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笔者作为一名小学教师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以及统计发现,许多小学生在数学应用题的理解上都存在一定的障碍,缺乏融会贯通能力,题目稍难一点就转不过弯,经常陷进死胡同,很多家长对此也无能为力。然而笔者认为,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其关键在于兴趣的培养。下面,本文将从多方面来阐述如何通过提高学生的兴趣来解决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问题。
小学数学主要涉及的是解决生活中的常见问题,与生活的联系比较密切,换言之,也就是比较实用。但是许多小学生谈到应用题就脸色大变,小学生对应用题如此头疼,原因何在?这是我们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好好总结反思的问题。
首先我们作为数学教师,应该找找自己的问题,现在新教改虽说已推行许多年了,但现有的教学模式往往过于死板,教学目标往往设定在只是让学生能够听懂而已,这样只有少数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在听懂的情况下产生发散思维,而其他处于一知半解状态的学生,则由于教师缺乏有力的引导,导致了部分学生产生消极的学习态度,数学成绩一直无法提高,甚至谈“应用题”而色变。
其次,有些老师喜欢主动替学生分析题目意思,然后让学生来解决问题。这样做虽然提高了课堂效率,但是效果并不好,教师只是引导者,如果连分析的过程都已经预设好了,只是让学生“顺路”往下走,也就容易培养学生懒惰不思考,习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的习惯。因为读题的过程就是思考的过程,如果这个过程都被老师代替了,那么,应用题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学生越不思考,以后再遇到应用题就距离正确的思考方法越远。
再次,学习教材的单一性,书本上所给的例题往往比较简单,利于学生解答,然而那些多数是数据经过处理验证过的,跟实际应用严重脱轨。所给资料中的题目也是“换汤不换药”,大都是仿照例题的形式变换的,这样很多学生容易生搬硬套,照搬例题的路子解题,有时候答案也是正确的,但是这样达不到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不说,还会浪费很多时间做无用功。
最后,很多题目的解题方法太过于单一,答案也比较唯一,缺乏灵活性,学生往往对此类题目提不起兴趣,更谈不上发散思维。他们只是习惯性的,甚至带点麻木的根据老师的提示和要求做题,做对了放一边就不管了;错了就习惯性等老师讲解分析错误原因,然后在老师讲过一遍以后,把正确答案照搬过来,再抄一遍就算做是已经改正过了,自己根本就不去分析自己做题的思路哪里出现了偏差,这样根本起不到反思的作用。
由此可见,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方面问题还是很多的,要想解决这类问题,就需要我们教师、家长和学生的密切配合了。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要想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应用能力,兴趣这一关是必须要过的。小学阶段,很多家长急于求成,给孩子买各种学习资料,布置学习任务来学到更多知识,然而却忽视了兴趣的培养。对于小学生来说,重要的不是学多少知识,而是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那么,我们如何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第一,多看书,我们要引导学生多看一些与教材适应的课外书,所谓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的多了,积累的多了,自然对学生解决问题有所帮助;第二,多练习,不仅仅要求书上的题目讲解透彻,作为数学教师,我们还要经常在备课笔记上自己多准备一些与所学知识相关联的典型题目,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第三,多理解,对于应用题,我们要重视读题的过程,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理解题目意思,教师和家长应该多给孩子一些思考空间,不能自作主张地替孩子省去了思考的过程;第四,多创新,在教学的过程中,会解题不是目的,培养能力才是目的,试着启发学生把题目中的数学问题应用到生活中去,这样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达到教学目的;除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外,还要明确如何具体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第一,必须从分析能力入手,我们可以从生活中找一些数学应用的例子进行讲解,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让无形枯燥的数学问题变得生动有趣,这样可以引导学生解题的过程中联系到实际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分析能力。
第二,注意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数学这门学科,归纳总结的思想非常重要,小学生尤其要注意培养这种能力,引导学生拿到题目首先要找准题目的主心骨,也就是题目的出题意图,然后再分析题目的解决方法,与所讲过的题目类型联系起来,这样就会很轻松地找到突破点,下次遇到类似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第三,提高学生的解题熟练程度。俗话说“熟能生巧”,适量的练习有助于学生形成一定的思考习惯和规律,更有助于学生的发散思维,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注意的是,练习要适量,小学阶段并不适合用题海战术,作为指导老师,我们要注意尽量出一些不同类型的题目,不至于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
第四,提高学生想象联想的能力。我们在讲课的时候,可以举一些典型的例子,加以引导,延伸出更多的类似题目。例如,一道应用题是这样的:“一段公路,汽车已行驶了全程的65%,此时离中点有35千米,这段路全长多少千米?”
解:65%-50%=15% 35÷15%=140(千米)
因此,这段路的全长就是140千米。
然而,我们再换一种出法“一段公路,汽车已行驶了全程的65%,此时离终点有35千米,这段路全长多少千米?”
解:1-65%=35% 35÷35%=100(千米)
因此,这段路全长是100千米。
这时我们看到,题目只是换了一个字,但结果却完全不同,学生解题过程中同一个题目延伸出两种不同的类型,解题的过程中也得到了乐趣。
(作者单位:江苏省大丰市第一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