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声乐演唱技术与合唱演唱技术的辩证关系探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声乐演唱技术与合唱演唱技术的辩证关系探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合唱指集体演唱多声部声乐作品的艺术门类,对于队员的音乐基本能力,比如音准、节奏的准确性、平衡能力、协调能力和对声音的音量、音色的控制都有着很高的要求。声乐演唱中的呼吸、发声、共鸣、情感等要素,都在合唱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包含合唱中的半声技术、抑制声技术、咬字与吐字技术、和合唱音响的共鸣技术等,又是对个人演唱技术的更高一层次的要求。对于两者技术层面上辩证关系探讨,将有利于两者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声乐演唱技术;合唱演唱技术;辩证关系

一、声乐演唱技术在合唱中的重要作用

1.呼吸的重要作用

歌唱源动力是呼吸,正确的呼吸不但是歌唱的基础,也是合唱队获得优美音质、良好音准和清晰吐字的决定性条件。在音准方面,每个音都有自己的震动次数和震动频率,如果吸气太浅,没有足够的气息支持,就会无法让声带产生足够的振动次数,发出的声音就达不到应有的高度,造成音乐偏低;另一方面,如果吸气过于主动,而且对气息不能很好的控制,造成喷发式的歌唱,就会造成音准偏高,可见合理的呼吸对于音准的把握至关重要。在合唱中,在声音的完整性方面,要想让合唱的音响不间断的、没有停顿的延长,营造出一种歌唱的意境,就需要用到循环呼吸,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瞬间的退出演唱和加入演唱,从而使整个集体的声音不动声色的一直延续下去,只有这种呼吸,才能真正达到合唱的艺术效果。同时,在对作品的处理上,合唱中往往一个不起眼的呼吸动作,就会破坏整个作品的完整性,特别是一些中国作品,要求声断气连,达到一种震撼的效果,如果个人没有正确的呼吸概念和呼吸学习,就不能充分表现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所以说,呼吸在合唱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良好的呼吸是合唱良好的开端。

2.发声的重要作用

合唱的演唱状态强调的是合唱队员的发声状态的统一、音色的统一、声音位置安放的统一和音乐表现的统一等诸多统一。例如对于优美音质的要求。每位队员都要准确把握音准并控制和调节各声部音量的大小以达到均衡,确保整体色调变化的音响效果。做到在听到自己声音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能倾听到其他声部的声音和整体合唱的音响效果,以保证各声部之间在横向和纵向的协调。又如对合唱音响谐和的追求,每位队员都要具备喉、口、鼻、咽腔以上的发声状态和控制气息的能力,声音发出后向前上方直送,定住一个方位,不能上、下左、右晃动。可见,良好的发声对合唱演唱效果的重要作用。

3.共鸣的重要作用

口腔共鸣全部声部都用,胸腔共鸣男低音用的最多,头腔共鸣男女高音用得最多,头腔共鸣音色淡一点,胸腔共鸣音色浓一点,口腔共鸣音色明亮一点,从歌曲内容、要求出发,从实际效果出发,把三种共鸣恰当地混合使用,才能变化出多种多样的音色。所以在合唱的训练中,只有每一个队员都找出整个音域中每个音的最佳共鸣位置,并且应用于所有曲子的演唱中,才能让整个合唱队获得良好的共鸣效果。

4.情感的重要作用

每一首歌曲都要通过语言来描绘意境、人物性格及思想感情,作为音乐表演者,准确地理解、把握作者创作时的思想情感非常重要,只有将自己的情感体验融入其中,再进行二度创作,才能将音乐的形象丰满地塑造出来,使听众产生共鸣。合唱队员只有理解歌曲了的情感及意境,根据歌曲的内容、旋律的起伏,歌曲的语气语调,把自己的情感与歌曲丰富的情感溶为一体,为充分表达作品的思想感情,设计力度的变化、速度的变化,并用强弱、快慢等对比手段和其他辅助手法,把作品感人的部分、高潮部分表现出来,才能达到合唱的艺术效果。通过合唱这种艺术实践,能够使人真正感受到艺术的美、和谐的美、生活的美、健康人格的美。

