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张国厚:战略型CFO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从一名电力技术人员成长为大型央企的总会计师,这样的职业发展路径似乎并不常见。张国厚常常笑言自己是“半路出家”,正是年轻时那一次偶然的机遇,让他放下了钳子,拿起了算盘,而且一干就是三十年。
在这三十年的时间里,从东北电力集团公司财务处会计科副科长,到国电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总会计师兼董事会秘书、党组成员;从国家电网公司财务部主任兼资金管理中心主任,到中国国电集团公司总会计师、党组成员――转行后的张国厚,在财务领域里,一次又一次地迎来了事业的春天。
然而,多年之后,当张国厚再一次回想起当初的那次选择,还是不免心生感慨,这个在外人眼里显得如此英明而华丽的转身,只有他最了解个中甘苦;如今身处国企要职,只有他最清楚压力与挑战的如影随形。
在压力中不断提升
从工程技术人员到会计师的转变,让张国厚很早就深刻体会到了“压力”的含义。“毕竟工程师是专业性很强的角色,特别是随着现代产业的发展和行业的细分,工程师的角色就变得相对容易胜任;而会计师则是综合性很强的角色,一个优秀的会计师不仅要具备财务专业知识,更要掌握生产技术和管理环节的关键点,并积极参与管理与协调”,张国厚坦言,会计师的职业角色对一个人的综合素质要求更高,从转行的那一天起,他就学会了在这种压力之下,不断地学习、提升自己。
从计划经济体制,到今天与国际接轨的新会计制度的实施,在张国厚看来,这三十年里,国企总会计师自身的职能发展,也如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经济一样,坐上了飞快的过山车。“客观环境和压力逼得你不得不学,因为过去学的和现在干的没有继承性,你不但要从零开始,还要达到更高的要求――这是其他专业的干部极少遇到的。”
张国厚坦言,随着企业的发展,对总会计师的要求是越来越高了:不仅要精通本专业知识,掌握各项财经制度政策,更要具有战略性的思维,能够参与企业的战略决策,诸如,怎么把本集团的优势发挥出来,如何利用资本市场通过战略并购重组,实现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不仅要关注企业的生产和国内的市场,更要有国际性的思维和视野――“比如,发电行业面临着未来能源结构的调整,特别是全球范围内节能减排的压力。对于这一趋势,总会计师无疑要思考如何去应对变革与挑战,把握下一步的发展方向”;总会计师不仅对内要做好一名管理者,对外还要承担一个社会活动家和宣传者的角色,努力协助企业与政府部门和其他相关方进行有效的沟通,“特别是当宏观政策层面造成的困难不被相关方所理解时,要想办法将企业存在的实际困难以及产生困难的原因,及时告知给大家,争取最大限度的理解。”2008年,当国务院决定上调销售电价时,曾引起了社会各方的颇多议论,为了帮助广大用户理性地看待我国的电价水平,张国厚在《第一财经日报》上发表了《我国现行电价水平和政策建议》一文。在文中,他通过与国外同行定价水平、其他能源价格和一次能源产品价格进行对比,提出了支持电价合理上涨的依据,并提出了逐步提高电力等能源产品的价格,保持电力与一次能源合理的比价关系,以及促进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等重要建议。
此外,一名称职的总会计师一定要关注行业内的技术进步,因为技术创新是企业的生命,是未来的竞争力所在。“历史经验表明,每一次经济危机都会促生新的技术革命,这一次的金融危机也极有可能会促成在能源方面的新技术突破。具体到电力行业,最大的突破就是太阳能发电产业,我对它未来的前景非常看好”,张国厚表示,太阳能技术的发展,在不久的将来会给整个发电行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革,届时发电公司将不再是以卖电为基础的企业,而将变成提供整个太阳能装备和太阳能解决方案的制造和销售安装企业。“这些新技术我们要力求超前跟踪研究,甚至在一些领域内建立完整的、以跟踪新技术为目标的小产业链,只有这样才能在技术获得突破之后迅速占领市场――要做好财务干部,就要有这样的国际视野,技术跟踪和战略性眼光。”张国厚侃侃而谈,而当多晶硅,单晶硅,太阳能光电板等一系列专业术语从他口中蹦出的时候,我们彷佛看到了他的另一面――一个身为工程师的张国厚。
总会计师的尴尬
作为国企总会计师群体的一员,张国厚对这一群体的工作环境有着深刻的思考与体悟。他坦承,制约总会计师充分发挥力量的因素,除了自身,还包括体制上的问题。简而言之,并不是每位总会计师都能够具有和责任相对应的职权,这个矛盾很突出。
在国电,领导层对财务工作都很重视,但并非所有的企业都是这样。到目前为止,部分国企的总会计师还不是党组成员。“国有企业里重大经营决策的最高权力机构还是党组会,如果不是党组成员,就意味着在重大决策中没有发言权。这种格局和国资委对总会计师的职责要求并不相符。”
