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远东开发与中国的机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一直以来,俄罗斯对在亚洲地区的利益缺乏明确的预见和认识,与亚洲发生经济往来缺乏国家的必要扶持。2012年9月初,亚太经合组织论坛峰会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召开,标志着俄罗斯开发西伯利亚和远东战略正式启动。俄罗斯重视亚太地区有其现实的考虑,即在地缘经济战略上搭乘亚太经济增长快车,开发西伯利亚和远东,缩小地区间发展的差距。而中国也应正视中俄经贸合作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必须紧紧抓住俄罗斯开发开放西伯利亚和远东的机遇,努力实现与中国振兴东北地区战略对接。
关键词: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远东;经济;中国
中图分类号:F15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0961(2013)03-0032-05
2012年9月初,亚太经合组织论坛峰会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召开,标志着俄罗斯开发西伯利亚和远东战略正式启动。普京明确指出:“在符拉迪沃斯托克举办的亚太经合组织论坛首脑峰会……将有助于西伯利亚和远东的进一步发展,使我们的国家在更大程度上融入新亚洲,迅速发展的一体化进程”。他在《华尔街日报》亚洲版发表的文章中再次强调,“全面走向亚太地区是俄罗斯辉煌未来和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发展的最重要砝码”。普京在2012年5月7日就任俄罗斯总统当天签署的总统令明确指出了俄罗斯亚太战略的基本目标,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要“积极参与区域一体化进程,目标是促进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社会经济加速发展”。
一、俄面向亚太市场全面开发开放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梦境
如前所述,俄罗斯亚太战略更主要的目标在于开发开放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瓦尔代国际俱乐部的报告认为,“俄罗斯亚太战略主要具有国内性质,亚洲战略的核心应该是加速西伯利亚和远东的发展”。苏联解体后,俄经济在经历了转型初期的严重衰退后逐渐趋于稳定,俄政府于1996年通过了《远东和外贝加尔地区1996―2005年经济与社会发展联邦专项纲要》。然而,1998年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使俄罗斯脆弱的国民经济一夜间又回到1992年的“休克”状态。世纪之交,普京接掌俄罗斯政权,大刀阔斧进行改革。与此同时,随着世界经济进入膨胀期,原材料和能源价格飞涨,俄罗斯经济进入快车道。开发西伯利亚和远东再次提上日程。2003年俄罗斯政府批准了重新修订的《远东和外贝加尔地区1996―2005年和2010年前经济与社会发展联邦专项纲要》,同时还批准了《西伯利亚经济发展战略》。为加强对西伯利亚和远东开发的指导,2007年成立了远东和外贝加尔地区发展委员会,并开始实施《远东和外贝加尔地区2013年前经济社会发展联邦专项纲要》和《符拉迪沃斯托克亚太地区国际合作中心发展子规划》。2009年时任总理的普京签署了西伯利亚和远东开发的长远规划,即《远东和贝加尔地区2025年前经济社会发展战略》。2010年批准了新的《西伯利亚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普京在2012年4月11日所做的总理述职报告中将开发西伯利亚和远东确定为俄罗斯面临的重大战略性任务之一,并强调是最重要的地缘政治任务。他要求西伯利亚和远东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要高于全国,这种趋势至少要保持10~15年,并遏制该地区人口外流的趋势,实现地区人口稳定增加。并为此在5月专门成立俄罗斯联邦远东发展部。新成立的远东发展部目前正在制订更加具体的《远东和外贝加尔地区2025年前社会经济发展纲要》。其主要思路是用跨越模式取代追赶模式,计划2011―2025年GDP增加1.5倍,在全俄经济中的比重从8.5%提高到10.2%,工业产值增加70%,制造业比重从5.5%提高到8.5%。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需要大规模投资,要求增加2.8倍。其中,国家每年投入1000亿卢布,吸引8000亿卢布资金,再加上其他项目资金,每年共1万亿卢布(约330亿美元)用于修建萨哈林大桥、两条西伯利亚大铁路的现代化改造、矿产开采以及《2018年前远东和外贝加尔经济社会发展专项纲要》和《2007―2015年南千岛群岛社会经济发展专项纲要》所规划项目的实施。此外,俄罗斯联邦《关于西伯利亚和远东开发法案》也在制订当中。
