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过火林地的植被恢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过火林地的植被恢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森林火灾会给国家造成严重的损失,也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带来威胁。大火之后会造成森林资源和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火灾过后的植被恢复问题一直受到国内外森林专家的广泛关注,而我国对于植被恢复问题也基本上没有特别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过火林地植被恢复;种植;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S28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11年春季,由于长兴岛地区多风干燥,当地居民在该地区吸烟引发山火,导致1.15万亩林地受灾,火损林木大约37.5万株。直接经济损失18000余万。据国家林业局相关数据统计,我国2011年全年共发生火灾125402起,死亡1106人,受伤572人,直接财产损失18.8亿元。2012年1至8月份,全国共发生森林火灾3750起,虽比上年同期下降了27.1%,但发生火灾之后,森林资源均遭受严重破坏,而天然恢复能力又差,造成植被群落发生演替,影响生态平衡。因此过火林地恢复的这一问题亟待解决,另外生态化的预防措施更是值得我们思考、研究的内容。

一、过火林地的清理及次生灾害的预防

1、对死树的清理及利用

清理的作用是清除过火林地上未烧尽的残留物,为整地造林作准备。火灾之后,应组织力量将过火林地上的残留物人工清理出林地集中处理,清理要彻底,以减少病虫的发生。清理时要保证安全,同时不要人为地伤及过火林地地周围的植被,清理后要做好整地造林的安排。

(1)采伐的方式

中度、重度、极重度过火林地都必须进行采伐清理,对伐区里的烧死木、站杆、倒木、风折木一律进行采伐利用。清理时,必须从山下部到山上部一次采清,不准留半截桩。清理前,对活立木进行挂号,没有挂号的清理伐区,不准进行采伐,必须保留好每株活立木,不能使活立木受损。采伐清理时要控制树倒方向,固定集材道,保护好幼苗幼树。

轻度火烧的成、过熟林过火林地可通过择伐的方式,择除火烧木、站杆、病腐木、风折木,保护成活的中、幼龄林木,保持原有森林环境,活立木保留郁闭度达到 0.3 以上采用天然更新方式恢复森林资源。

(2)枝桠及剩余物的处理

伐区内小头直径 8cm、材长 2m 以上的火烧木,必须全部运出利用。对于不够上述要求的枝桠和剩余物可以进行火烧或者粉碎利用。对于远山区及交通不便利的伐区,枝桠和剩余物可以码堆进行火烧,枝桠堆应距离活立木 8m 以外,避免在烧除枝桠堆时,活立木受损。对于交通便利的伐区,枝桠和剩余物在现地进行粉碎,阔叶粉碎物可以作为食用菌培养原料,针叶粉碎物可以作为型材和机制炭生产原料,这两种原料现在是很走俏的两种商品。

2、生态化利用过火林木

过火林木可以充分利用。大径木材经过清理,除掉火烧部位外,与一般木材用途区别不大。中小径木材属于中幼林,火烧部位所占比重大,可利用部分较低。主要利用方向应当以木片形式供造纸用和人造坂用原料。其中,可挑选出小径材做自用建筑材,或农村房建用材,以及小木制品用原料。

针对长兴岛地区可以利用过火树木进行长兴岛河流水生环境的再塑造。对于不完全燃烧的树木加以利用制作成木桩与自然石、石笼等材质制作为河流的护岸,增加河岸多孔质,为生物提供栖息场所,各种生物都能在其中找到适合自己的生存环境,立竿见影的提高河道内生物的多样性,为建立完整的食物链奠定基础。

二、森林防火措施的选择

1、地面道路防火工程 地面道路防火工程包括修建防火公路,开设防火线和防火沟。防火公路可作为扑火的控制地带,阻止地表火蔓延。在修建防火公路时就注意尽量采用较高的线形标准;满足线形标准的前提下,尽量利用现有路面,减少对周边环境的破坏;满足线形标准的前提下,尽量减少伐移树木的数量。

