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试论赵树理作品的民间视角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试论赵树理作品的民间视角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赵树理作为中国现代文坛独树一帜的杰出作家。曾以其别具一格的文学创作开辟出一个曾经辉煌过的赵树理时代。本文主要从人物绰号、婆媳关系、喜剧情境、小说语言等四个方面对赵树理作品民间视角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赵树理作品;民间;民间视角

赵树理的小说从始至终站在农民的立场上,以民间文化为本位来进行文学创作,力图真实的反映农村、表现农民现实生活。他运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立足农民的立场,真实的表现了解放区农民大众的愿望,并运用山西农民最熟悉的语言和形式,讲述了一个个通俗易懂的故事,从而博得了普通农民大众的真正认同和喜爱。以下主要探讨赵树理作品的民间视角。

一、 人物绰号的使用

翻开赵树理的小说,有一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借着自己的绰号走进读者的视野,留在读者心里。可以说这里绰号是人物性格的鲜明标志,绰号对人物性格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小腿疼”是一个五十来岁的老太婆。她的小腿常因时因事因地而疼,“高兴时不疼,不高兴时就疼”,逛庙会、看戏、串门串户的时候不疼,她的丈夫死后儿子还小的时候,有好几年不疼,一给孩子娶媳妇就疼起来,入社后凡活好干的时候不疼,不好干就疼。因此人们送她的绰号是“小腿疼”。“吃不饱”是个中年妇女,她为了逃避集体劳动常对人们说:“粮食不够吃,每顿只能等张信吃完了刮个空锅,实在劳动不了”,实际上在家里明规暗订条约,捉弄虐待自己“过度时期”的丈夫。“小腿疼”“吃不饱”这样的绰号简直让读者真切地感受到农村中落后的泼妇身上好吃懒做,损公肥私,损人利己,偷奸耍滑的性格。再如《三里湾》中的“使不得”,真名叫王申,是一个“被土地牢牢束缚着”的庄稼人,他热爱土地,熟悉农耕精通农作,特别是别人做过的活,他总得再修理修理,一边修理还一边不停地说着“使不得,使不得”,“借用别人的什么家伙”,也是一边用着一边不停地唠叨“使不得,使不得”。于是人们给他送个绰号“使不得”。这绰号浸透着王申老汉做起农活那种精益求精的精神,凝聚着王申老汉对生活认真严谨的态度。

二、婆媳关系的叙述

民间的婆媳关系是赵树理较为注重表现的一个方面,这种关系虽没有权利关系那样复杂,但也蕴涵着一些深刻的东西。在婆媳关系的叙述中,赵树理更擅长的是对婆婆的刻画,她们身上沉积着异常复杂的文化因素,她们既是父权文化下的被压抑者,又是压抑同性的施虐者,既是父权文化的牺牲者,也是父权文化的寄生者。婆婆身上更多地包含着民间社会的生存密码,而赵树理对这些民间密码有着丰富的知识。《登记》中的小飞蛾嫁给张木匠之前喜欢的是保安。张木匠的母亲得知后给儿子出主意:“人是苦虫!痛打一顿就改过来了!”因为她“年轻时候也有过小飞蛾和保安那些事,后来是老木匠用这家具打过来的”。张木匠母亲年轻时所受的折磨就成为她折磨另一个女人的经验,她用自身的悲剧造成了小飞蛾的悲剧。在封建社会,女性处于社会的最底层,封建的伦理道德压制了她们作为一个独立自由的人的尊严,她们成了家庭或男人的附属品。当受气的媳妇熬成婆后,封建伦理的受害者也开始参与害人,成为封建文化的帮凶。“男人有男人的活,女人有女人的活,”《传家宝》李成娘的话真实地道出了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就是“夫在从夫,夫死从子“,自己完全没有独立的地位。

三、 喜剧情境的创设

赵树理小说中的喜剧情境,是翻身农民欢乐情绪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带着时代的特征的,因为在作家写作的时代,农民已经在党的领导下进行伟大的斗争,他们开始对自己的力量表现出信心。赵树理的幽默是胜利者发自内心的欢乐笑声,是一种劳动者乐观主义精神的体现。赵树理创造喜剧情境的独特性,就在于他总是努力的探索、发掘着生活中常被人们忽略的喜剧因素,并把它移植到笔下的人物身上,塑造出崭新的人物形象,使之成为美战胜丑,正义战胜邪恶的一种力量,或者成为淳朴、善良、正直、乐观等品德性格的化身。《套不住的手》中的陈秉正那双看起来“真像是用树枝做成的小耙子”的手,闹出了一连串的笑话“别人害怕跟他握手,因为“被他握住像被钳子钳住那样疼”,儿孙们为他买了一双毛线手套,但一戴上很快就被撑破了;把手套塞在口袋里却一次又一次地丢掉……。通过这些富有喜剧情境的细节描写,一位老农民憨厚勤劳的秉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这里喜剧情境就表现为对优秀品德的热情讴歌。

四、小说语言的口语化

赵树理小说语言最大的特色便是源于百姓的日常口语,这在人物语言和叙述描写上是统一表现的。在赵树理的小说中,人物的言语和对话都是具有鲜明的口语感染力和个性特征的。首先,农民群众的语言都是朴素而真实的,例如《登记》中小飞蛾挨了打后,对保安送给她的罗汉钱痛诉情感:“要命也是你,保命也是你!人家打死我我也不舍你!咱俩死活在一起!”语句虽直白,但显示出人物炽烈的情感。而且,赵树理十分注重人物语言的个性化,让不同的人用不同的词语、语调、方式表达。例如二诸葛这个信奉阴阳八卦的老迷信说的是“命相不对”、“恩典恩典”,善于奉承的世故之人张得贵就爱说“慢待慢待”、“你老人家”,官僚作风的王聚海总是拿腔作势地指点“锻炼锻炼”,等等。再次,描写环境时,采用的都是百姓惯用的词汇和语言习惯。例如,在《李有才板话》中,他是这样写道:“阎家山这地方有点古怪,村西头是砖楼房,中间是平房,东头的老槐树下是一排二三十孔土窑,地势看来也还平,可是从房顶上看起,从西到东却是一道斜坡。”白描的手法没有精致优美的修辞,“古怪”、“村西头”“一道斜坡”等口语化的叙述就表明了村子中的贫富差距和阶级划分,简实却蕴含内容。(作者单位:贵州大学人文学院)

参考文献

[1]戴光中.赵树理传[M].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7.

[2]李惠芳.中国民间文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