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癌症是一种慢性病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癌症是一种慢性病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四分之一的启示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美国就有医学专家报告说:在80岁上下的老年人尸解中,1/4左右身体内患有肿瘤,但这些老人生前都无与癌症有关的任何症状。而他们的死亡,也是因为其他疾病或原因。换句话说,在老年人体内,出现肿瘤是十分自然之事。

在欧洲从事免疫学研究的海归学者黄又彭教授也指出,他每年解剖近200例尸体,80岁左右老人100%体内患有隐匿性的、无任何症状的肿瘤(癌症)。他预计如人的平均寿命达到100~120岁,每个个体体内的肿瘤将达到3~4个。但多数情况下,这些肿瘤并不一定威胁老年人的生存质量,甚或一定条件下不影响他们的生存期限。美国国家疾病控制中心的专家预测:假定美国公民期望寿命达到90岁,将有47%的男性和32%的女性死于癌症。

在我们看来,人类目前不可能攻克癌症,只能预防某些癌症的发生或减缓、延迟其发生的时间,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其带癌生存的时间。因为从本质上说,多数上了年龄的老人所发生的肿瘤,是一种伴随着机体的衰老过程而难以避免的生理偏差,就像老人会骨质疏松、脑组织会变性(早老性痴呆)一样。

众所周知,癌细胞是细胞的分化障碍,也就是说细胞在复制过程中出现了偏差,这是一个难以避免的生物学现象。正因为有这种偏差,生物才会进化或衰亡。越到老年,细胞复制的次数越多,出偏差的概率就越高。因此,老年肿瘤好发。当然,这时老年人自身的免疫监视、识别,清理系统等的功能,也随着衰老日渐弱化,偏差增多。故异常分化的癌细胞难以及时被识别和及时清除,也促成了这一后果。

既然是种生理偏差,既然难以避免,那么我们的重点就在于防范它的过早出现,防范它对生命的过早或过重伤害。研究表明,如今临床上80%癌症的发生,与生活方式不良有关。努力纠正诸如酗酒、抽烟,过食肥甘等不良生活方式,至少可以减少30%~40%肿瘤的发生,延缓许多肿瘤出现的年龄。这等于是抗击了肿瘤,延长了生命。

癌症只是一种慢性病

一位台湾的肿瘤同行认为对多数肿瘤患者来说,他们患的只不过是一种与冠心病、高血压一样的慢性疾病。黄又彭博士也认为肿瘤的发生,是生物进化中的一个正常的过程,和DAN复制过程中的突变有关。这种突变是难以避免的生理过程。物种的进化就是建立在这类突变基础上的。因此,黄教授认为:对老年肿瘤患者来说,它只是一种慢性病,是一种难以避免的生理过程。他特别强调:越老风险就越低了(即年龄越大,肿瘤的自然发展就越慢,威胁和危害就越小)。这与我们原先所主张的老年肿瘤患者是“乐龄癌”可谓异曲同工。“乐龄癌”无须过于紧张,它本身发展十分缓慢。甚至还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可促使患者更加注意生活方式的合理与否,以改进不良行为,从而有利于健康。

从2006年起,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权威机构也纷纷改弦易辙,把原来作为“不治之症”的癌症重新定义为可以治疗、控制、甚至治愈的慢性病。中国医学科学院资深的肿瘤内科权威孙燕院士曾明确指出,“其实对于普通人而言,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癌症也许就像糖尿病一样,仅仅是一种再普通不过的慢性病而已。只要加强预防,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再加上越‘瞄’越准的新药,癌症并没有那么可怕。”这种观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临床上有很大一部分患者是由于错误观点的误导或因精神崩溃,或由此而追求过度治疗而殒命的。

对付癌症的6字方针

肿瘤是种难治性的慢性病。人类对付肿瘤应强调综合措施。在过去的二十多年实践基础上,我们总结出了医、药、知、心、食、体的6字方针,作为核心内容,实施十多年来,收效显著。

1 医,就是医师,各种医疗措施。除人们熟知的手术,化放疗外,我们还强调肿瘤科医师给于病人的,绝不仅仅是医疗中与治疗肿瘤有关的东西。许多老病人常来看我们,听听我们建议和鼓励,感受一下圆桌诊疗氛围,给自己来打气。让患者寻求一种归属感,一种集体间的良性互动。

