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其实,我只是一个演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其实,我只是一个演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横店,高峰期曾聚集了超过3000名演员,他们中绝大部分是几乎不需要任何表演实力、没有台词的群众演员,还有少部分是特约演员,他们往往也是从群众演员中发展起来的,通常会有些台词,为影视剧串场。

用王军的话说,“他们大部分还是怀着梦想来的,你给我戏拍,我不要钱都演,都希望像王宝强那样。不过好多都是失望回去的,人员流动特别大,普通的群众演员4个月都很难坚持下去,现在的90后小孩怀着梦想,但吃不了这苦,一拍戏十几个小时,拿着几十块钱,吃的盒饭也不好。”

王军到横店已经7年,从特约演员做起,现在是演员副导演。演员副导演需要负责为剧组选演员、定角色,“筹备阶段是比较忙的,很多角色还要找几个备选,到开机之前,所有主角、主要配角基本上要定下来,开机以后又开始联系群众演员、特约演员,以及各个演员的时间调配,何时化妆、何时去现场等都要由我来负责,很繁琐。”

王军曾经做过田径400米专项运动员,后因伤转行干了文艺,在南京艺术学院学过两年成人班的表演,然后只身来到横店。“那时候觉得北京水很深,我有个朋友在横店,就先到了这里。横店跟我的想象完全不一样,我以为会是一个大都市,结果就是一个很破的小镇。我到演员公会去,发现排队报戏的都跟农民一样,就想自己能出来吗,我是读过艺术院校的啊。”

演员公会是由横店影视城出面组织的当地演员的协调管理机构。在横店做演员,必须到演员公会报名,取得演员证,剧组也只允许通过演员公会找演员。横店最开始没有演员公会,不同的群头手下各有一批群众演员,往往因为争夺剧组动手。对普通演员而言,演员公会带来的好处是基本不会再有工资拖欠的情况,因为剧组都会将演员工资直接支付到演员公会,演员公会再按月打到演员的银行卡里。从去年开始,横店普通群众演员拍一天戏的工资是50元,其中演员公会会收走10元,特约演员则有300元、500元等不同价位,演员公会会收走10%。

王军学过表演,他在横店起步就是特约演员,“我当演员的时候,一年至少也得演四五十个剧组。心想既然在这里漂了,哪个组没去过,就想去演。当时特约演员从50、80、100、200块钱分很多等级,我从50块一天开始,就是不说话,偶尔说点水词,‘哦’、‘是’、‘马上去’这类的,拍了大半年就涨到100块钱,那时候能说三四句话已经很开心了。”

像王军这样漂在横店的演员被称作“横漂”,互联网上同样有一个叫做“横漂”的网站,是当地演员重要的交流平台,上面每天都有人更新剧组的信息,最重要的就是演员副导演住在哪个宾馆哪个房间。王军说仅是现在这个剧组,他就收了两大箱演员的资料,通常是一张穿着戏装的照片,上面印着姓名和联系电话。

“在横店好多做得不错的演员一年能收入十几万、二十万。”王军说自己做演员也差不多到了这个收入,从2008年开始转行,“一开始我是干助理的,比如北京来一副导演,他对这儿不熟,我就去做助理,明天需要什么角色,我马上就能提供。”从副导演助理到副导演,王军又花了两年时间,“做演员毕竟是被动,而副导演是选人,而且还能给自己选合适的角色。”

像王军这样的副导演,在横店至少有十多个,他们常年驻扎在横店,并不属于某一公司,只接来横店拍摄的戏,“在横店我也租有房子,但基本都住在剧组的宾馆。”通常王军一年最多能接3部戏,虽然转行做了副导演,但王军保持着每部戏都要客串演出的习惯,“我这个行业再往上发展就是制片主任,但我没有具体规划,还是喜欢拍戏。我其实想得很简单,老的时候还能在荧幕上看到自己。”

王军的手头捏着一摞演员的照片,其中一位就是陈发英,“我什么样的戏都演过,男一号的妈妈我演过,女一号的奶妈我演过两个,男一号家里的奶妈我演了3个,老鸨的戏我接了6个,媒婆也得四五个,还有贵夫人啊等等。”

采访是在横店当地一家影视学校进行的,陈发英穿着一身的运动服,“我在新疆肯定不这么穿,现在穿的都是儿子买的,他买的都是名牌,我自己才舍不得,我都从苦水里泡大了。”陈发英今年55岁。

2005年之前,陈发英还是新疆昌吉的一名普通公务员,儿子学了武行来横店办这样一个影视学校,陈发英就跟着过来了,“我是2005年正月十二到这里来的,其实到现在还没退休,但考虑到儿子的事业,他需要我帮忙的时候我肯定过来。校长是我儿子,他经常不在这儿,所以我实际在这里执行他的命令。”

据陈发英介绍,她的地平线影视培训中心是当地唯一拿到东阳市教委批文的正规学校,“我儿子2004年就到这里办影视武打学校,2005年拿上证,办学校第一年有60多个学生,第二年就80多个学生。”陈发英的学校,主要面向全国各地的武校招生,也有少量直接过来报名的,“今年我们跟一个武校合作,它全年有8个班会到我这儿实习,已经来了3个班,从9月开始还有5个班;到了6月,安徽还有一个学校的学生要在这里呆上两三年。”这里开设有影视表演、影视武打、影视戏剧文学创作等专业。