二、合唱中的演唱技术

1.合唱中的半声技术

所谓半声,是指在合唱中较少的运用本嗓,而是通过饱满和有弹性的气息支持,能够自如地、均匀地控制声音,这种音色具有很强的穿透力和凝聚力,也有着良好的共鸣效果,使较远间隔的观众也能清晰地听见优美的倾诉,常常表现诗意境、神秘、梦幻的意境。同时,这种特殊的技能可以将主人公内心深处的美好和渴望,用一种温和又深邃的方式传达出来,在描写人物内心世界时大大增强了主人公性格的内在张力,对完善、丰满艺术形象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演唱者也能将听众很快带入艺术形象的内心世界与其心灵深处、与作曲家直接进行对话,这是一种直指内心与灵魂的对话。例如对于《摇篮曲》的演唱,摇篮曲是母亲抚慰小儿入睡的歌曲,通常都很简短。旋律轻柔甜美,通过能合理的运用半声技术,不但能够将母爱的温馨、恬然表现得淋漓尽致,还可以营造出一种飘渺、梦幻的氛围。

2.合唱中的抑制声技术

所谓抑制声,更侧重于表情意义,是指用有力的气息支持着每个唱词的始终,多用本嗓,而不过于强调共鸣,往往表现悲伤、愤怒、痛苦这类情感。先通过半声训练找准声音位置和气息支点,然后才能扩大音量演唱。要求高音演唱者要有一定的牺牲精神和大局意识,控制好自己的音量,即便是再强的乐句,也绝不可以随心所欲地“暴唱”。解决好高音声部在强、弱声音上对立统一的关系,可以使这个合唱中的内声部与其他声部在音色、力度方面得到平衡和平稳的结合。

3.合唱中的咬字与吐字技术

合唱的咬字吐字规律是音乐语言和文学语言的有机的结合。合唱艺术中清晰的咬字吐字与优美和谐的发声是一致的。我国传统的唱法非常讲究以字带声,以情带声,只有做到了字正,腔调才能圆润动听。这就要求学生了解汉语的语音结构、发音特点,并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多种练习,才能训练一个合唱队良好的咬字吐字能力,进而做到“字正腔圆”地表现合唱作品的内涵。我国传统歌唱理论根据汉字发音的三个特点,归纳出汉字咬字的过程为“出声”― “引腹”― “归韵”。出声:是嗓音“激起”后,气流经口腔各不同部位阻擦而定位和定向动作的一个术语,是歌唱中吐字清晰、准确的关键。引腹:是指歌唱时每一语音必有一个能发响并能延续的主要韵母,是使字音定型的因素,歌声靠它们唱响并传远。归韵:是指字的收尾。收音部位要准,归韵瞬间要掌握得当,恰如其分,字尾归韵不准,是歌唱咬字不清的重要原因。

4.音响的共鸣要求

共鸣是要求三个声区统一起来,使整体声音达到平衡统一,使不同的声区有音色上的过渡,使其自然协调,主要有弱声唱法和哼鸣唱法这两种。弱声唱法在于能保持声音的相对集中,形成“高位置”。从中声区开始,向两端扩展,先向上后向下,也就是说先找好上部共鸣。因为好的高音都是建立在良好的中音区的基础之上,强而有力的声音都是建立在良好的弱声基础上。哼鸣唱法要求上下牙不能咬紧,舌根平放,舌尖轻轻抵下牙酿,“画罩”有轻微震动感,音量不宜过强。哼鸣唱法的好处在于能准确建立混合共鸣(头腔共鸣)的感觉,保证声音具有“高位置”,正确的哼鸣不能漏气,保持声带和气息对抗的平衡与协调,使气息与声音形成正比,多大音量就用多少气,以此获得良好的共鸣效果。

综上所述,合唱的共性特点需要每一个队员都有扎实和过硬的声乐演唱技术,这是合唱取得良好演唱效果的基础。同时,合唱本身对于演唱技术向也有一些要求,需要演唱者在原有个人技术上进行适当的调整,以更好的适应合唱的要求,本文正是从这个目的出发,探求了个人技术在合唱中的重要作用,并对合唱中对演唱技术的要求进行了分析。希望本文的粗浅研究能够给相关人士以借鉴,起到抛砖引玉之用。

参考文献:

[1]合唱中个性与共性的关系[J]山西教育(教师教学),2009

(05):18

[2]合唱声音训练的现状分析及解决办法[J]艺术教育,2009

(04): 56

[3]朴京哲. 学生合唱训练中语言艺术[J]. 北方音乐,

2010,(1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