯现实主义芭蕾被世人所推崇之前,极尽优雅与浪漫的法国芭蕾早已盛极一时。说法国是芭蕾舞的摇篮或许有些偏颇,因为最初的芭蕾孕育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但很快它便由佛罗伦萨公主——凯瑟琳·德·美第奇(Caterina Maria Romola di Lorenzo de' Medici,亨利二世王后)将这一舞蹈形式带入法国宫廷并将其发扬光大,以至于我们现在所通用的“Ballet”也是从法语中翻译过来的。历史永远记得,那一场取材于公元前9世纪古希腊神话的《皇后喜剧芭蕾》使其他地方的一切重要活动都黯然失色,从此这种需要踮起脚尖跳的舞蹈成了欧洲各宫廷的效仿对象,法国芭蕾也注定与“宫廷”和“神话”结下了不解之缘。

《芭蕾公主》这部与法国的宫廷文化有着深厚渊源,并以童话故事为依托,讲述法国芭蕾舞的电影便是一个很好的佐证。芭蕾舞艺术产生于15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当时的意大利人已经完全被战争和瘟疫抛进了痛苦的深渊,为了让人们在黑暗中能寻求安慰,芭蕾舞者们开始采用希腊神话作为自己的舞蹈题材,而法国芭蕾的贵族气质也绝不是空穴来风,它的兴起与贵族的支持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芭蕾舞艺术的真正形成是在法王路易十四执政的法国宫廷里(1643-1715)。路易十四是一位酷爱芭蕾舞的君主,从小接受过良好的芭蕾舞训练并亲自参演了多部芭蕾舞剧,在他统治时期,芭蕾舞成了宫廷招待贵宾的一大舞种,路易十四用处处强调优雅格调又具有浓厚超现实主义色彩的芭蕾舞,来陶冶和提升人们的道德,抑制贵族们在地方进行割据和骑士之间的武力炫耀,并在1661年创建了皇家舞蹈学院,该院成为法国第一所以确定舞蹈规则和进行舞蹈教学为目的的机构。1669年, 路易十四授权在巴黎成立歌剧院, 允许音乐、戏剧、舞蹈在皇宫以外的地方演出, 同时他自己停止了公开表演舞蹈, 从而结束了“宫廷芭蕾”的黄金时代。继而契合了法兰西民族自由民主、充满想象的民族精髓的芭蕾舞迎来了它发展史上的另一个“黄金时代”——浪漫主义芭蕾。

影片《芭蕾公主》的导演尼尔斯·塔维涅(Nils Tavernier)用一种写诗的方式,在光怪陆离的童话世界中所呈现给我们的芭蕾盛宴便是典型的法国浪漫主义芭蕾。一条过膝白纱裙的欧荷伊公主轻盈飘逸,在她身上没有所谓公主的“金碧辉煌”,她纯洁的就像一位掉入凡间的仙女,芭蕾舞是她的全部生命,“即使忧伤也不忘跳舞”的她超脱世俗,崇尚自由。欧荷伊的芭蕾舞不像俄罗斯芭蕾那样充满了戏剧性;也没有美国现代芭蕾舞的张扬,她只是纯粹地在抒发内心的每一丝情感,是当身体的每一滴血液、每一个细胞都被芭蕾舞浸染之后萌生的悸动。现代舞大师玛莎·格雷厄姆说:“舞蹈是一种奔向永生不断的冲动。”欧荷伊被上帝赋予了生命本体冲动的本能,在看到白色纱裙的一瞬间爱上了芭蕾,于是毫无理由的对它如痴如醉;在自己心爱的画家面前,她褪去华丽的外壳,剩下那袭洁白如己的纱裙,她尽情舞蹈,只为表达她那颗狂热不安的心。这就是法国浪漫主义芭蕾的精髓:一种追求、抒发、超越自我的精神。

导演尼尔斯·塔维涅在谈到这部电影时曾说:“这是一部关于表达与自由的影片。”《芭蕾公主》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法国的象征符号:“贵族与城堡”、“公主和芭蕾舞”、“爱情与地位”……这些搭配似乎看起来有些定式,但在一系列的对号入座之后,我们恍然大悟:无论是电影还是芭蕾,法国人的高贵和浪漫无不渗透其中。浪漫主义宗旨与“理”相对立,注重个人感情的表达,拒绝拘束而崇尚自由奔放。专制与自由在电影中是国王和公主之间不可逾越的障碍,这如同法国曾经的专制制度就是影片中国王坚不可摧的城堡,而自由奔放的法国人却依然如芭蕾公主般在城堡里翩翩起舞。于是在专制与自由、传统与浪漫的斗争中,我们看到了属于法兰西民族不破不立,洒脱而不失高贵的民族气质。

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写过这样一句话:“生命之泉是由心中飞涌的,生命之花是自内而外开放的。”艺术是生命的最高体现形式,而生命的本真是内心的情感。电影《芭蕾公主》中即使大部分都是在展现欧荷伊公主的舞蹈;即使我们都不懂她的舞蹈到底在讲述什么故事,但她优雅的舞姿、纯净的眼眸以及她踮起脚尖那一刻迸发的光芒,我们已能深刻感受到她对于芭蕾舞的执著以及对自由的向往。正是有了这种炽热的情感,让欧荷伊看似平静的外表背后是生命的激烈颤动,这同样也是浪漫的法式芭蕾艺术独特的展示美的方式:用最纯粹最直接的情感,引领你内心深处的强烈震撼。

电影向世人展示的东西总是有限,但通过这个光影窗口,我们所感受到的是法国芭蕾诗一般的情怀,以及法兰西民族平等、自由、博爱的民族气质。电影的结尾欧荷伊最终到达的那个她可以自由起舞的“云端之国”,正是法国人追求的没有束缚,可以自由抒漫情怀的“理想国”,正如电影中反复的一句台词:“飞吧,小鸟,展开你的翅膀,踮起你的双脚,乘风而去。”自由且纯粹,浪漫且不失高贵。在充满艺术气息的法国,人如此,舞蹈如此,电影亦是如此。

参考文献

[1]刘建.无声的言说[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