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析网民的泛娱乐化倾向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析网民的泛娱乐化倾向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21世纪初,互联网在丰富人们学习与生活的同时,作为媒介工具也释放了娱乐的社会影响,使得娱乐新闻泛化到社会的各个层面。数量庞大的网民关注娱乐事件,并以娱乐的心态解读许多本该严肃面对的社会事件。本文试解读互联网的泛娱乐化现象及其社会成因。

【关键词】泛娱乐化 网民 公民意识

一、媒介泛娱乐化的概念及表现

近年来,网络泛娱乐化成为一种越发显著的社会现象。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商品的丰富,媒介的娱乐功能逐步跨越传统的界限,许多本该严肃的节目逐步以新鲜刺激的表象为受众广泛关注。泛娱乐化的趋势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大众传媒产业化和市场化的结果。在其概念层面,有学者认为泛娱乐化倾向是指传媒娱乐节目的媚俗化、低俗化,是以形式上的浮华炫目、手段上的嬉戏热闹、表现上的玩耍爆料等来解构审美取向、降低文化品位、消解人文精神①。大众媒介的娱乐功能的合理性,在于人在生存中放松精神、愉悦身心的基本需要。而泛娱乐化的趋势则通过过犹不及的极端化倾向,侵占了社会中媒介受众对于其他事物的注意力。最早提出“泛娱乐化”概念的美国批评家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一书中写道:“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②世界范围内,泛娱乐化现象以上世纪九十年代美国对于辛普森杀妻案、戴安娜王妃之死、克林顿绯闻案为标志,大众媒介对这些新闻进行铺天盖地的报道,逐渐由严肃的社会新闻演变成全民参与的娱乐盛宴。急剧发展的中国社会,迅速融入了泛娱乐化的互联网时代,中国网民的泛娱乐倾向,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1、网民过度关注娱乐新闻

根据2011年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网民互联网个人应用指数中,以音乐、游戏和网络视频为主要内容的网络娱乐的应用指数达到69.3③,仅次于信息获取的指数。然而在信息获取这一应用中,究竟有多少受众在关注娱乐新闻却难以统计。以中国最大的综合论坛为例,常年盘踞在浏览排行榜第一名的正是娱乐八卦栏目。此外新浪、搜狐、腾讯的娱乐新闻常常登载在首页。去年十一期间的“小月月事件”,成为了另一个极端,在没有任何真人验证的情况下,仅仅通过一位不知名网民的帖子,在广大受众的关注回复下,居然一炮走红。事件中的一句“神马都是浮云”成为国人新的口头禅,网民对娱乐事件的过度关注可见一斑。

2、倾向于对新闻进行娱乐化解读

除了过度关注娱乐事件,娱乐化的趋势同时侵蚀着社会新闻。通过千千万万网民无目的的集中关注,能够迅速将社会新闻娱乐化。近年来的凤姐、犀利哥突然成为新闻人物正是这样的典型事例。社会新闻娱乐化,是指用娱乐化的形式包装新闻,通过强调新闻的故事性、情节性,刺激受众的感官。本该严肃面对的社会新闻最终演变为一种娱乐消费,如去年的李刚门、局长日记门,由一般的社会新闻逐步过渡,比如以“我爸是李刚”造句、“韩局长体”行文,最终演变成网络受众参与的娱乐互动。

3、受众互动中的“P民”心态凸显

网络新闻因为技术上的特点,可以使受众对新闻进行评论,使得媒介与受众之间有了通畅的互动反馈渠道。与新闻本身相比,受众评论往往语出惊人能够补充交代新闻事件的新信息,以至于出现了所谓不看新闻正文,只看根据标题看评论的大量网民。一般而言,这种评论不外乎肯定或者否定正文的观点两个方面。而近年来,网民对于富有争议的新闻事件,除了正反两个方面的评论以外,出现了大量的所谓“P民党”――其主要特征是自称“P民”、留言多以调侃娱乐的过路人心态呈现出来。P民即屁民,据说该词语由深圳海事局党委林书记原创,2007年,其大骂老百姓“算个屁”,此后“屁民”一词窜红网络,“屁民”成了老百姓的代名词。此后,该词语在网上评论中大量出现,如“我是P民”、“P民路过”等等聊以自嘲,泛指一种想要有所作为却又无可奈的心理。④与肯定或者否定的态度不同,P民心态以一种超脱的姿态出现,这种调侃与超脱,可以说跨越了理性的理论批判与盲目的跟风肯定,强硬地将电脑前匿名的大量网民拽到现实之中。受众体参与到一个新闻事件中通过主观议论,强化了该事件的个人化和娱乐化倾向,原有新闻被打造成新的娱乐产品供受众享用。

