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华民族封建王朝中发饰设计的发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华民族封建王朝中发饰设计的发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华民族繁衍千百万年以来,造就的文化光辉灿烂,对世界文明进程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从而享有“文明古国”的美誉。极为丰富且具有悠久传统的中国历代珠宝首饰设计,在整个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占据着闪光的一页。由于首饰多采用恒久材质制作,是人类历史文明历程的见证。在我国浩瀚的史籍、文物之中畅翔,有关首饰及其装饰品的记载,简直不计其数。

在祖先们居住过的古老洞穴中,有一些被穿孔的獾、虎、鹿、狐狸等动物的兽牙以及骨骼、石珠、贝壳的穿孔饰件。至距今五千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人类已经趋向于较为稳定的定居生活。以后又出于交际和审美的意识,开始懂得了梳理头发。近年我们从山东大汉口墓葬中的象牙梳等文物中所见到的梳发工具,就是历史的证明。

自夏、商起至西周时期,统治阶级已经基本完善了一整套的冠服制度。及至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社会思潮更加活跃,衣冠服饰亦呈百花齐放之态。秦汉时期,日趋讲究各类发式及其装饰。隋唐年代妇女头上的首饰也更加完善。宋明始,社会发展步入低谷,人们的思想渐趋保守也停滞了发饰的发展。从明代到清代珠宝首饰设计风格和整个宫廷装饰艺术整体风格一致,趋于华丽。

各个朝代都有自己独特的珠宝首饰设计风格。清朝从建立、强盛、衰微到消亡,直接牵动着中华发饰艺术风格的重大变化。女真族有着他们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发饰文化。当他们打败明朝统治者之后,就想用满洲的服饰文化首饰文化来同化汉人。入关后清廷吸收明代服饰首饰文化中的某些成分纳入清朝服饰首饰文化中,缓和了民族矛盾。清朝的发饰,充分继承了明代服饰技艺的成就,清朝的珠宝设计尤其是在发饰方面和服饰相搭配,把艺术水平提高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晚清,随着西方势力的入侵,西方的文艺形式也渐渐进入满清宫廷,对满清王室成员的生活观念产生了一些影响。

发饰艺术不是孤立存在的,人类认识水平的提高与发饰的演变发展有直接关系,包括对人类本我精神的认识和对材料性能的认识。各个时期、地域和民族发饰的造型和题材的变化被一个时期起主导作用的精神流影响着。

妇女佩戴的发饰在历代首饰的发展中是最具有时代特色的首饰之一。清代妇女头上的首饰集历代之大成,空前的提高和发展了制作工艺。清代宫廷后妃的首饰在继承历代首饰的同时,又根据本民族的梳妆特点,创制出扁方、钿子、流苏等独具特色、精美绝伦的首饰。

清康熙初年,宫中制定典章礼仪制度明确规定后妃等人依不同身份穿不同的衣服.戴不同的冠饰。现就清代后妃梳妆时戴首饰的顺序,分别介绍如下:

首先佩戴扁方。

扁方出现于清代,是满族妇女梳“两把头”时主要首饰。用于满族妇女将头发完全上梳,支撑头发,一般为长方条形。

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扁方质地有余、银、玳瑁、翠、檀香木、迦南香等多种,在仅4厘米宽的面上或镶嵌、雕刻,或穿珠、点翠,活灵活现的双龙、双凤、仙鹤、莲荷、鱼藻、牡丹、灵芝、鸳鸯、万寿、万福、等动植物图案造型十分精美。以谐音、假借字寓意,蝙蝠谐福,鱼谐余,寓意吉祥;石榴多子、玉满堂、太子玩莲、鸳鸯相爱等等,反映了宫廷后妃祈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满八旗贵族妇女,平日梳旗头,穿朝服时戴朝冠,穿古服时戴吉服冠,还有一种类似冠的头饰,是在穿彩服的日子里戴的,叫做钿子。钿子其实是由钿花插戴组合而成的,是一种珠翠满饰的彩冠。清代不同场合和身份戴不同的钿子。

簪的使用很早,在新石器时期的仰韶文化中就出现了。清代的簪花追求精工写实,所作珠、玉花卉,或以红珊瑚巧制成缝针石榴花瓣。以金丝尖端缀米珠为花蕊.以银片剪刻加点翠成花叶;或以绿松石巧作花叶,以金丝作枝干并加东珠为花蕊;或以金翠珠巧作成草虫、蝙蝠、蜻蜓、蝴蝶;或以桂木、象骨、珊瑚雕刻成事事如意、佛手灵芝、双龙戏珠、灵仙祝寿、松竹花鸟等等花式;或以银累丝嵌珠宝作成金龙戏珠;尤其工艺复杂的是镀金点翠镶嵌珠宝翠玉工艺的花簪。

(作者单位:浙江理工大学)

流苏也是宫廷头饰不可少的一部分。流苏近似头簪,装饰美观的簪头连接着一支长长的簪挺,簪头顶端下垂珠穗。人们在插戴时将簪头突出发髻,随着人的行动使下垂的珠穗摇曳不止。清代后妃插戴的流苏以珍珠为主.用红蓝宝石、珊瑚、碧玺等名贵材料作点缀,用雕刻、累丝和点翠等精细工艺制做。清代的流苏形式有一排珠或多排珠之分,宫廷后妃们依据不同的场合插戴不同形式的流苏。

此外,后妃头饰中还有老鸦瓢、勒子、疙瘩针、耳挖勺等满族特色的首饰,都是清宫后妃梳发时用以固定、装饰发髻的。

(作者单位:浙江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