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如何培养初中生的阅读能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如何培养初中生的阅读能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进行新课程改革,提高学生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就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文章只有认真去读,才能领会文中的意境,领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才能对文章中的重点词句理解得更加深刻、准确、贴切。阅读,你既可以大声朗读,也可以默读,还可以是一目十行地速读,总之,书就是要读。

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可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可以进行朗读比赛、演讲比赛、编课本剧表演、复述课文等手段,使学生明明白白地认识到阅读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只有通过对学生进行不断地培养,在阅读中才能不断地提高学生自身的阅读能力。

一、让学生有足够的读书时间,引导学生做好“圈点批注”

教师在上课前要给学生布置好课前预习。学生可查阅工具书,解决文中的生字、生词。在预习过程中,要边看、边想、边写,在书上作适当的圈点勾画并写点批注,教师可在阅读中作适当的引导。如:学生对记叙文的阅读,教师就可指导学生圈画出记叙的四个要素: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并作上批注。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对学生多进行鼓励。阅读后,让学生合上课本,独自回忆一遍,及时检查预习的效果,强化记忆。同时,可以初步理解教材的主要内容和思路,找出文章的重点和在阅读中遇到的不理解的问题作好勾画圈点,并尝试作读书笔记,把预习笔记做为课堂笔记的基础。

二、让学生带着任务去读

教师要对学生的阅读作精心的指导。重点课文要精读,一般课文可略读,特殊需要可以速读,精彩的语段要反复读。对学生阅读的要求不可强求一致,就应针对学生的基本情况作好指导工作,给不同的学生设计好不同的问题,问题可以由教师先设计,让学生在阅读中思考;也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去发现问题,再解决问题。那么,重点的课文就要精读、研读,可要求学生在重点的字、词、句的上面下工夫,进行深入的分析、理解。如朱自清的《背影》一文,在文中就出现了四次写背影的地方。其中最精彩的段是写父亲在车站送儿子时,为儿子去对面的月台买橘子时的背影。在这个场面中,对人物进行了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在描写动作时,用了一连串的动词,可让学生先找出来,然后再一一进行比较分析。而一般的课文则可采用略读,能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对文中精彩的语段可细读、反复读,教师并做一定的指导就行。只要学生能在学习的过程有所得,就达到了阅读的目的。

三、让学生谈谈读书的心得感受

教师应不失时机地给予纠偏、拓展和加深。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书只是阅读还不行,重要的是在学生读后,还要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要鼓励他们相互讨论交流。孔子也说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学生只有在不断的讨论交流中,才能提高自己的认识和理解,教师要主动参与,倾听学生们对问题所发表的意见和看法。并随时捕捉学生思维碰撞的“火花”,及时给予肯定。教师切不可强求学生观点的一致,或答案的统一。如这样的一个简单的问题:桃花开了说明了什么?学生既可以回答:花开了,这树还活着;也可以说花开了,说明春天到了等。只要有可能存在的,教师就应给予肯定。教师在学生阅读时,也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由刚学的新知识联想到自己已学过的有关知识。这也是对旧知识的巩固、对新知识加深的过程。如在学到朱自清的《春》中描写花的句子“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可联系到我们学过的写花的诗句:学生自然会联想到很多的诗句: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是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诗句;“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这是孟浩然的《过故人庄》中的诗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是李白的《赠汪伦》中的诗句……通过联想学生对文章的内容会有更加深刻地理解。

四、重视比较阅读,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只有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比较、分析、总结,才能达到知识的迁移。才能通过同类型的文章的分析、比较,认识到这一类型文章该如何学,用什么方法来学。在比较中认识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如学习一篇说明文,应了解说明的对象、说明方法,采用的是什么说明顺序,抓住事物的什么特点,语言上有哪些特点。掌握了这些知识,要分析一篇课外说明文就能得心应手,不会盲目乱撞。

这样在平时的训练中,重点是教给学生阅读比较的方法。可从形式、内容、主旨、语言等方面作粗略比较,由少到多地训练。在训练中就能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达到阅读的目的。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不在一朝一夕,而贵在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这是教师在教学中的一个长期任务,只有通过长期的阅读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才可能提高,才可能提高学生自身的素质,才会使学生真正地动起来,达到新课程的要求。

作者单位:四川省米易县第二初级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