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续一缕千载馨香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续一缕千载馨香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入选首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2013年5月21日,第一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活动在北京举行。农业部公布了19个传统农业系统为第一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其中,湿地山地循环农业生产体系——福建福州茉莉花种植与茶文化系统榜上有名。农业部副部长高鸿宾、农业部总经济师杨绍品出席了活动。福州市副市长严可仕出席活动并接牌,还作为农业部指定的农业文化遗产地唯一代表作大会发言。严可仕称,此次福州茉莉花种植与茶文化系统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对打造生态福州、提升福州国际影响力,既是里程碑,也是新起点。

近年来,福州重视茉莉花种植和茶文化系统的保护发展,开展地理标志申报、保护,积极扶持培育良种基地,建立茉莉花茶生态加工园区,做好工艺传承,较好地实现了在发掘中保护,在利用中传承。

严可仕表示,福州市将再接再厉,继续做好福州茉莉花种植与茶文化系统的保护和利用,让福州茉莉四海飘香。

福州是全国唯一以茉莉花为市花的城市。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福州独特的山水灵气孕育出了清雅飘逸的茉莉花茶,成为世界茉莉花茶的发源地。福州茉莉花种植与茶文化系统是包含茶文化、海上丝绸之路文化、根文化、香文化等于一体的复合文化系统。

农业文化遗产是指人类与其所处环境长期协同发展中创造并传承至今的独特农业生产系统。第一批的19个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独特的农业产品、丰富的生物资源、完善的知识技术体系以及较高的美学和文化价值。高鸿宾指出,中国农业文化遗产蕴含着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挖掘、保护、传承和利用这些文化遗产,能够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带动遗产地农民就业增收。

农业申遗实至名归

2013年7月10日,农业文化遗产系列学术活动在榕拉开帷幕,系列活动包括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学术研讨会、中国工程院重点咨询项目“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战略研究”工作会议、“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实地考察及“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专家咨询会等。“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学术沙龙也是其中的一项。

此次沙龙在福州市晋安区宦溪镇春伦生态茶园举行,研讨会由联合国粮农组织、农业部国际合作司指导,中国工程院农业学部、市政府联合主办,来自中国工程院、中科院地理资源所等单位的40多名专家出席,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农业文化遗产项目指导委员会主席、中科院地理资源所李文华院士,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彭镇华研究员为研讨会作了主题报告。在沙龙上,来自中国工程院、中科院地理资源所等单位的40多名专家学者给出了肯定的答案——农业文化遗产“农业文化遗产不仅是关乎过去的遗产,更是关乎人类未来的遗产”,福州茉莉花和茶文化系统实至名归。

沙龙探讨了传统农业的价值与现代农业的关系,农业文化遗产的概念、内涵及学科基础,多学科视角下的农业文化遗产及其保护,农业文化遗产及其保护研究的若干前沿问题等4个议题。专家就相关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交流,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打开了广阔的学术空间。“我认为福州茉莉花茶产业下一步发展,可以增加文化内涵。”中科院地理资源所研究员闵庆文表示,福州茉莉花茶产业在产业发展、市场开发及产品标准化建设的同时,应该融入现代管理理念,增加文化内涵、文化元素。他认为,品茶不仅仅是喝茶问题,品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可以通过发展茉莉花茶基地、加大茶文化的宣传和品牌建设力度、保护茶工艺、开发茉莉花茶优质产品等举措,把福州茉莉花茶产业做大做强。

从西汉开始,茉莉花因花香馥郁,清新不浊,落地福州,成为福州人的最爱,由于福州市“八山一水一分田”,耕地不足,勤劳智慧的福州发明了积沙成田,在沙地上种植茉莉花的方法,茉莉成为当地农民赖以生存的经济作物,产量和质量都居全国之首,同时,福州四面环山,700~1000米海拔的山区非常适合茶叶的种植,将茉莉花香与茶香结合在一起,这是福州人智慧的结晶,而这样的窨制传统亦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

清朝咸丰年间,福州茉莉花茶成为贡茶。同时,福州作为全国三大茶市,茶叶出口占到了全国的35%。当时在京津的上层官员和外国人引发了福州茉莉花茶热,外国商人先后来福州开洋行,花茶畅销欧美和南洋。1872年,俄国人在福州泛船浦开办阜昌茶厂,福州和汉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机械制茶的地区。

“闽边江口是奴家,君若闲时来吃茶,土墙木扇青瓦屋,门前一田茉莉花。”福州茉莉花茶的兴旺在这民谣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到2012年,福州辖区的茉莉花茶产量达到1.1万吨,产值17.85亿元。茉莉花茶及其形成的自然与社会生态系统,不但关系这平民的生计,更是福州文化的一部分,它就好像福州的榕树,不管是过去还是未来,福州这个城市,都深深打上了茉莉花茶的烙印。这与联合国粮农组织倡导的“保存具有全球重要意义的农业生物多样性、传承高价值传统知识和文化”不谋而合。

