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校教师工作量制的再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高校教师工作量管理对推动高校教学科研工作起着重要积极作用,教师工作量化管理有其一般做法与原则,通过分析量化过程中存在的工作量统计重数量轻质量、量化标准单一、与教学工作缺乏可比性、科研成果及转化未被重视等方面的问题,对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教师工作量化管理体系提出了建议和对策,包括制定公平合理的教师工作量化管理办法等。
【关键词】高等院校;工作量;量化管理
高校教师教学工作量是教师全部工作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工作量制度是学校科学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高校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认为,实行教师工作量制度的根本目的,是稳定并激励高绩效的教师,促进其他教师努力工作以达到调动其工作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稳定教学秩序的目的。
从目前高校教师工作量存在的问题来看,突出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重“量”轻“质”。学校在制定和发放工作量津贴往往看重的是讲授课时的多与少,一些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因授课课时所限,不能超工作量,而有些教师教学质量一般,由于讲授课时多,有了超工作量,这样影响了授课效果好的教师的积极性,而对授课一般的教师也起不到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二、工作量化考核指标中的细节及科目并不完善,有的如学术活动、科研活动及学科建设活动等由于被忽视,造成了教师在利益趋动下不做或少做。这样所带来的后果必然影响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和科研水平的提高。因此,完善教师工作量制度是关系高校教学质量,关系教师自身发展,关系高校健康发展的大事。
高校教师的工作时间分为四个部分:上课时间、备课时间、从事科研时间和教研活动时间。参照高等学校教师工作量计算办法,按每周5天、每天工作8小时的劳动来计算教师工作时间,那么高校教师每周用于工作时间为40小时。高校教师正常的授课时数为6至8节,若教师的周上课节数超过8节,就表明了教师用于备课的时间低于正常的7个小时,而对一个高效优质的课堂来说,熟悉教材,查阅资料,跟踪学科动态又是必然的。
1.从教学工作量制定原则分析教学工作量体制
教师的教学工作量,是国家按劳分配原则的体现,是教师劳动价值的反映,是调动教师积极性的手段,是各教学单位定岗定编的依据,它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历来被高校所重视。制定教学工作量,应遵循下述原则:
1.1科学公正性原则
科学需要尊重客观规律,善于把握事物内部的联系。制定教学工作量,要充分考虑教师的生理与心理的承受能力,不能主观臆断。此外,还须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以科学的态度来对待并善于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来进行教师工作计量的统计、管理和计量。在教师教学工作量制定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公平性、公正性,排除平均主义倾向,贯彻按劳按效分配的原则。根据不同门类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的难易程度、繁简程度以及所需备课时间的多寡来进行工作量的区分,则是较为公平的。一般来说,授课内容较稳定的课程,其讲授难度较小且所需备课时间较少,计量标准可高些,如外语类课程,基础类课程等;授课内容不稳定的课程讲授难度较大,所需备课时间亦较多,其计量标准可低些,如专业课等。
1.2把握尺度性原则
前文已述,某门类的课程若讲授难度较小且所需备课时间较少,可相应提高该课程的工作量。但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工作量的制定者应根据对象不同而采取必要的尺度给予调控,视实际情况对某类课程采取适度的政策倾斜。
1.3引导性原则
