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词中求词”与“词外求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词中求词”与“词外求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况周颐以“重、拙、大”为词学理想构建其理论体系,并指出“词中求词”与“词外求词”的途径与方法来实现其词学理想。这些提法不仅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更是其词论的创新之处。

【关键词】况周颐 《蕙风词话》 词中求词 词外求词

况周颐是清末民初四大词人之一,其《蕙风词话》是清末三大词话之一。纵观况周颐的学词经历,也有一个从“侧艳”之笔到“重大”之辞的转变过程。赵尊岳先生指出:“先生初为词,以颖悟好为恻艳语,遂把臂南宋竹山、梅溪之林。自佑遐进以重大之说,乃渐就为白石,为美成,以抵于大成。”况周颐认真总结自己的词学领悟,深刻反思当代的词坛风气,构建了一个以“重、拙、大”为核心内容的词论体系。在《蕙风词话》中,他从这一词论出发,“历数自唐以来,下迄清代诸家之词,抉摘幽微,言多允当,自有词话以来,无出其右者”。阐述况周颐“重、拙、大”词学理论的论著和文章很多,但对于实现这一学理想的途径,学界却少有论述。本文拟从他提出的“词中求词”与“词外求词”两条途径来探讨如何实现“重、拙、大” 的词学理想。

“词中求词”主要是指在进行词学创作的过程中,实现“重、拙、大”词学理想的方法与技巧,具体体现在诸如选调、命意、起句、过拍、换头、结句、选韵、炼字、造句、修改等创作环节上。

起句取顿入不取渐引。对于起句,历来都是词家的关注所在。陆辅之在《词旨》一书中就深有感触地说:“对句好可得,起句好难得。收拾全藉出场。”况周颐结合自己的创作经验,认为起句宜取顿入而不取渐引,他说:“近人作词,起处多用景语虚引,往往第二韵方约略到题,此非法也。起处不宜泛写景,宜实不宜虚,便当笼罩全阕,它题便挪移不得。”他还以赋为例进一步说:“唐李程作《日五色赋》,首云:‘德动天鉴,祥开日华。’虽篇幅较长於词,亦以二句隐括之,尤有弁冕端凝气象。此旨可通于词矣。”

过拍和换头。况周颐比较词与曲的不同时说:“曲有煞尾,有度尾。煞尾如战马收缰,度尾如水穷云起。煞尾犹词之歇拍也。度尾犹词之过拍也。如水穷云起,带起下意也。填词则不然。过拍只需结束上段,笔宜沈著。换头另意另起,笔宜挺劲。稍涉曲法,即嫌伤格。此词与曲之不同也。”清人说词喜用过拍、换头、歇拍等术语,但是正如施蛰存先生所说:“况氏以上片的结尾为过拍,下片之起句为换头,全词结尾为歇拍。这是很大的错误。过拍就是换头,而上片的结句亦可以称为歇拍。”这是在读《蕙风词话》时特别需要注意的。

层次的转换。况周颐认为:“词中转折宜圆。”因此,“作词须知‘暗’字诀。凡暗转、暗接、暗提、暗顿,必须有大气真力,斡运其间,非时流小惠之笔能胜任也。”

韵律和虚字。词与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了能够入乐演唱,词家对于韵律和用字有着严格的要求。况周颐说:“词用虚字叶韵最难。稍欠斟酌,非近滑,即近佻。忆二十岁时作《绮罗香》,过拍云:‘东风吹尽柳绵矣。’端木子畴前辈见之,甚不谓然,申诫至再。余词至今不复敢叶虚字。又如‘赚’字、‘偷’字之类,亦宜慎用,并易涉纤。‘儿’字尤难用之至。此字天然近俚,用之得,如闺人口吻,即亦何当风流。乃至村夫子口吻,不尤不可向迩耶?若于此等难用之字,笔健能扶之使竖,意精能炼之使稳,庶极专家能事矣。斯境未易臻,仍以不用为是。”所谓“笔健能扶之使竖,意精能炼之使精”,都是要求词作沉着,避免一字不肯放松,一声不肯苟且,体现了词家认真严谨的态度。

修改词作。况周颐认为,字句的修改应该从全篇的命意着眼:“佳词作成,便不可改。但可改便是未佳。改词之法,如一句之中有两字未协,试改两字,仍不惬意,便须换意,通改全句。牵连上下,常有改至四五句者。不可守住原来句意,愈改愈滞也。”对于词作的修改,目的在于达到平易浑成的“重、拙、大”的词学理想。

学词程序。况周颐说:“初学作词,只能道第一义,后渐深入。意不晦,语不琢,始称合作。至不求深而自深,信手拈来,令人神味俱厚。规两宋,庶乎近焉。”可见,况周颐论作词方法,都是以其“重、拙、大”的词学理想为旨归的。

“词中求词”固然是追求“重、拙、大”的词学理想时必不可少的,但是作词的功夫却来自词外。况周颐对此深有体会:“词中求词,不如词外求词。”可谓一语道出个中甘苦。那么,什么是词外求词之道呢?况周颐说:“一曰多读书,二曰谨避俗。”

一曰多读书。况周颐说:“学填词,先学读词。抑扬顿挫,心领神会。日久,胸次郁勃,信手拈来,自然丰神谐鬯矣。”至于读词的方法,况周颐认为,读词除了研读词作的作法命意之外,更重要的在于涵泳玩索,怡养性灵。

二曰谨避俗。薛雪《一瓢诗话》有云:“人知作诗避俗句,去俗字,不知去俗意尤为要紧。”这里说的虽是诗法,其理亦可通于词法。那么,何为去俗意之法?况周颐认为,主要在于襟抱超绝。他说:“填词第一要襟抱。”胸襟或襟抱从何而来,况周颐说:“唯此事不可强,并非学力所能到。”同样的道理,性情与襟抱也不是力学强致可以得到的,而是涵泳怡养的必然结果。

【参考文献】

[1]赵尊岳.蕙风词史[A]. 上海:上海书店,1985.

[2]龙沐勋.研究词学之商榷[A]. 上海:上海书店,1985.

[3]陆辅之.词旨[A]. 北京:中华书局,1986.

[4]刘熙载.词概[A].词话丛编[Z].北京:中华书局,1986.

[5]况周颐.蕙风词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

[6]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

[7]仇兆鳌.杜诗详注[M].北京:中华书局,1979.

[8]薛雪.一瓢诗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9]叶燮.原诗[M].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