“国资委出台的一系列关于总会计师职责的条例中,很多责任,包括一些决策失误的问责,总会计师都要承担很大的责任,这就使得很多国企的总会计师面临着责任与职权之间的矛盾”,张国厚认为,从这一点来看,国企的总会计师群体距离西方所讲的cfo,还差得很远。
1981年参加工作,张国厚就进入了电力系统,与电力结下了不解之缘。三十年过去了,作为一个资深的电力人,他深刻地体会到了电力这个关系到国计民生的行业的发展,与国家的宏观政策是多么地息息相关。“虽然这些年我们的市场化改革一直在推进,但是电力行业还远没有实现真正的市场化,政府的管制还比较多。在整个电力产业链中,上下游都很强势,电价却是政府限制的,采用的还是计划经济时期的模式。”张国厚坦承,发电企业的效益是非常不稳定的,这与我国发电企业的特点和实际状况直接相关。最近几年生产相对稳定了一些,收入也相对稳定了,但是经济效益却还是不够乐观,特别是随着煤价的上涨,电厂基本处于微利和亏损边缘。“这种情况对总会计师来说是一种严峻的挑战,公司的财务状况必须要有改观。而当现有的政策环境不能改变时,企业就只能选择向内挖潜增效,但往往挖潜增效所带来的收益远抵不上煤价上涨增支的成本。”这种来自政策层面的束缚,让张国厚在工作中颇有点带着镣铐跳舞的意味,但是他始终未曾气馁,因为毕竟掌握主动权的永远是舞者自己。“一定要把握政策,在实践方面超前来做,这样才能化被动为主动”,这是国电集团积累的经验。近几年,虽然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的政策都处在变革时期,不断地调整完善,但是国电集团凭借对市场机遇的把握,在资本市场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在货币市场上也取得了远远低于市场成本的资金支持,有力地推动了企业的发展。
建设创新型国企的思考
当中央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是要强化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时,央企――这个共和国的长子,显然具备了诸多优势,而被寄望成为这场创新大潮中的领头羊。
如何建设创新型国企?在现有的政策体制下,国企又该怎么做?张国厚陷入了思索。
在GE学习期间,张国厚深受启发,他感慨于这样一个百年老店,能够不断地创新、不断处于行业的领先地位。“在韦尔奇时期,GE有一个基本原则,就是进入一个新的领域一定要做到行业前三名,做不到就尽快退出来。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GE能够不断调整多元化的发展布局。对于我们来说,作为国有的发电公司,不可能完全按照市场的结果说退就退,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不断实现技术上的创新和进步,建设一支稳定的研发队伍,是我们需要并可以向GE学习和借鉴的。”
张国厚表示,国企其实拥有很多优势,诸如经济实力、政策支持等,而国企的管理者们所要做的,就是去思考该如何把国企的这些优势真正发挥出来。比如,建立科研队伍并确保这支队伍的长期稳定;尝试用好的体制机制来鼓励科研人员真正稳坐实验室搞科研⋯⋯在电力这种关系到国计民生的行业,创新是一种必然的选择,无论如何不能让中国改革开放的庞大市场成为西方发达国家企业新产品和新技术的试验场。否则,“国企就永远是在走重复引进吸收再引进再吸收的老路,而无法走出自主创新的新路。”因此,创新不仅仅关系到一个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更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战略经济地位。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相应的企业文化作为基础。“GE就是通过建设这种鼓励员工承担适度风险的企业文化,来促进企业不断创新的。事实上,只要风险处在可控可预见的状态,就不怕失败。”张国厚表示,相比之下,中国的企业文化对失败的接受和容忍度都非常低。“我们的国企不缺乏人才,不缺乏具有战略眼光的企业家,也不缺乏资金,缺的是一种环境。在现有的文化导向下,我们普遍缺乏对风险的承担能力,以及对失败的容忍和宽容。如果在未来的发展中,依旧固守传统观念,要求大家做任何事情只许成功,那么,就没有人会愿意冒创新的风险。而市场中的机遇是稍纵即逝的,四平八稳注定不会在市场经济中取得最大的成就――企业环境急需改善。”
作为国企的财务当家人,张国厚更愿意看到问题多过成绩,更愿意未雨绸缪而不是固步自封――“做一个好的企业管理者”是他自始至终最朴实、最执着的职业追求。今天,他虽然已经不再是那个血气方刚,因为企业的需要而毅然改行学习财务的年轻人,但对国企发展的关注以及那份热情与责任感,却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日久弥坚。
张国厚,其思在国,其知也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