2006年,陈发英带着学校学生到宁波的象山影视城拍戏,“导演说当地人说话不标准,有4行半的台词,让我演,我说不敢,他说没事你练练。我就自己在房间里背得烂熟,一到开拍一个字都没有了。我儿子就说从此别再演戏,丢我的人。”这是陈发英第一次接触影视表演,唯一跟文艺搭得上边的,陈发英是河南人,喜欢唱豫剧,她做过小学语文老师,后来跟着丈夫去了新疆。

回到横店,陈发英有1年多再也没有拍戏,“一说拍戏我就发怵。后来我们学校的协拍经理说有一句话40块钱,然后两句话80块钱,就这样慢慢加重,越演越有兴趣。”

陈发英总结演戏,“不投资、不要本钱,有得吃,收工回来还能回忆幸福的过程。”陈发英说自己从一个不专业的门外汉到怎样学会表演,是因为横店有一群像她那样“演戏演得很棒的老太太”,“我都愿意去学,会主动去搭讪,我还是有上进心的。”

在横店,像陈发英这样的演员很少会碰到真正的角色,一般都是去串一两天的戏,见过的剧组各种各样,“香港导演比较夸张,大陆的导演相比之下有一点保守。我演媒婆,香港导演要求动作一定要做得很夸张,你做得骚一点啦,我说我都50多岁了,本质没有这方面的做不来,他说你必须这样做,你是跟男一号对戏的,切戏的时候以他为主,你为辅,你动作要是做得小,就表现不出来,做得夸张,有你一个镜头就能反映出你这个人。”

已经爱上演戏的陈发英觉得,负责打理学校是个不小的负担,准备明年回新疆办完退休,就脱离这个学校,一心一意拍戏,“我现在不是为了钱而演,自己的工资根本花不完,就是来体会百味人生的。”

场景 横店地平线影视培训中心

人物 陈发英 55岁 河南人

培训中心负责人 演员

来横店6年

“新疆我的朋友还很多,他们说我是昌吉州拍戏第一人啊,在电视上看到我都会打电话,高兴得不得了,我说我什么都不是,小小一点戏不算什么。”

场景 横店“清明上河图”《错嫁》拍摄现场

人物 甘婷婷 25岁 安徽人

演员

常年在横店拍戏

“近几年我是没什么假期了,除了过年那几天,一年都泡在了横店,回北京的家就像出差一样,虽然忙碌但是也挺幸福的,至少证明自己还有用,很感恩。”

“我对横店很熟的,这里的小楼越盖越多,人们生活水平也越来越小康。这里冬天冻死,夏天热死。因为这里有很多朋友,经常会聚餐唱歌,所以也不会憋屈。一般拍完戏就会去吃饭,我经常去广州食府和一些不出名的野店,一年四季有不同的吃食,小黄鱼、烧烤、沙县小吃。老板们见了明星从不打折,表现都特别淡定。吃完饭就回去睡了,还要准备第二天的戏。”

“我觉得女演员最重要的品质是不怕吃苦,别太在意自己的形象。”

场景 横店地平线影视培训中心

人物 王民 49岁 江苏徐州人

培训中心老师 导演 编剧 演员

来横店5年

“我最早在徐州话剧团,戏剧不景气,解散了,我就分配到艺术学校教表演。”

“我从一个老师出来很单薄,没有公司,也没有人能够提携我,就靠我一个人打拼,到了横店实际已经走进我们国家的影视圈了,不是学校的小天地了。”

“现在一些商片有它的娱乐性在,但艺术性没有了,对我这样搞了几十年艺术工作的人来讲,这么闹我觉得不应该是这样。我守着编剧、导演还敢摔本子,什么狗屁剧本,但内心在想,什么狗屁剧本但我跟钱没仇。”

“我最想做导演,但是导出来的戏没有机会播,我做的题材跟横店很不一样,希望热情讴歌现代人火热的生活。”

场景横店“广州街·香港街”拍摄

现场

人物汶旭鹏 23岁

演员来横店1个多月

“我来横店一个多月了,刚来的新人要到演员公会注册,然后就等剧组来人挑人。来这里第二天,我就被挑去演炮灰。然后遇到了一个老乡,我的命真的很好,认识他之后,我现在每天都有戏。”

“我已经演过很多戏了,比如《鸿门宴》、《中华儿女情》,但这里的竞争其实很激烈,有的人甚至连饭都没得吃,一天8个小时40块钱,还很多人争抢。我们吃饭都跟剧组一起,住宿就要靠自己了,我自己租房,这里便宜点,一个月100块,条件还可以,一个人一屋,稍微好一点的180块。”

“我在这里完全是为了梦想,现在我做得很开心,虽然也学不到什么东西。我不需要当什么大腕,只要能够进入这个行业,把这个当作工作就行了,虽然已经达到这个要求,但是收入太低还是个问题。”

“我父母到现在也不知道我来横店,他们知道会反对的,感觉这个行业不现实。”