教学工作量的制定,需如实地反映教师的工作实际,才能取得他们的认同,进而心情舒畅地投入工作。心情舒畅,是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以发挥的重要心理前提。工作量标准定的过低或过高,都不利于教师积极性的调动。过低,会降低对教师工作本身的价值确认,进而降低教师的奋斗目标;过高,则会使教师对完成工作量的期望概率接近于0,从而使激励水平下降。此外,工作量标准过高,还会使教师疲于奔命,压力过大,身心健康受损,最终影响教学质量。在运用激励机制完善教师工作量制度的过程中,要依据工作量定额和公平考核这两个影响激励产生预期效果的因素,高校教师工作量制度的改革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要科学设置量化指标,将教师工作量的计算与教学效果的评估结合起来,建立“质”与“量”结合的考核标准,如定期评估教师的工作状况,包括搜集授课效果和在学界的影响力因子等;过于具体细致的量化指标会限制教师教学特色的形成和发展,应粗线条地设置教师工作量量化内容;教师承担非合同内工作的热心和效果也应属于评估内容.其次,工作量定额要合理。过高的工作量定额会使教师认为再努力都不可能达到目标,导致失去内在动力,工作消极,甚至弄虚作假,想方设法开“新课”,或把大班课“拆”成小班课以达到标准;过低的工作量定额可能导致人人都超过指标,失去津贴的激励效用。合理的工作量定额要兼顾教师的自由发展空间,使教师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坐下来学习进修、思考问题、总结得失、发展教学特色。
2.从教学工作量计算的局限性分析教学工作量
量化研究最大弱点是将复杂的社会行为简单化。教学工作量亦符合量化研究这一普遍规律,其局限性是不可避免的。
2.1教学工作的过程与条件被忽视。从教学工作量的运行结果而言,只能反映教师从事了某项工作,以及从事该工作所花费的时间与精力,至于工作成效怎样,工作质量如何,则很难计算。比如,两位职称相同的教师,各自讲授了两节相同的专业课,用了相同的学时,可是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带来的效果及收获仍是有很大差距的。学校在实施工作量管理过程中,不应只看工作量计算结果,而应看重教师的教学过程,不能忽视“一直在努力”的教师。超工作量不能完全代表教师的工作就是“优”,不要把“超”变成教师追求的目标,而是激励教师在工作量制度的推动下,逐步提高业务水平。
2.2教学工作量计量方法本身还存在问题。教学工作量是伴随教育改革的深入而出现的新事物,至今尚没有一套大家较为认可的最好的计量方法,使得计量方法尚处在探索、总结的阶段。教育领域内的诸多模糊现象,在教学工作量的计算上表现得尤为明显。比如,同一位教师用相同教案上两个班的课,与用不同教案上两个班的课,差距是多少,亦很难计量。这种情况,在短时间内恐怕很难解决。
2.3核算工作量人员素质自身存在的差异。核算人员首先要具备专业的业务知识和工作的责任感。每个小小的失误都会影响工作量的计算准确性。工作量计算方法越粗略,工作量计算越不准确。工作量计量方法越细致,计量起来也就越复杂,而考评人员不可能完全按照条例进行认真细致的检查,稍有放松或夹杂感情因素,就会使得计量不准确,从而使诸多工作功亏一篑。此外,在定量方面耗费精力过大,反而会影响其它工作的完成。
2.4工作量制度本身的局限性。著名教育家怀特海写道:“管理一所大学的教师队伍与管理一个商业组织决然不同。教师的意见及对大学办学目标的共同热情是办好大学唯一有效的保证。教师队伍应该由一群学者组成,他们互相激励,同时又自由地决定各自不同的活动。你可以确保某些形式上的规定和要求,……但问题的本质是不要受任何规定的限制。”而教学工作量则恰恰就是从工商组织定额管理制度演化而来的。用管理简单劳动的办法管理复杂劳动,势必带来一些问题。
以上诸种局限性表明,绝对公平、完美无缺而又包罗万象的工作量体系是不存在的。即使是一个很成熟的教学工作量评定标准,也会依客观实际的变化对其加以修订。我们应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它,一方面,要遵照从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的原理,对教学工作量计量工作不断加以改进和充实,另一方面,如若我们能够找到一种完全适合于复杂劳动者的新的管理办法来取代教师教学工作量制度,则会使教师工作量制度趋于完善,从而更能激发教师从业的热情与信心,最终促进高校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丁敏. 高校教师评价中应处理好的若干关系[J]。 教育发展研究, 2005,(21).
[2]张中学. 浅谈高校教师教学工作量制定原则及其局限性[J]。中国轻工教育, 2007,(03).
[3]白林. 高校教师工作量制度探析[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4,(01).
[4]董晓芳. 高校教师工作量过大的危害及对策[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7,(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