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一次作文实践课的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一次作文实践课的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从事语文教学这么多年,我对作文教学做过很多尝试.得出的结论就是作文不能离开生活.无论多少技巧灌输给学生,但只要与生活脱节,学生就无从下手,即使硬让他写,也只会东拼西凑,乱写一通, 这次勉强过关,下次还是无从下手.所以我给学生训练作文,从来不会只拘泥于课本的要求,很多时候都是让学生先回家写日记,在批改日记的时候,发现有好的素材,及时评点,然后拟题成篇,往往一稿二稿三稿,反复修改,不断挖掘与学生生活贴近的内容,让他们不断的去体验提炼,才是他真正的生活积累与作文积累,才能有效的,长期的培养学生作文能力,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一、作文的切入与引导

最近,初中课本上有一个单元是专门介绍各地民俗风情的文章,学完之后有一个作文训练是要求写自己家乡的,我布置给学生,等稿纸收上来时,大家写得五花八门,很少有人把油田当作家乡。但写到他们自己的老家,他们也很陌生。因为生活在油田,出生在油田的孩子们,很少有机会回到他们真正的老家,即使偶尔回去,也只是了解大概,并不能真正对老家产生感情,写起来就缺少真情实感。

江汉平原,位于我们湖北中部,这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人杰地灵,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在这里生活着一群特殊的人,那就是石油工人,他们扎根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勘探开采石油,为祖国的石油事业做出了贡献。他们的后代,生在这里,长在这里,已经变成了名副其实的石油娃子,然而,每当说到家乡,说到油田,生活在这里的孩子却并没有归属感,亲近感。因为他们的父辈都来自全国不同的省份和地区,面对这片土地,却总是有些茫然。

我来油田二十多年了,对这片神奇的土地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情愫,真的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更希望我的学生能热爱这个生他们,养他们的地方,能把这里当成自己真正的家!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想法更强烈了,所以,在第一次收稿不理想的情况下,我开始给同学们讲自己的想法,我说你们生在这里,长在这里,这里就是你们的家乡!同学们听了若有所思……于是,我给同学们重新拟定了一个题目《江汉油田――我的家》,然后在课堂上和同学们共同找出能代表油田特色的标志性元素:一望无际的农田,林立其间的高大井架,全国面积最大的水杉林,宽敞的五七大道,三大文化广场,三大文化社区,周边的沙洋桃园,植物园,红旗码头边的汉江,特色小吃油焖大虾……这一切构成了江汉油田亦乡亦城的独特景观,当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到江汉油田这么多具有特色的事物时,学生们也都激动起来,有的讲他们每年桃花开的时候,和爸爸妈妈或三五个同学去汉江边吃烧烤,有的还讲到节假日陪妈妈去井队探亲,看望常年在野外打井的爸爸……一石激起千层浪,实际上同学们的学习与生活早已深深融在了油田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我继续鼓励他们可以上网查资料,了解油田过去的历史,今天的变化及未来的前景,也可跟父母聊聊我们的油田,还可去野外多走走,多看看,我们的眼中的油田到底是什么样?

第二次收稿时,同学们已经写出了像样的文章,蓝一涵同学在文章开头是这样介绍的:“江汉油田地处美丽富饶的江汉平原,北临汉水,南依长江,东距九省通衢之都武汉150千米,西距历史文化名地荆州60千米,在我的印象里,江汉油田是一个城乡结合的地方,既有高楼大厦,也有农田”。让人一下子对油田有了一个总的认识。张宇辰同学的开头更有新意:“它,不像城市那样喧闹,没有城市那样张扬;它,有着不可抗拒的神韵,有着常人不可想象的奥秘与美丽……风景如画是它的幕布;花花草草是它的装粉;鸟语花香是它的点缀……它,就是江汉油田――我们美丽的家”。诗意般的描述,抒发了对油田浓浓的情意。宋兰同学在文章中间有一段这样的插叙:“以前,我家住在仪表场,那儿也是江汉油田的一部分,在那儿,春天油菜花儿黄灿灿的,被风一吹,像海浪一样。我们常在这个季节去春游,放风筝……,”童年生活如画般浮现,也更加深了同学们对江汉油田的感情。“不过,最具人气的还是五七场的油焖大虾,近几年来在江汉平原声名鹊起,广受食客喜爱。特别是‘小李子油焖大虾’,每年5月至9月,生意甚是红火,周边等地的食客常常慕名而至,外地人常常在餐馆美食之后,还要打包回家细细品尝。油焖大虾色泽鲜艳,香辣鲜味俱全。让人吃过后,嘴里还会余留一股浓香,真是回味无穷……..”郭旭涛同学在文中是这样介绍油田特色小吃的。如今“五七油焖大虾”的分店已开到北京街头,可见真的是享誉全国了。看来同学们还是很有观察力,思考力,生活真正融进了他们写作之中……