俄罗斯开发西伯利亚和远东将会奉行地区“开放”原则,积极、全面融入国际经济关系。面向整个亚太地区吸引外国投资,发展采掘业和加工产业的高技术集群。俄罗斯开发开放西伯利亚和远东的出发点在于:(1)向经济高速增长的亚洲出口能源;(2)向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的亚洲出口粮食和消费品;(3)加速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发展与繁荣,维护国家领土安全。开发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目标是发展原料深加工产业,建立面向亚洲市场的农业、原料开采和深加工、木材及其他耗水产业。俄罗斯将会针对亚太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在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主要发展具有竞争优势的部门。
(一)加大能源开发力度,打造亚太地区能源供应基地
对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来说,石油天然气项目是发展的主要动力。2007年开始实施东方天然气工程,3~4年内随着伊尔库茨克州北部和雅库特南部气田与恰扬达气田的开发及其天然气加工项目的建设,该地区将会成为继西伯利亚大铁路产业带和贝阿铁路产业带之后的第三条产业带。随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南雅库特的燃料产业基地将成为该地区的经济发展中心。东方天然气工程由西向东的雅库特管道计划和由东向西的萨哈林天然气管道在阿穆尔共青城相连。2011年秋完成了萨哈林―阿穆尔共青城―哈巴罗夫斯克―符拉迪沃斯托克天然气管道的建设。2012年底从泰舍特到太平洋沿岸的科济米诺工程完工并开始输油,可以向中国、日本、美国、韩国、朝鲜提供石油。2011年俄石油便开始从斯科沃罗季诺输入中俄石油管道。即将投入运营的萨哈林3号项目将成为濒临太平洋地区工业发展的能源基地。阿穆尔共青城恰好处在雅库特和萨哈林天然气管道交会处,又有贝阿铁路和临近太平洋港口,将会成为该地区第二个经济发展中心。东方天然气工程和该地区第三条产业开发带的形成将从本质上改变远东的经济状况。此外,南西伯利亚庞大的水电产业基地约1000万千瓦过剩的电能可以用于出口。
(二)发展农业生产,形成亚太粮食产业基地
利用西伯利亚和远东丰富的土地和水资源,可发展以亚太市场为目标的种植业。随着东亚国家居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对粮食特别是对“绿色”饲料、肉类和奶制品的需求与日俱增。俄罗斯的主要种植业产区有阿尔泰边疆区、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南部和哈卡斯的米努辛斯克盆地谷物产区。此外还有四块“最后的处女地”:赤塔州南部和布里亚特的达斡尔草原、阿穆尔州南部地区阿穆尔河和结雅河之间的低地平原、犹太自治州的阿穆尔河流域平原、雅库特中部的勒拿河和维柳伊河之间地区。开发这些处女地能使俄罗斯远东成为亚太地区重要的小麦和饲料生产者。在“绿色”农业技术方面,俄罗斯有能力振兴东西伯利亚生物技术集群。
(三)发挥林业优势,建设亚太木材产业基地
俄罗斯无论是林业资源的蓄积量还是面积都占世界第一位。而俄罗斯实际出口的要么是原木,要么是低质量的木材加工产品。西伯利亚和远东的林业和木材加工综合体需要投资进行现代化改造。中国和其他国家向俄罗斯林业综合体(从砍伐到制成品生产和森林恢复)投资,以换取中国对俄罗斯木材加工和造纸工业产品的特惠准入,这应该是合作的前景。
(四)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挥亚欧运输走廊的作用
