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评重庆户籍改革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评重庆户籍改革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户籍改革已经势在必行,本文作者从重庆户籍改革实际工作出发,对农民农村的户籍改革工作做了详细的论述。

1:地票制度 --户籍改革的马前卒

2008年12月4日,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的重庆市,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了全国首个农村土地交易所―重庆农村土地交易所,探索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城市建设用地指标在重庆远距离,大范围置换的“地票”交易,揭开“城市发展扩张缺乏空间,农村建设用地闲置”问题的症结。

所谓“地票”,指包括农村宅基地及其附属设施用地、乡镇企业用地、农村公共设施和农村公益事业用地等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经过复垦并经土地管理部门严格验收后产生的指标,以票据的形式通过重庆农村土地交易所在全市范围内公开拍卖。

地票交易的推出实质在于加快农村土地(建设用地)的流转,重新合理分配城市建设用的和农村建设用地,解决我国城市化过程用城市化过程中城市问题(急需建设用地)和农村问题(土地闲置),促进城市化的顺利加速推进和18亿亩耕地红线得到保护。

2:户籍改革―的推动力

2010年从8月15日开始,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在全市范围内正式施行。重庆此次大手笔推出的两年300万、十年1000万的农民进城计划,将成为几十年来我国户籍制度改革规模最大、配套制度设计最完善、影响最深的一次实践。这是继地票制度,土地交易制度出台后的浓墨重彩的一笔。在这次户籍改革中,进城农民将穿上城市就业、社保、住房、教育、医疗"五件衣服",同时脱掉农村承包地、宅基地、林地"三件衣服"。

农村居民自愿选择是否登记成为城镇户口,享受城镇居民待遇,同时要在三年的过渡期后放弃土地的使用权和得到补偿。补偿原则如下:

农村居民整户自愿转为城镇居民、退出宅基地及建(构)筑物的,按照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制定的标准对农村住房及其构筑物、附着物给予一次性补偿,并参照地票价款分配政策一次性给予宅基地使用权补偿及购房补助。今后征地时不再享有补偿权利。

家庭部分成员转为城镇居民的,保留其在以后整户退出时获得宅基地及建(构)筑物的相应补偿的权利,不再享有取得宅基地的权利。待家庭成员整户转为城镇居民时,退出宅基地及建(构)筑物并按整户退出时的标准补偿。

农村五保对象退出宅基地及建(构)筑物后由民政部门统一安排集中供养的,由农村土地整治机构建立专户、专账管理,所取得的土地利用增值收益按有关规定支付给民政部门,专项用于农村五保对象的集中供养。

3:户籍改革的积极影响

全国第一次尝试的重庆户籍改革,看似一种“土地换户籍”的陷阱,通过一定的补偿机制把一些合乎条件的农民由农村户口转移城镇户口,但这一举措确实在中国的户籍改革和中有着历史性的积极意义。

3.1加快土地流转,强化土地生产要素的价值

土地,资本,劳动,企业家是经济学理论中的生产要素。人在我国改革开放迅猛推进的三十年中,资本市场的初步形成:上海是主板市场,深圳的中小板和创业板,股指期货的推出和上海国际版的筹划。劳动力市场的市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看看各大沿海发达城市的流动人口和每年的农民工数量便可以清晰地感觉到。企业家的职业经理人市场伴随着我国民营企业力量的壮大,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也在逐步确立。然而,土地市场是唯一一个几十年不变的制度:城市土地归国家所有,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这三十年是中国城市化,工业化,市场化的过程,这其中最重要的是市场化,是市场化带动城市化和工业化。市场化要求生产要素的市场化,流动化。土地交易市场的建立,是合理配置土地资源的一个重要渠道。近几年,我国“高房价”的背后是“高地价”,“高地价”的背后是“土地财政”,“土地财政”的背后是“土地没有市场化”。户籍制度改革引入土地制度的改革,逐步形成土地市场,给土地一个透明合理的估值和交易场所,体现其作为生产要素的真正价值,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3.2加快城市化进程,更多人享受到城市化的好处

让富裕有条件的农民走进城市,拿到城市户口,在他们参与城市化建设的过程中也享受比农村更优越的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几乎每个处于发展中的国家都会有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格局,原因是:农业的边际收益低,工业和服务业务的边际收益高。由农村到城市,有农民到工民的转变,是农民创造价值的增加,农民收入的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农民享受到城市化的成果。

3.3有效平衡城市化用地需求和18亿亩耕地红线

我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经济大国,对农产品需求量非常大。从国家战略考虑,做好粮食战略储备,保持充足的耕地时必须的。经济飞速发展中的城市化,面临扩容压力,空间越来越小,而随着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和转移,农村的闲置空间越来越大。这是经济发展中的矛盾,用发展无法解决,唯一的出路是:改革。重庆户籍改革的马前卒(地票制度)是配置城市用地和农村用地的有力武器,而户籍改革本身是农民进行土地流转的推动力。城市户口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医生追求,他们想感受城市的生活,想享受像城市人一样的公共服务。这种土地换户口的交易将农民配置到城市中,将农民的土地收回,经过地票交易来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确实能从理论上和实践中有效平衡城市化用地需求和18亿亩耕地红线。

4:户籍改革消极影响

由于这种户籍改革是以农民的土地为代价,而土地作为农民重要的财产,所以改革必定出现利益的重新调整,利弊一时还无法显现。

4.1农民丧失重要的财产性收入来源

土地作为农民的唯一财产,他的价值在一般情况下只能体现为它的收益。土地的收入主要来之农产品收入,而在廉价之下,农产品收入至少是你不可想象。所以土地的价值不在于土地上的收益而在于土地本身的价值。土地的价值恐怕是农民的财产性收入的重要来源,为了城市的户口而丢掉了土地,以后为了生活依靠的是自己的劳动力。现在城市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生活成本也越来越高,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买不起房是人之常情,农民在对城市生活的适应上还需要时间和努力。户籍改革从制度上该农民三年的过渡期,而农民承担的是从今以后一辈子的生活,所以当农民无法支付其城市生活成本时,农民也只能是贫民,城市也注定会出现平民窟。

4.2拉大农村和城市的差距

我们国家实行的是城市化,城镇化,一直想把农村,农民推向城市。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亚玲女士在西财的一次演讲中提出:把农村建设为城市的构想。城市化的过程是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过程,也是整体上中国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过程,特别是城市和农村之间。户籍改革会带来一个城市化的高潮,他能带来经济的飞速发展,可这需要一定的代价,那就是农民的利益。三十年来我们一直在关注城市化,城市人,开始的时候倡导农村支持城市,现在该城市反哺农村的时候,而农民很难再城市有很好的立足之地,农民和市民享受的公共服务有天壤之别,生活质量差距显著。农民永远是最忠实的劳动者和创造者,将农村,农民的福利放在重要位置是必须的。户籍改革让那些能买得起房,富裕的农民进入城市,那些没钱的农民怎么办?二元经济下的发展,剩下的农民将更加感受到农民和市民的差距。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非常好的举措,如果响应谭亚玲女士的号召,把“新农村建设”改为“新农村城市建设”,这样或许更好的实现农民和市民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缩小农民和市民生活品质和生活幸福感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