全球申遗有序推进

今年5月福州茉莉花茶被列为首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7月,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启动申报全球重要文化遗产,福州茉莉花茶产业的强势复兴呼之欲出。

7月10日召开的学术沙龙上,专家学者们更论证了福州茉莉花茶全球申遗的可行性。“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指导委员会主席李文华表示,农业文化遗产是典型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福州茉莉花茶和茶文化系统如果申报成果,将对福州生态系统和茉莉花茶文化系统的保护起到重要的作用。福州市副市长严可仕表示,福州茉莉花茶入选我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申报世界遗产,对打造生态福州、提升福州的国际影响力,及时里程碑,也是新起点。

对于福州茉莉花茶如何申报“全球遗产”,李文华院士提出“政府主导、科技支撑、企业带动、社区参与、媒体宣传”的模式。他建议,要围绕“五位一体”的总布局,结合生态文明建设,将福州茉莉花种植与茶文化农业遗产建设成茉莉花茶产业生态发展的示范基地、中国茶文化的展示窗口,以茉莉花茶产业的动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带动经济效益和文化自觉,进而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带动遗产地农民就业增收,最终走出一条既符合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要求,又符合生态福州特色的申报之路。

据了解,全球重要农业遗产保护(GIAHS)项目,是2002年由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起的,目前全球共有25个保护试点。根据世界粮农组织的解释,农业遗产也属于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在概念上等同于世界文化遗产,并在国际社会上得到广泛认可。然而农业的申遗相当困难,它有一整套复杂的指标和系统,这也是为什么目前全球仅有25处的原因所在。

以秘鲁的安第斯山高原农业系统、智力的智鲁岛屿农业系统、菲律宾的伊富高稻作梯田系统为例,这一个个农业遗产,不仅仅是历史悠久,它们还都是植物、人类与景观在特殊环境下共同适应、共同进化的成果,对于当地人的生计、社会、文化、生态都具有重要意义,在世界范围内也具有典型性。中国农业发展历史久远,有许多独树一帜的农业文化流产至今。目前包括浙田稻鱼共生系统、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江西万年稻作梯田系统、贵州从江侗乡稻鱼鸭系统、云南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内蒙古敖汉旱作农业系统、河北宣化传统葡萄园、浙江绍兴古香榧群等8个项目被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保护试点。

虽然福州茉莉花茶产业近年来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茉莉花茶的种植面积、产量对人民对茉莉花茶及其茶文化的需求还是不平衡,茉莉花茶产业和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仍然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开展。作为茉莉花茶的发源地、作为在茶叶历史上有着显赫地位的福州,理应申报世界农业文化遗产,让福州茉莉花茶产业向着生态、可持续方向进一步发展。

近些年,福州市委市政府对于茉莉花茶的重振和保护可谓煞费苦心,不但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包括恢复优质茉莉花生产基地、成立福州茉莉花茶产业联盟和海峡茶业交流协会、制定统一的质量标准等,同时在2011年国际茉莉花茶发源地会议上提出,福州要打造世界茉莉花茶之都,让全球茶人聚到一起,共同领略福州茉莉花茶的魅力。

2011年10月24日,福州茉莉花茶一条街正式开街。它位于福州仓山区南江滨番船浦,这个昔日世界上最大的茶叶码头,意在重现番船浦昔日的辉煌。今年,福州市拟建立1600亩茉莉花茶产业园区,市区主干道及公园将遍植茉莉花,集采花、采茶、品茶为一体的“茉莉花茶文化之旅”也将与游客见面。

不久的将来,福州将是“满城尽是茉莉香”,福州的城门山还将被规划建设成茉莉花主题公园。在2013年~2022年这10年间,福州市相关部门规划将福州茉莉花茶种植与茶文化农业文化遗产建设成茉莉产业生态发展的示范基地、中国茶文化的展示窗口,带动经济效益和文化传承的全面发展。

当前,福州茉莉花茶及文化的知晓度不断提高,市场对福州茉莉花茶的接受力度也在不断加强。福州茉莉花茶由福州港出口2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全国范围内不仅数量第一,而且单价最高。据一些福州茉莉花茶老牌生产企业介绍,正宗的福州茉莉花茶现在基本上供不应求,销售量都呈现逐年较大幅度的增长,涨幅在20%以上。

随着申报世界遗产活动的启动,以及打造茉莉花茶之都等一系列组合拳的落实,可以相信,福州茉莉花茶一定能传承历史,远见未来,成为生态福州的基石。就如李文华院士所说的,保护农业文化遗产,不仅是保护农耕技术和农业生物物种,更是保护赖以生存的自然、人文环境,体现的将是人类长期生产、生活与大自然的和谐与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