2 药,就是我们所给予的中西药物,是治疗的主体。须以病人的需求,且代价最小,利益最大为宗旨。

3 知,是认知、知识、态度。关于癌症,人们普遍存在着认识偏差,并由此引发出一系列问题,特别是精神心理问题。而这些又是促使人们对癌症高度恐惧的根本原因,也是肿瘤居高不下死亡率的祸根之一。认知疗法认为:只有改变了认识问题,才能形成正确的知识和相应合理的应对过程,也才会有正确的态度。医师给病人的首先应该是关于癌症的正确认识。

4 心,即心理治疗。心理治疗绝不是一句空话或一种点缀,它既实实在在存在着,又实实在在地有效。这其中充满了伦理、智慧、方法与技巧。

5 食,就是饮食问题。癌症患者通过良好的营养维持,能够提高和巩固疗效。可根据不同病情、年龄、体质、嗜好等的特点综合调配,忌口不宜过多。应掌握新鲜、营养、清淡、对味、少食、多餐的原则。新近,我们在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组织全球专家研讨后所推出的第2版的《肿瘤患者饮食指南》(2007年10月)基础上,融入我们对中国肿瘤患者饮食习惯调查的第一手资料,并参佐了中国人的饮食行为、习惯与文化研究,编撰了中国版《肿瘤患者饮食指南》,书中分不同癌种解答了饮食忌宜问题。

6 体,就是体能锻炼问题。

追求尽力做到最好的目标

临床上,癌症异常错综复杂,即便是同一种类型的癌症,也常常千差万别。对此,应对方略我们强调应早期、中期、晚期,治疗的短线效果与长期利益兼顾。

对于早期,若整体身体状态许可,常应强调先以手术、放疗、化疗等有治疗适应症的措施为主。先求尽可能最大限度地杀灭癌细胞,消除可能的隐患。与此同时,中医药零毒抑瘤可积极配合,既能对这些创伤性治疗措施起到“减毒增效”之功,又尽可能地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调整其免疫,同时积极防范复发与转移。

对于中晚期患者,需区别对待。短线治疗的目标应定位为首先消解症状,改善或提高生存质量;同时尽可能控制癌症的进一步发展。能稳定下来就算上策;能稳定的同时癌症明显缩小或有所消失,更是上上策。即便暂时不能稳定,但发展趋势明显减缓,也是值得庆幸的。再加一把力,很可能就稳定住了。而长线所追求的,当然是进一步控制或减缓癌症的发展,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我们的经验,用中医药零毒抑瘤为主,如3~4月内发展变缓,5~6个月内癌症发展有所控制,后续的效果就会越来越好。因为中医药治疗肿瘤有一个鲜明的特点:长期控制肿瘤的疗效大大优于短期疗效。前提是坚持治疗,坚持医、药、知、心、食、体等的“组合拳”。

癌症治疗中的一个普遍现象是:越到中晚期,患者的求生欲望越强烈,越愿意不惜一切代价,尝试各种治疗方法。我们尊重患者对生的渴求,但决不轻易“纵容”他们的治疗要求。因为,很多中晚期癌症患者在过度治疗之后,不仅没能延长生命,剩下的日子反而过得十分痛苦。更为沉重的是,为了挽救生命,有的患者家庭甚至整个家族倾家荡产,最终患者带着负罪感离去,给亲人留下生的负担。治病是为了救人,如果患者的生活质量非但没有因“治病”得到有效的改善,反而恶化;生存期也没因“治病”得到延长,那么,病人又何苦为“治病”最后落得人财两空呢?

其实,癌症是一种慢性病,从发现起,治疗可能要花几年、十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我们对每一个病例都要从多角度全面评估病情,然后制定个体化、人性化综合治疗方案。用最少的钱治最大的病,用最简单的方法、最小的治疗痛苦代价获得最佳的整体治疗效果。

总之,中晚期老年癌症患者的治疗重点应该放在调动患者本身的积极因素,抑制肿瘤发展,改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上。在此基础上,尽可能争取其良好康复。带癌生存的目标追求也属很有价值的聪明选择。饮食起居同于常人,病情稳定,5年10年长期生存,人瘤“和平共处”,甚至逐渐康复,未尝不是病人长期利益的最大化。

肿瘤患者应多吃五谷杂粮

饮食既可以是促癌动因,又可以是防癌因素。由美、英、中三国专家共同主持的中国24省市自治区69个县关于膳食、生活方式和疾病死亡率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以动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会导致慢性疾病的发生(如肥胖、冠心病,肿瘤、骨质疏松等);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有利于健康,也最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慢性疾病。用通俗的话讲就是:多吃粮食、蔬菜和水果,少吃鸡、鸭、鱼、肉、蛋、奶等。饮食与健康息息相关,特别是癌症,要想防病防癌保健康,首要的就是改变吃法,改善自己的膳食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