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基于Moodle平台的学习者社会互特征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基于Moodle平台的学习者社会互特征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社会互的教学与研究在我国的远程教学中仍然处于初级阶段,缺乏对于不同类型学习者社会互特征的研究。通过研究基于moodle平台的一门网络培训课程,用社会网络分析法计算课程讨论区的交互密度,确定积极参与者和消极参与者;参考Mazzolini和Maddison的网络教师帖子分类标准,统计他们的交互时间段,发现“争先”和“滞后”两种不同的发帖方式;用新版布鲁姆目标分类体系,分析其不同交互内容的比例,得出积极参与者的交互多为较高层次的认知行为,而消极参与者的交互多为较低层次的认知行为,进而为远程教育者和学习者的交互教学时间、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提供参考。

[关键词] 远程教学; 学习者; 社会互; 内容分析;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志码] A

[作者简介] 李良(1980—),女,河北沧州人。讲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计算机辅助教学研究。E-mail:ll160@waikato.ac.nz。

一、引 言

社会互指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递和思想交流,包括“学习者与主讲教师或辅导教师、学习者之间、学习者与咨询顾问,以及学习者与家人、朋友、同事等任何有关远程学习问题的‘面对面’交流,或者通过技术手段,如邮件系统、音频会议系统、音频图像会议系统、视频会议系统、计算机通信、计算机网络等,与上述人员之间进行模拟的‘面对面’交流”。[1]社会互是远程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社会互,学习者可以在他人的帮助下扩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可以缓解时空分离所带来的孤独感,可以提高社会交往能力。[2]同时,社会互是虚拟学习社区存在的前提,推动了虚拟学习社区的形成和发展。[3]

我国的远程教学已经发展了数年,但是社会互却很少能够有效开展。因此,本文重点研究虚拟学习社区中不同学习者社会互的特征,为教育者和学习者开展网络教学提供参考。

二、研究背景

陈丽、曹良亮的一系列研究主要关注学习者的参与情况。2004年,陈丽研究了远程教师培训在线讨论过程中学习者的参与度、核心参与者和交互质量,提出成人学习者参与程度差异很大,大多数学习者习惯于观察他人的交互;核心参与者决定了交互的方向和深度;多数交互活动的社会建构水平仍停留在低级状态。[4]2006年,曹良亮和陈丽着重研究了异步交互中参与者和观望者的行为方式及其原因。曹良亮和陈丽根据学习者在线讨论过程中发表文章数量和登陆讨论组次数将学习者分为参与者、观望者和逃避者,归纳得出三者参与讨论的程度和能动性依次递减。[5]文章进一步比较了参与者和观望者的交互方式:参与者在异步交互中通过个互、替代互和社会互共同完成知识的建构,而观望者的在线学习主要依靠前两种交互。随后,曹良亮和陈丽又利用Gunawardena的线索解析模型分析了混合学习中参与者与观望者在异步交互中的教学交互水平,对比得出观望者的参与程度和交互水平均显著低于参与者。[6]最后,曹良亮和陈丽进一步调查了异步交互中学习者观望的原因,确认了学习者的学习风格、态度、交互的软件环境三个主要原因。[7]

电大BBS平台上的学习活动也是社会互研究的一个主要方面。研究表明不同平台、不同课程、不同论坛的交互情况差别很大。肖俊洪依托中央电大“电大在线”平台开展了两门开放教育课程的网络教学实验,并对比了两门课程中最佳小组和最差小组社会互活动的表现。[8]研究得出系统的教学交互活动设计不但获得了较高比例学生的认可而且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绩。同时最佳小组在发帖总量、话轮分布、交流方式、协同性、认知程度等方面表现更为突出。林红在中山电大“电大在线”平台上对开放教育专科公共英语课程采用“引导入门、导学先行、突出服务、互动实践、兼顾情感”的远程英语教学模式,研究表明89%的学习者肯定了社会互的积极作用。[9]然而,其他一些研究却表明电大平台上的社会互普遍存在比例低、质量低、效力低的问题。鲍日勤分析了浙江电大网络教学平台课程BBS的学习者留言,其中课程学习类留言仅占18.4%,有效交互比例低。[10]罗丹和蒋国珍以中央电大“电大在线”平台本科课程“语言学概论”的“日常答疑”论坛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异步交互的内容,发现社会互仅占4.2%,并且78.8%的在线学习停留在“了解”层次。[11]杨波分析了重庆电大系统课程BBS平台异步交互存在的问题,指出很多学习者突击发帖,时间集中、内容单一、收效甚微。[12]

其他研究者针对学习者的社会互情况,也作了一些研究。例如,李远航和王子平利用社群图分析了Moodle平台上一门研究生网络课程,发现在19位学习者中存在3名积极参与者、5名消极参与者和2名孤独者。[13]

从上述研究可以看出,虽然有一些网络课程取得了初步的成功,但是在社会互过程中普遍存在学习者参与度不平衡、交互内容不深入等问题。从时间、数量、内容和方法来看,我国社会互的教学与研究仍然处于初级阶段,缺乏对于不同类型学习者交互特征的研究。

本研究将以一门在线的网络培训课程为研究对象,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计算该课程的交互密度和参与者的交互程度,确定积极参与者和消极参与者,参考Mazzolini和Maddison的网络教师帖子分类标准和新版布鲁姆目标分类体系分析不同参与者的发帖时间和内容,进而总结得出积极参与者和消极参与者不同的社会互特征。

研究问题:

(1)网络课程中师生社会互的密度如何?

(2)积极参与者和消极参与者发帖时间有何不同?

(3)积极参与者和消极参与者发帖内容有何不同?

三、研究方法

(一)研究主体

本研究的主体为网络培训课程学习者的社会互特征。这门中英合作推出的网络培训课程建构在Moodle平台上,具有远程教育培训经验的两名中国教师作为教育者,25位在各地网络学院、教育机构从事远程教育的教师或管理者参加了此课程的在线学习。此课程为远程教师在职培训系列课程之一,包括讨论(社交论坛、学习论坛以及5个围绕各单元主题的学习话题)、WIKI协作学习(1次)、论文(大、小论文各一篇)三类学习活动,学习者在各类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均计入成绩。这门网络课程长达8周,其三次社会互主要发生在第二周、第五周和第六周,为了提高学习者的参与度,在第六周课程结束后,各模块讨论又继续开放了两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