俄罗斯希望发挥其运输潜力,使地区和全球物流路线更加多样化,在欧、亚、美三大洲之间经过俄大陆或沿北方海航线形成新的更短、更有利的海、陆、空运输线路。交通基础设施发展缓慢,严重阻碍着中俄两国贸易额的增长,因此建设大型物流中心应成为投资的优先方向之一。俄专家甚至提出“三桥一路”的设想,即修建布拉戈维申斯克、比罗比詹和哈巴罗夫斯克三座跨黑龙江大桥和从中国新疆到俄罗斯阿尔泰的公路。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黑河―布拉戈维申斯克大桥计划了20年,至今难觅踪影。特别须指出的是,实现北方海航线的现代化改造以适应国际商业化对俄罗斯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这是从东亚到欧洲最快捷、最安全的航线。但是这条航线只有叶尼塞河口以西部分处于工作状态,而以东部分则完全处于闲置状态,某些港口如季克西、佩韦克等几近荒废,须重新装备起来。
二、俄罗斯开发西伯利亚和远东的困境
俄罗斯民族历来存在“欧洲中心主义”的特性使俄罗斯在经济、政治、文化、宗教等方面都成为典型的欧洲国家。因此,俄对在亚洲地区的利益缺乏明确的预见和认识,俄企业家和精英对亚洲总体上持消极态度,与亚洲发生经济往来的主要是远东的中小企业,缺乏国家的必要扶持。
苏联时期,西伯利亚和远东作为与西方对抗的“秘密后方”长期处于封闭状态。即使是现在,将远东看做“前哨”,将西伯利亚看做“后方”的认识仍然是俄罗斯一种普遍的社会意识。这在一系列西伯利亚和远东发展专项计划中也有所反映,由于不善于抓住亚洲邻国迅速发展给本地区带来的机遇,使得许多项目都没有得到落实。
俄对中国的顾虑难以消除。瓦尔代国际俱乐部2012年7月的《关于俄罗斯武装力量改革的报告》所列举的俄面临的外部威胁中,“中国实力的上升”排在第二位。中国从2010年起成为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俄向中国输出原料、能源和从中国输入消费品乃至机电产品的贸易结构,使俄担忧对中国单方面依赖的上升,更担心成为“中国的原料附庸甚至半政治附庸”。因此俄强调,俄“能源出口和基础设施工程必须沿东西方向(直到太平洋沿岸),避免南北方向(只到中国)”,所需“劳动力,主要依靠中亚、朝鲜、越南、印度,尽可能减少对中国劳动力的使用”。
俄罗斯融入亚太地区经济进程的最大障碍是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发展严重滞后。苏联解体后,机器制造和加工产业、军工部门陷入严重危机,而以此为导向的“第二梯队”工业中心出现衰落迹象。大量人才向西部欧洲地区流动,东部地区劳动力严重不足。自1989年以来,贝加尔湖以东地区人口全面减少,东北地区特别是北方海航线东部港口城市正在上演“空城计”。远东联邦区地理面积占全国的36%,而人口总共只有约640万,仅占全国的4.5%。西伯利亚和远东两个联邦区劳动力总数不足1400万人,开发一平方公里的“处女地”只能分配到1.2个劳动力。
俄罗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开发西伯利亚和远东,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耗时26年、耗资14.55亿金卢布建成了世界上横跨欧亚、最长的西伯利亚大铁路,形成了沿铁路线产业带。1930年大规模工业化造就了西伯利亚和远东以新库茨涅茨克和阿穆尔共青城为代表的新城市。二战后,石油和天然气开发形成了西西伯利亚燃料能源产业群及东西伯利亚南部庞大的水电产业基地。1960年建成了新西伯利亚科学城。伴随第二条西伯利亚大铁路――贝阿铁路的建成,形成了该地区第二条产业带。然而这些庞大工程的建设完全是靠强大的国家动员力量完成的。同时,西伯利亚和远东的开发也离不开被流放到此的囚犯所付出的无偿劳动。瓦尼诺港、小贝阿铁路、马加丹和科雷马等城市的形成见证了“古拉格”和“远建”奇迹般的残酷。然而,在民主、开放和实行市场经济的当代俄罗斯,国家的作用已经大幅度缩小,劳改犯的无偿劳动也已归零,如何将有限的资源用于西伯利亚和远东开发,是俄罗斯面临的重大课题。
根据《远东和外贝加尔地区2025年前社会经济发展纲要》,每年须投入1万亿卢布(约330亿美元)。国家没有足够的实力来满足这一要求,即使有能力,国家投资也是腐败的温床。而依靠外国投资,更是不理想。2011年俄吸收的558亿美元直接投资在地理分布上,中央联邦区集中了近80%,而西伯利亚联邦区只有16亿美元,远东联邦区更是只有9.5亿美元。俄恶劣的投资环境制约了外国直接投资的进入。在世界银行的2012年经商环境指数排行榜上,俄在185个国家中排在第112位。在透明国际的2012年全球清廉指数排行榜上,俄在176个国家中排在第133位。随着俄政府治理腐败的力度不断加大,在全球清廉指数排行榜上的位次在逐渐提升,但仍摘不掉“最腐败经济大国”的帽子。俄罗斯在改善投资环境方面正在采取一系列重要措施。普京在2012年5月7日签署总统令,要求政府采取措施将俄罗斯在世界银行经商环境排行榜的位次从2011年的第120位提高到2015年的第50位和2018年的第20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