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校大学生抑郁症的治疗与预防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校大学生抑郁症的治疗与预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大学生抑郁症是危害大学生身心健康的隐形杀手,本文探讨了大学生抑郁症的治疗与预防,为高校大学生及思想政治工作者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高校 大学生 抑郁症

抑郁症是精神疾病的“普通感冒”,是以持久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一种神经症,它主要的表现为情绪低落、思维迟缓和疲劳衰弱等,本病多起于青少年时期,大学生中本病患病率较高,大学生群体虽然在躯体健康方面情形较好,但由于高校校园内特殊的竞争环境以及学习压力、未来就业压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心理负荷往往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得多,因而他们的心理健康方面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也就在所难免,其中抑郁症就是经常发生的一种。在我国,一些研究表明大中学生抑郁症的检出率可高达18%~36%。大学生是祖国未来建设的高级专门人才,提高其综合素质的意义自不待言,因而,关注、研究大学生的心理精神状况很有必要。

1 大举生抑郁症的治疗

1.1 心理治疗 抑郁症的心理治疗方法有多种,如患者中心疗法、行为疗法、心理分析疗法、集体疗法、森田疗法等,虽方法各异,但都能够帮助患抑郁症的大学生分析他们的问题来源,教会他们如何去应付学习、生活中的各种诱发抑郁症的事件,教会他们如何通过自己的行动,增加和强化学习与生活的满意度,减少导致抑郁症的行为。研究表明,对抑郁症有良好疗效的心理治疗有两种:即认知治疗和人际治疗。在认知治疗中,心理医生可帮助患病学生改变导致抑郁的行为和思维方法。而在人际治疗中,心理医生则可帮助患病学生改变人际交往中导致抑郁的行为方式。

1.2 药物治疗 心理治疗法是治疗大学生抑郁症的常用方法,但必要的药物治疗也是必需的。特别是对于多次复发的大学生抑郁症患者,抗抑郁症药物的维持治疗对预防抑郁症的复发具有重要作用。

1.3 自疗 除心理治疗和服药之外,大学生抑郁症患者可以通过对自己学习、生活上的一点一滴的改变来慢慢自疗自身的抑郁症:比如不给自己制订一些很难达到的目标,正确认识自己的现状,正视自己的病情,根据学业的轻重缓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切莫逞能,以免因完不成学习任务而心灰意冷,尝试着多与他人接触和交往,不要自己独来独往-尽量多参加一些活动和体育锻炼,看看电影或听听音乐等,也可以参加不同形式和内容的社会活动,如讲演、球赛、参观、访问等,但不要太多;不要急躁,消除抑郁症状并非一日之功,请不妨把自己的感受写出来,然后分析、认识它,哪些是消极的,属于抑郁症的表现,然后想办法摆脱它。记住专家的忠告:培养正确的人生观是治疗抑郁症最有效的方法。

2 大学生抑郁症的预防

2.1 建立早期预防和干预系统

由于抑郁症给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诸多的负面影响,因此关注、正视这一问题的存在,及早建立早期预防与干预系统乃是当务之急。一般说来,早期预防可分为三类:初级预防是在目标群体并没有显示出任何问题症状情况下对其实施干预,预防问题的产生,如在新生入学时进行有关的心理讲座等。二级预防是在目标群体开始显示一些症状,虽未达到临床诊断标准却有可能发展成为实在的临床问题的情况下对其进行干预,以防止问题的进一步恶化,如在了解学生心理档案的基础上,重点帮助需要加强指导的学生。三级预防是指对已符合抑郁症诊断标准的大学生进行干预,以通过减弱问题的强度,缩短发作时间,防止由此带来更大的痛苦。在这三级预防中必须包括对大学生群体的施测与筛选,同时根据心理、社会因素来选择那些高危个体,如有家族抑郁症史、家庭不和、低自尊、羞怯、有轻生意念、社交孤独等情形的学生,及时预防干预,做到防患于未然。

2.2 建立心理社会支持

抑郁症的发生往往与患病学生的个性类型有关,据我们观察,这些学生大多性格比较内向、不少人还多愁善感,对自身躯体的一些小毛病及心理上的不良情绪过分关注,当遇到不良的心理社会因素时就易诱发抑郁症。例如当出现学习压力过重、环境严重不适、人际关系紧张、家庭有矛盾、患有躯体疾病等因素时,就常常出现担心、焦虑和无助,以致于产生抑郁、苦闷的悲观情绪。对于这类学生应引导他们谈出致病因素及内心的苦闷,同时,应征得学生家人和所在院系、班级等的合作,尽可能为他们解决学习或生活的实际困难与问题,尽量为其创造轻松愉快的环境,解除或减轻心理负担或压力。

2.3 建设专业性强的高校心理咨询队伍

目前,一般本科院校心理咨询机构不够完善,比如我校担任心理咨询人员的主要有:心理辅导教师、政治思想工作者和医务工作者,他们中的多数没有经过专业训练,对心理学知识了解不多,对心理测试技术和心理辅导方法不熟,对大学生存在的问题归因不准。教育效果差强人意。高校应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系统地讲述心理卫生保健知识,让学生尽早认识和了解有关心理卫生知识,增强大学生自我调节、自我防御和自我完善的能力,增强大学生对心理问题的免疫能力;还可以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和精神科医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消除对抑郁症的偏见,让他们能正确面对抑郁症。在教育内容上,增加有关如何处理人际关系方面的内容;提高大学生自立、自强及在学习、人际交往、社会适应及抗挫折等方面的能力。班主任、辅导员应与学生建立密切联系,主动走到学生中间,为学生服务,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随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关心、体贴、爱护学生,一些大学生在出现抑郁的各种症状时,为避免被他人轻视、嘲笑,常常掩盖自己的症状,装做若无其事,而实际上却陷入了更深的焦虑之中,这就需要老师及辅导员理解、同情他们,平时多留心,多了解同学,尤其是对那些心胸较为狭窄、内向和自视较高的同学,更要及早防止出现心理异常,在春秋季节,学生开学前、毕业前,重大考试前压力大等易发抑郁症时期,均要加强心理咨询和教育提前采取预防措施。

2.4 积极的自我身心调节

每个学生的情况不同,可能承担生活压力的程度也不同,进行积极的自我身心调节,是防止有抑郁倾向的人发展成心理异常的关键。首先,要了解自己的优点、缺点,使自己有自知之明,能够自尊自强,也知道努力的方向。其次,要勇于承认现实,面对现实。第三,多方面发展自己的才能和兴趣,多参与社会实践,多参加文体话动。第四,多关心他人的疾苦,因为,关心他人往往能帮助自己正确地看待烦闷和苦恼,搞好人际关系,更好地适应社会。第五,不以寻求心理上的帮助为耻,我们每个人的自我了解和自我帮助是有限的,必要时候需要有其他人帮助,特别是积极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杜召云。仲伟法。祖久胜。济宁医学院学生精神抑郁症状现状调查。中国学校卫生,2000,2l(5),345。

[2]钱焕琦。大学生心理卫生[M]。江苏: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7。172~174。

[3]孙琳,王祖惕。大学生抑郁症及其防治[J]。中国校医,2002,(5)。

[4]李宏翰,赵崇莲。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基于心理健康的分析[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