二、网民泛娱乐化倾向的社会成因

现代媒体的产生与发展离不开商业的支持,商业的繁荣推动了现代媒体发展,进而在媒体上打下商品的烙印。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国民作为消费者的身份不断强化,民众对于媒介产品的娱乐诉求越发强烈。网民的泛娱乐化现象,必由社会成因而起。

1、市场经济下,新闻的商品化包装刺激了受众需求

人类社会的发展,商品的繁荣满足了人们吃住等基本生存需求的同时,衣食无忧的人类自然会强化对于娱乐身心的向往。大众媒介的产生与发展强化了其对于声色娱乐感官刺激的追求――无论是广播还是电视,娱乐功能都是现代媒介必不可少的功能。即便是略显严肃的报刊同样要出版副刊,愉悦读者的心情。作为媒介综合体的网络,自然不能免俗。网民的海量及匿名的特点,无疑进一步强调了网民们对于声色娱乐的追求。

2、硬新闻的缺失,使受众倾向于对软新闻的娱乐化解读

硬新闻与软新闻的划分,是从内容上划分新闻性质的一种形式。硬新闻,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包括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的制定和改变,时局变化,市场行情,股市涨落,重大灾难事故等等。这类新闻为人们的日常生活的决策提供依据。软新闻指人情味较浓的社会新闻,形式上通俗、注重趣味性,它和人们的切身利益无多大关系。娱乐新闻本来应该集中于软新闻的领域,而硬新闻的缺失无法满足受众的需求,将受众的注意力推向软新闻。2005年,学者何志武在《时政新闻“结构性缺失”的实质及其变革》一文中指出了我国时政新闻的结构性缺失,一是报道内容缺失,主要表现集中报道领导的个体行为,如领导的外出及会议活动等等。二是报道层次的缺失,我国时政新闻在报道层次上的缺失主要表现为对党政决策、领导行为的内容报道多,而探究其背后的决策过程、施政行为的原因报道少。其他缺陷,还包括对这些硬新闻的报道上只有肯定与赞美,缺少探索与反思等等⑤。

三、网民泛娱乐化倾向的社会影响

随着我国进入社会转型期,社会公众通过网络同时表达出迷惘与追求,泛娱乐化的出现则表现出一种不稳定的状态,如个体特性的彰显与异化以及集体主义的失落。

集体主义,是主张个人从属于社会,个人利益应当服从集团、民族、阶级和国家利益的一种思想理论。它的主要内容是:坚持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相结合,促进社会和个人的和谐发展,倡导把国家、集体利益放在首位;充分尊重和维护个人的正当利益,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当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和集体利益⑥。这种价值体系下,个人权利通过集体的概念被让渡给国家。市场经济则是充分发挥人的创造力和直观能动性,通过市场,实现资源的配置。在这种情况下,集体主义只能作为个人主动的价值追求,而娱乐,特别是通过互联网放大与扩张的娱乐,本质而言则是对个体特性的放大。无论是影视明星,还是犀利哥、凤姐,这些作为娱乐元素的个人及事件,都是彰显、放大乃至异化个体的特性。这种对于个体的追求,无疑强化了个人的独立意识。

参考文献

①吕绍刚,《“泛娱乐化”为何屡禁不止》,《人民网》,2007

②尼尔・波兹曼 著,章艳 译:《娱乐至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③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④百度百科,baike.省略/view/1971166

⑤何志武,《时政新闻“结构性缺失”的实质及其变革》,《城市党报研究》,2004(6)

⑥百度百科,baike.省略/view/106685

(作者: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09级学生)

责编: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