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从就业探究理工科大学生培养模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从就业探究理工科大学生培养模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近些年来,随着大学生招生规模的扩大,同时受一些来自于体制、社会和学校等方面的影响,大学生就业问题变得越发突出。总结了在这种新形势下理工科大学生存在的就业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并探讨理工科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就业;理工科大学生;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2-0323-02

随着高等学校大学生就业体制的转变和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凸现,就业问题也成为高等学校学生工作的一件大事。同时,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化”教育模式向“大众化”教育模式的转化,为实现“大众化”教育的要求,高校的招生比例迅速增大、毕业生数量迅速增加,致使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由社会、高校、用人单位和就业中心四个支点构建的就业市场以及高校毕业生也在这种新形势下遇到了新的问题,这就引起了我们对大学生就业的思考,也更进一步引发了对大学生尤其是理工科大学学生培养模式的探讨。

一、新形势下存在的问题

1.毕业生盲目趋众心理严重,缺乏与时俱进的灵变态度

在我们的招聘会现场经常可以看到在某些单位前人员拥挤不堪,而有些企业却无人问津,这主要是由于学生缺乏对自己个人的职业设计,盲目从众造成的。其实求职不必扎堆,随着技术工人的大量短缺,工资也会“物以稀为贵”。目前在就业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是市场规则,用人单位选择人才已逐步趋向理智化、现实化,而学生就业与时俱进的灵便态度和个性化的职业设计也已成为今后择业的首要规则。

2.毕业生就业理想有所偏颇

一些高校毕业生择业观念存在偏差,认为到大中沿海城市及经济发达地区就业才可以体现自身价值,而自愿到我国政策有所倾斜及倡导的西部和东北老工业基地就业的确是空乏其人,再加上部分学生缺乏艰苦创业、自主择业的思想,严重影响了他们毕业后的就业。

3.毕业生对自身定位不准确,盲目跳槽

在对高校毕业生职业道德的综合评价中,对百家企业问卷调查的结果表明:90%以上的企业认为高校毕业生的最大缺点就是“不愿意做基层一线工作”,同时“盲目频繁跳槽”[1]。在与用人单位的交流中,也可以看出:对自身实际情况定位不准,认为有本科文凭就不愿到基层工作”;不了解社会,考虑和处理问题脱离实际情况,依赖性强已成为现在高校毕业生的两大弱点。

4.理工科学生人文知识明显薄弱

现代企业越来越青睐“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而在对理工科院校的调查中,仅有37.64%的学生具有“较好的人文知识”,67.54%的人没有系统读过一部文学名著,这不能不从一个侧面体现出理工科学生在人文知识方面的薄弱。不具备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管理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适应社会能力,也成为理工科毕业生在就业过程包括今后工作的一个瓶颈。

二、发展建议

1.就业工作者应该与时俱进应对扩招后的毕业生就业

随着高校扩招趋势的发展,毕业生就业形势趋于严峻,在未来几年的时间里,社会的毕业生供需矛盾会更加突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压力也会更大,就业任务更为艰巨,这就要求我们就业工作者跟随时代脚步,采取措施,应对扩招后毕业生就业的严峻形势。

2.教育管理中推进专业与实践、创新与人文、心理与理想等结合指导

首先,专业素质是高校毕业生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也是知识型劳动生产者必备的条件,只有贮存和积累丰富的专业知识,才能在激烈的岗位竞争中实现以博取胜,才会有雄厚的发展潜力,个体才能在未来更好地扩展生存空间[2]。而目前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社会经验要求越来越高,这使得我们在开展专业教育的同时,要注重与实践教育相结合,进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其次,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对理工科毕业生“一专多能”的复合型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要培养出适应未来岗位需求、具有探究精神和较强创造力的一流人才,这就必须加强对大学生人文素质与创新精神的建设与培养。最后,部分毕业生存在自我定位不准确,工作中挫折承受能力不强,就业期望值过高的问题,这就要求就业工作者坚持开展心理教育,帮助他们构建健康的就业心理世界。在开展心理教育的同时,注意将理想教育与之结合起来,有助于实现学生的理想和人生价值。

3.建立反馈体系,了解企业,给学生有力指导

建立往届毕业生就业跟踪、分析、反馈体系,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的需求和现状,对我们的就业指导工作将起到很大的辅助作用。在指导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常常发生一些尴尬的局面,当学生问到这个企业怎么样,今后什么发展方向等问题时往往不能够给学生一个很满意的答复,这主要是我们的跟踪、调研和反馈机制不健全所造成的,所以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将会对毕业生就业工作提供更加有力的指导。

4.加大沟通力度,帮助学生合理定位

由于应届毕业生都是刚刚涉足社会,对就业形势不十分了解,定位的不准确就造成了很多毕业生就业的不理想,为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就业,这就要求我们就业工作者通过讲座、咨询、谈话等多种形式加大沟通力度,了解学生的状况,帮助他们进行合理的定位。

5.将就业指导贯穿于大学过程始终

我们的就业教育大多数都集中在毕业生择业阶段,这就难免造成很多毕业生面对用人单位需求时“望条件兴叹”,责怪自己为什么不早点知道单位需求什么样的人才而来塑造自己,这也为我们的就业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我们要将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整个大学过程而不是面对择业的大四学年。这也就要求各高校设立专门的就业人员来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指导。

6.加大诚信教育力度

市场经济可以说是信用经济,缺乏信用的经济主体在竞争中是没有市场可言的。在全社会都在倡导诚信的大背景下,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也要讲诚信。这就要求我们就业工作者应该加大对毕业生推荐材料真实性的核查工作,同时加大诚信教育的力度,培养他们的诚信意识,不随意毁约,使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形成一个良好的协作伙伴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