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CDIO教育模式下的导师制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CDIO教育模式下的导师制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科生导师制是引导学生适应社会、适应环境,对学生进行学业指导、职涯规划、心理疏导等的有效手段,cdio教育模式是当前高等工程教育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它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注重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大工程能力。将两种教育模式有效的进行结合,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点,这是对目前我国高校教育模式的一种新的探索。

关键词:CDIO;导师制;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1.本科生导师制的优点与不足

本科生导师制是由指导教师对本科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进行直接辅导、引导和指导,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一种互动式教学制度。自2002年北大试行该项制度以来,各地高校纷纷效仿,使得这一人才培养的辅助模式得以迅速发展[1]。

在本科生中实行导师制,兼具本科生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的优点。一方面保持了本科生教育中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打好基础的优点;另一万面又为培养本科生自学能力、动手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方面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保障。

然而在具体的实行过程中,都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问题,其中较为突出的是教师的指导过程没有任何模式可供选择,致使在教师指导过程中不能有效的发挥教师和学生的特长,不能使学生在毕业后很快的融入到其工作的团队中。

2.CDIO教育模式简介

近年来,我国高校积极的学习和研究CDIO工程教育模式,它是现代工业产品从构思研发到运行改良乃至终结废弃的生命全过程。CDIO的教育理念就是要以此全过程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此能力不仅包括学科知识,而且还包括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团队交流能力和在企业以及社会环境下的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运行(Operte)能力。CDIO是“做中学”和“基于项目教育和学习”的集中表达[2],其具体目标就是为工程教育创造出一个合理的、完整的、通用的、可概括的教学目标,重点将个人的、社会的和系统的制造技术和原理相结合,使之适合工程学的所有领域[3]。

3.CDIO教育模式与导师制的融合

在CDIO教育模式中引入导师制教育,即可在导师制教育中形成一个统一的培养模式,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促进创新型本科教育机制的建立,解决我国工科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强调个人学术能力而忽视团队协作精神、重视知识学习而轻视开拓创新的培养等问题。

3.1 CDIO教育模式下的指导教师培养

CDIO培养大纲将工程毕业生的能力分为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四个层面,大纲要求以综合的培养方式使学生在这四个层面达到预定目标[4]。这一教育模式不仅要求学生要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还应具有对基础知识的较强理解和对多学科的系统观念。由于目前高中教育的局限性,大部分学生对专业认识非常肤浅,并不懂得真正的专业概念。专业导师可以弥补这一缺失,由专业教师从专业和自身实践理解的角度向学生传授所学专业的特点、学习方法以及今后的努力方向,让学生建立正确的专业观,这对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CDIO教育模式下,导师制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正确理解构思-设计-实施-运行的基本理念、培养学生创造复杂和高附加值的工程系统观念以及培养学生置身于现代团队协作的工程环境中的基本能力。将CDIO模式与导师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需要从学校、学生、教师以及课程体系等方面进行有效的配合。

CDIO教育模式改革采用12条标准,即标准1:背景环境;标准2:学习效果;标准3:一体化课程计划;标准4:工程导论;标准5:设计实现的经验;标准6:工程实践场所;标准7:一体化学习经验;标准8:主动学习;标准9:提高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标准10: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标准11:学习考核;标准12:专业评估。其中第9和10两个标准都是关于师资建设而提出来的,因此,在CDIO教育模式下的导师制对指导教师的要求更加严格,尤其是对指导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CDIO教育模式中最重要的环节。

目前,我国高校的大部分教师是在知识传授教学模式下培养起来的,教师普遍缺少工程实践经验,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的指导教师,就要求教师要成为创新者,即要求他们的教学风格更加以学生为中心,要求他们传授大纲中所明确规定的个人、人际交往能力以及产品、过程和系统的建造能力,要求教师不仅具有宽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还需具备能够将行业知识及实践能力融合在教学过程中的能力,即“双师型”教师。“双师”不是教师与工程师的简单叠加,而是两者在知识、能力和态度等方面的有机融合。随着CDIO工程教育模式在我国高等院校教学过程中的广泛认可和实施,“双师型”教师已不仅仅是高职院校教师能力培养的目标,也将成为高等教育,尤其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培养的最佳途径[5]。

3.1.1挂职锻炼

挂职锻炼本指机关对所属公务员实行的一种有计划的管理活动[6]。大学教师的挂职锻炼则是加快“双能型”师资培养,丰富教师实践经验,提高教师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也是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增进校企、校地合作,更好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挂职教师要在思想上重视挂职锻炼,珍惜锻炼机会,明确挂职能实际解决什么实际问题。同时要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和业务专长,积极参与挂职单位的生产、经营、管理及技术研发活动,熟悉相关岗位的工作规范和业务流程,为挂职单位提供高效的智力支持与技术服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了解社会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

3.1.2青年教师导师制

青年教师导师制是指为刚走上高校教学岗位的青年教师指定具有丰富教学及科研经验的导师,尤其对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等进行全面细致的指导,帮助青年教师尽陕适应教学环境、发展教学技能、培养科研能力[7]。

青年教师导师制应以“传帮带”为指导方针,指导教师应通过“备、教、辅、改、查”等各个教学环节对青年教师以指导,针对青年教师在教学、工作和科研中存在的问题制定个性化成长方案,避免或减少青年教师在成长初期的摸索阶段。同时,制定合理的监督考核和奖惩机制,真正做到教者精心、学者用心的良性互动,保证导师制的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