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为全球变暖而聚会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为全球变暖而聚会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每月总有那么几天,这群人的业余时间都会和全球变暖与碳排放联系在一起。这个名为“气候变化报道俱乐部”的小团队忙着联系气候变化方面的专家,“不定时地给国内的媒体传播者扫扫盲”。

“地震那个礼拜,报社工作本来就非常重,回到家也没停下来。俱乐部的网站还得更新。每一条气候变化的科学动态信息都要自己搜集、编译,没一两个小时做不完。”《科技日报》记者游雪晴回忆。

主持俱乐部工作的是贾鹤鹏。“我和他们几个在职的不一样,2006年从《中国日报》辞职,就靠给国外科技期刊写稿谋生,还要代表中国科技新闻学会,作为世界科学记者联盟的理事参加很多活动⋯⋯生存的压力有一些,时间上的安排也特别紧张。”

贾鹤鹏所说的“他们”,除了游雪晴,还有李虎军和赵彦。他们都是科技报道领域里小有名气的记者,也是“ 气候变化报道俱乐部”的核心成员。虽然做得辛苦,又没有什么报酬,但俱乐部核心的几个人仍然坚信这件事情“很有必要做”。

气候变化的追踪者

2007 年被称为“气候变暖年”。游雪晴跟着气候变化的专家开了一年会,从北京一直开到了巴厘岛。她越来越认识到,减缓气候变化的步伐,公众的参与至关重要――只有更多的人选择过低碳生活,克制住不断膨胀的消费欲,才有可能降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公众参与度的提高和媒体报道有很大关系,但国内一些专家提起记者们的报道却直摇头:“说外行话、知识储备不足、没有办法对话⋯⋯”

贾鹤鹏心里清楚,在目前国内大多数媒体机构的评价体系中,环境和科技报道属于“费力不讨好”类。“要阅读大量论文,还要花很多时间去沟通。这么费力完成的稿件报酬也许还不如跑个会高。这多少影响记者对科学报道的热情。”

游雪晴回国后不久,在新华社赵岩的办公室里,四个人说到究竟什么才是低碳时,游雪晴和李虎军各执一辞,一直到吃晚饭都没有达成共识。

“我们应该算是国内关注气候变暖最早的记者了,但即使是我们,对很多问题依然不甚清楚。如果记者认识都有偏差,又怎么能让公众了解?”贾鹤鹏说,“这些年,国际社会对碳排放问题很重视,中国这方面的报道也多了起来,但大多是泛泛之谈,有的甚至是完全错误或过时的观点。这会给公众造成不好的影响,他们会想:气候变化只关乎政治经济,与我们的生活有多大关系?”

贾鹤鹏今年3 月到瑞典开会,发现道路上私家车少了很多。他住在隆德市的一个朋友家中,而会场在另一个城市马尔默。于是,每天贾鹤鹏都要往返这两个城市之间。“在那儿乘公交车真的很舒适,一趟不超过35 分钟。这就是一个良性循环过程,如果政府主导公共交通,通过燃油税等措施降低小轿车的使用,道路便会很畅通,公交系统运力充足,到站能够准时,人们也会更乐于乘坐公交车。”低碳环保其实并不意味着生活质量的下降,相反,成熟的低碳措施让人们的生活更舒适。“低碳当然不是一个纯粹的政治经济问题。”

那么在中国该如何向公众传递真实、迫切的环保讯息呢?“要提高环境报道的科学素质,加强同行和专家间的沟通和交流。我们几个一商量, 做‘气候变化报道俱乐部’的事情就被定下来了。”贾鹤鹏说。2008 年1 月, 气候变化报道俱乐部举行了第一次活动,请来了中科院院士、气候学家秦大河跟各路媒体同行交流全球变暖问题。这以后,俱乐部每月都会举行一两次类似的活动。现在,俱乐部的注册成员已有200 多人。

做心里明白的传播者

“作为科学家和公众中间的信息传递者,俱乐部需要传递一种理性的精神。一切要基于科学证据,比如某种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某个水电站是否可建,都需要充分的讨论。我们国家的记者大部分是学文科出身的,在自然科学领域会有欠缺,需要学习。”李虎军说。

贾鹤鹏的最大感受,就是做俱乐部的过程中认识到过去科技报道的误区。仍是今年3 月他在瑞典参加的那次会议,会议的主题正是低碳经济。第一天开会的时候,主持人一上来,就先让贾鹤鹏和其他参会者计算他们来参会的碳排放。“要知道我们很多人都是坐飞机来的,碳排肯定大大超标。这个会议每天只提供一顿正餐,吃饭之前,差不多有半小时的等待时间,饭馆发了一些答题卡,用以帮助我们打发时间。我一看,这些题目中几乎一半都是关于气候变暖以及如何在生活中降低碳排放的窍门。”

以上的例子,很容易给人一种发达国家低碳理念、环保意识很强的感觉,也因为有了太多类似的例子,使人们觉得国外的似乎应该优于国内的。但这并不是事实。

“很多人认为美国的建筑节能科技是领先的,我几乎一直这么认为,也一直传播着这种信息。但在俱乐部活动中与清华大学建筑环境工程教授江亿的交流让我十分震惊。他说,美国采用了中央空调以及其他科技手段降低高楼能耗,并不符合我们的国情。中国人使用空调的方式是‘开一段时间,一旦和外面温度差不多,就会开窗通风’,美国人在需要用空调的季节却几乎24小时开着。这样计算下来,中国单位面积建筑能耗本身就仅为美国的25.6%。因此,在中国设计建造大量像‘玻璃罩子’似的高楼大厦绝对是节能的误区。”

“因此,如果记者没有准确的认识,就不可能传递正确的信息。正确的态度是准确报道的前提,这正是我们俱乐部存在的意义。”贾鹤鹏最后说。

第二部分:碳积分: 为碳排放埋单

气候交易所里,“碳”指数时刻波动。在频繁易手的期权背后交易的是因不断减少而产生的商品――排放量。当减排量成为金融工具,减排本身于是变成了一种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