老师看到他们这么多亮点,心里很高兴。在班上肯定了他们写得好的地方,也指出了一些不足之处,例如谋篇布局方面,详略剪裁方面,还有些措词方面都具体提出一些看法和意见,鼓励他们再次修改……终于文章定稿了,等他们誊到作文本上时,已写得有声有色。

二、作文的互动及效果

我的作文课就是这样,每周一次,周末拟题,回家搜集材料,到初稿形成,在课外完成,定稿之后,誊写、批改、点评在课堂上进行。整整两节课,学生就像等待一次盛宴,充满期待。整个过程都是在互动中进行的,激烈而有序。因为大家的评价,才是最好的评价,大家的参与才是最真实的感觉。因为都参与其中,同学们才不会认为作文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只是为了给老师看,而是一种自觉自愿的行为,渗透在他们的生活、学习之中,伴他们一路成长。

学校组织了一次作文公开课,课堂上我将学生分成两个大组,各指定一名队长,然后大组又各分成三个小组。由队长负责,到老师这里领取作文本。队长将作文本分到小组长那里,小组长再将作文本分到每个组员手里。

第一步,互批互改,要求:

①通读全篇,逐段找出文中错字、别字。然后圈点出来,在旁批处纠正。

②逐段精批。用“_____”画出段中的错句、病句,用“_____”线画出文中优美句,并作旁批。

③整体评价,给文章进行总批。至少要写出文章的两条优点,一条不足。

第二步,队长上台汇报全组批改情况。(要求:表情自然,声音洪亮,表述清晰)

附两队汇报情况实录:

甲队:我组参与批改26人,收回26人。按要求批改的23人,没完全按要求批改的有3人。其中批改特认真的有:杨莉婷、邱一彬、刘乐睛,不认真的有3个人是王瑞、徐浩文、郑洪涛,特提出批评,希望以后改正,汇报完毕!

乙队:我组参与批改26人,收回26人。完成都很认真,汇报完毕!)

根据他们的汇报的表现,教师在黑板报上给他们打出一个分数:甲队:48分,乙队:45分(满分50分)

第三步:小组推荐点评文章。每个队选出一篇写得最好的文章,选出一篇最差的文章,派组员上台一人朗读,一人点评。根据他们的表现给两个队打分,活动完毕,宣布得分:(朗读满分20分点评30分)

甲队:18分(朗读)+22分(点评)=40分

乙队:15分(朗读)+24分(点评)=39分

第四步:自由点评。两个队共推出4篇文章朗读和点评之后,小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印象,然后自由发言,就其中任何一篇文章说看法。发言一次,如果有独到见解,不重复别人的点评,可为本队加5分。

何正壹同学说:“徐浩文同学的作文写得太糟了,像记流水帐,说江汉油田有水杉林,有井架,有文化广场,有油焖大虾……”一篇文章全是“有”,文章太短,句子还很不通顺……”老师及时肯定:“何正壹同学说得对,徐浩文同学有点记流水帐,但不能说“太糟”,只是有点平淡,以后多注意语言变化,会写好的,加油!”说得徐浩文同学直点头。章逸凡同学评价:“张宇辰同学作文是写得很优美,但我个人觉得用词过于华丽,有点言过其实……”说得旁边听课的老师都翘起了大拇指,我也及时作出点评:“章逸凡同学说得一针见血,但写文章各有各的语言风格,‘朴实’是一种美,‘优美’也是作文追求的一种境界。”……作文课就这样在师生互动的环节中近于尾声,可同学们的争议会延续到课后……

三、作文的教学与思考

作文就是一种生活,一种体验。老师每布置一篇作文,都要充分挖掘生活,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从拟题到捕捉素材再到成稿、定稿,最后的批改、点评,每个环节都倾注着师生们共同的智慧和心血,环环相扣,一步步启发、点拨、互动,就像雕琢一件艺术品,只要激发出了学生的灵感,就能写出像样的文章。只要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学生就会乐此不疲,就会将写作和生活就融为一体,互相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