场景 横店“广州街·香港街”

人物 周和平 36岁安徽人

道具师

终年奔波于北京、上海、横店

“我以前在轮船公司上班,2003年底公司黄了,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一个道具师,从做学徒开始到现在也8年了。”

“拍戏前,剧组给我20多天时间,我就开始准备了。大的东西比如家具能借,就不买了。小的一些也要看成本,如果做的成本太高,那能借到也借了。但是有的剧组有钱,比如电影的剧组,那人家也都要求一切要新的,那就都得重新定制,那个的准备周期就比较长了。布景的时候,场景的木工、装饰之类的一般就手工制作。在横店有专门的道具库,有时候你看电视剧,经常会看到相同的道具在里面,那其实都是租的。当然租道具的也不只一家,所以就这家借点那家借点。”

“现在因为横店的剧组太多,大家都要争场地,场地使用时间短,所以我们就会更忙,每天早晨6点多出来,晚上所有人收工我们还得负责善后,还要准备第二天的场景。”

场景横店华派影视武打特技队

人物张迪财31岁 福建人

武术指导

来横店12年

“我1999年入行,剧组的活都干遍了,道具、场工、茶水、临演、特约、武行……”

“我没读过什么书,但是为了拍戏,还曾特意去北京王府井买过几本表演书。2007年,我自己办了武打特技队,一共14人,多数都是88后,学过武术的孩子。现在我不仅要养活自己,还要养一帮兄弟,所以压力很大。武行是一个比较危险的职业,受伤难免,每天出工,我们都会先拜菩萨,祈求平安。如果真受伤,演员公会、剧组还有保险公司都会赔偿。”

“我现在有个女朋友,她在义乌,我们准备后年结婚。我还准备往文戏导演发展,去年我拍了几个短片,在大学生电影节反映还不错。因为过去什么都做过,所以我对未来的导演之路很自信。”

场景 横店郑平影视服装工作室

人物 郑平 37岁 横店本地人

影视服装制作

“初中毕业我就开始学裁缝,横店影视城成立之后,有剧组开始找我做戏服,一开始不会,剧组的人就拿样子过来,慢慢地就摸索出来了。刚开始利润很高的,因为做这行的很少,我记得第一次就挣了一万多,在当时还是蛮多的。”

“现在横店专做戏服的算上我们家一共四家。剧组给设计图样,然后我这边打样,剧组看合适了,我就把样板给下面的厂子,就进行整批制作。厂里专门有人负责绣花、两个人负责缝纫,一套衣服两个人要做一两天,他们的工资是一天100块。一般一年能接2部戏,一个组20来万的制装费,利润大概是30%左右。”

“一件衣服的价格大概在800~2000元不等,但是像范冰冰这样的明星是不在我们这边做的,我听说她都在北京找专门做礼服的师傅做几千上万的戏服。”

“其实做出来的衣服谁穿咱也不知道,就是有时候看电视能认出来,这是我做的衣服,还是挺高兴的。现在一个人做觉得太累。我希望能找到一个合作伙伴,我们这边手工贵,看能不能找到外地的加工厂,有钱大家一起赚嘛!”

场景 横店“明清宫苑”

人物 王兴 24岁 山东济宁人

影视马战演员

来横店3年

“这些都是新疆伊犁马,横店一共有70多匹。几乎每天都有戏,但今天主要给马卸草,待会等通知。我们拍戏说台词、做特技、摔马都是现场定的,根据马上动作危不危险,自己跟副导演谈价钱。”

“我有两匹马,这匹是‘长江2号’,剧组来看马都喜欢高大的,‘长江2号’就是最帅的,它跟了我2年多,是主演马,除此外,还有专门表演下跪的马、卧倒的马。”

“有时候拍戏收工了,没车来拉马,就得自己骑回来,我也想过在草原上狂奔,但没有机会啊。”

场景横店宝岛宾馆《错嫁》剧组化妆间

人物张永平 48岁 吉林人

演员 业余舞蹈指导

来横店半年

“我以前是救护车司机,18岁就开始跳舞了,找个空地,有个录音机就跳舞。后来下岗了,在北京给剧组开车啊、做生活制片啊,干了8年。”

“去年11月跟剧组公司有点摩擦,我觉得北京呆着也没啥意义,横店的剧组比较多,就想到横店来发展。”

“他们知道我会跳舞,有时候戏中有些跳舞的镜头,就叫我指导指导,摆一些花形啊,要有镜头感的,好看的。”

“我准备在这边呆两三年,还是回北京。这边吃的贵,市场卖的东西也比北京贵。”

场景 横店“清明上河图”入口

人物 冯中全 60岁 湖南怀化人

三轮车夫

来横店11年

“家里房子被烧了,只能借点钱出来打工,之前在厂子做,去年出来开三轮车,现在就想回家建房子,但是钞票还没存起来。”

“在这里我一天能赚五六十块钱,不过这边生活费高,老家虽然消费低,但没什么活干。”

“我们不怎么聊明星。去年唐国强坐我的车,我不知道是唐国强,就看着脸熟,后来别人说那是唐国强,他给了30块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