2、生物防火工程 大力提倡营造生物防火林带,阻隔和控制林火蔓延。利用植物或树种的不同燃烧性,调节林分可燃物的垂直结构或水平结构,减少林分的易燃程度,提高林分的抗火性。防火林带的种植应在春季雨天,雨后进行,木苗选用一年生健壮苗木,最好选在苗木未抽梢前,雨中种植成活最好,为确保成活,已抽梢的苗木,必须剪去春梢,上山时先用黄泥浆浆根才能上山栽植,栽植时保持根系舒展,树干直,复土后踩实,不露根,然后作兜以利蓄水。造混交林,用混交林代替纯林可使针叶树冠呈不连续分布,在自然环境较差的区域,以小规格黑松(油松)营养袋苗为主,与柞树、火炬树、元宝枫等进行混交,可有效预防火灾及病虫害的发生。3、黑色防火工程 “黑色防火工程”即计划烧除。是在适宜的林分、适宜的时间、适宜的地形和适宜的气候条件下,采用适当的方式,以低强度火烧除林缘、林内部分可燃物,减少可燃物载量,降低森林火险,从而达到和避免森林火灾发生及阻止林火蔓延目的。

三、科学合理的种植方式

1、山体植被恢复品种的选择上将以原有山体植被为基础,根据现场气候、水文、土壤等条件,因地制宜,以带状混交为主,努力营造和谐、优美的自然山林景观。

2、根据海拔及现状植物的带状分布情况将山体分为三部分:

“山顶青松带帽”:

山体顶部土层较为瘠薄,故在山顶部分选择相对抗性较强,抗旱、抗风、耐瘠薄的黑松、油松、作为骨干树种,同时保证良好的冬季绿化景观效果;

“山腰柞槐相抱”:

山腰部分土壤、水源等生态环境相对较好,故采用适应当地环境,抗性较强的阔叶大乔木(柞树、国槐)作为骨干树种,兼顾植物的季相景观及植物种群的丰富性,在立地条件较好的地段适量种植元宝枫等彩叶乔木,保证秋季山体植物色彩上的多样性;

“山脚彩带环绕”:

在山脚部土壤、水源等生态环境较好的部分,以紫丁香、重瓣榆叶梅、红瑞木、等花灌木为骨干树种,采取带状混交种植的方式,在盛花季节百花齐放形成五色彩带。重点强调植物的观赏价值。

四、可持续发展森林模式

1、山体植被的恢复上,通过栽植针阔混交林,运用小规格、耐瘠薄的植物品种,降低景观造价,重视苗木扦插、播种等繁育手段,减少苗木循环购入成本,速生树与慢生树相结合,兼顾近期以及长远发展,强调林业资源的可持续性。人工落叶松针阔混交林以落叶松为主要树种,树种选择和设计中应该发挥落叶松强阳性、速生性的树种优势,应确保落叶松占比在50%以上,混交林中以云杉、黄菠萝、红松、胡桃楸、椴树和水曲柳为混交树种,在人工落叶松针阔混交林设计中混交树种的比例不能低于20%。落叶松人工针阔混交林营造应该根据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适地适树原则进行。2、遵从生态原则,搞好植物配置,充分考虑物种的生态位特征、合理选配植物种类、避免种间直接竞争,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复层群落结构,既能利用环境资源,又能形成优美的景观。

进行种植设计同时,既要布局合理,避免脱离现实美,又要合理利用植物间相生、相克的关系,遵循生物共生、循环、竞争的原则,避免人为造成植物病虫害共生的环境条件。多样树种合理配置,形成多层次的植物结构,可以保证生态的稳定性,并且对病虫害有较强的抵抗力。

五、结语

林业资源不仅给我们创造了一定的经济价值,更重要的是充足的林业资源使得我们拥有更加健康的生存状况,为今后的生存环境提供了必要的保证。做好过火林地植被恢复工程,对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何纯生.火烧迹地清理与植被恢复方法浅析.[J]科技信息.2009(8).

[2]苑文仲.烧死木利用方向[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8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