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驿路梨花处处开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驿路梨花处处开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写在前面的几句话:

对差生的教育是任何一所学校都无法绕过的障碍,也是任何一个教师终生都要求解的难题。有的教育者嫌差生这名字太刺耳,于是想出诸如“后进生”、“学困生”、“暂时落后的学生”等名字,不管这些煞费苦心想出的名字多么具有人情味,对转化差生起不到一点效果的。如何转化差生呢?这方面的金玉良言实在不胜枚举,也的确给学校和老师们很多启迪。笔者在这里不想“弄斧”,只把自己的一点零碎的见解诉之于方家,敬请指正。

教育的特殊对象分析:

生甲是一个很聪明的学生,但是学习习惯非常不好。上课坐不住凳子,东瞧西看。好出风头,喜欢抢老师的话头,有时,还环顾左右,看是不是有人在注意他!批评轻了,全当耳旁风,批评重了,就会和你翻脸。

生乙性格孤僻,任性,从来不会主动向老师提问题。上课不举手,不发言。考试成绩几乎每次都在最后五名徘徊。而其家长对他的期望值却很高。每次谈起他的孩子都流露出急切的心情。

链接:曾读过一个寓言故事:《一路花香》。故事讲印度有个挑水工用两个水罐给主人挑水,一个水罐完好无损,另一个水罐有一条裂缝。他没有舍弃破水罐,在破水罐一边撒上花种,让破水罐洒下的水滋润出一路鲜花,从而让破水罐的“裂缝”成了美丽的“错误”!真是化腐朽为神奇的妙招啊!

教育实施:教育生甲的一个小故事:又是一节语文课,学习《春》这篇美文。当大家读到“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想前去”时,他冷不丁插了一句:“老师,这句写得不好,'铁一般'太硬了,一点也不美!”此时,全班哗然。我没有批评他,严肃地对他说:“你说话要有根据,你的根据是什么?”“根据嘛,我还没想好……”他有点吞吞吐吐。接着,我面向全班同学说:“让咱们记住甲的话,学完这篇课文再来解决这个问题。”课上到最后,我对生甲说:“感谢你的问题,下节课我们一同解决,相信你会受益匪浅的。”他一脸兴奋。

下课后,我把他叫到办公室,示意他坐下,和老师面对面的交流。我首先表扬了他的聪明,又表扬他上课的很多发言都是深思熟虑过的。他有点不好意思,脸上现出不自然神情。于是,趁热打铁,我对他说:“老师和你约好,以后每堂课你来提至少一个问题。可以直接交给老师,也可以写在黑板上,或者放进班级的电脑里。”他说:“老师,我的问题都是乱说的。还是不要提出来吧!”“你今天的问题就很好,下节课我们要解决的,你要做好准备的。老师希望你认真去做。”“那我试试吧!”“好!咱们一言为定。”

下一节语文课我又适时提出生甲的问题,全班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这一次生甲的发言可是有的放矢,并且彻底了自己的“理论”。完全“站在”了朱自清一边。

这次对生甲的教育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他的“优势”有了用武之地,还真提了不少的问题。可以说,不仅促进他的学习,对班级的学习风气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教育生乙的一个小故事:

说实在的,对生乙的教育使我好长时间内陷入被动的状态。如何打开他的嘴巴,是问题的关键。谈话,聊天,做游戏等等,效果都不明显。

有一天,我看到他正在看一本有关“名人名言”的书。我似乎找到了救命稻草,走向他,把自己的笔记递过去,说:“你帮老师选一则有关勤奋学习助人成功的名言,好吗?”他爽快地答应了,并很快选出一则。“帮老师抄在本子上吧。”

“我的字不好。”他说。“没事,全当给老师的留念吧。”他认真地抄了下来。以后的几天,我经常变换本子让他抄写名言。一天,他给我抄过名言后,我对他说:“老师希望你每天在班级的黑板一侧写一句名言,怎么样?”我看他在犹豫,又对他说:“你可以在下午放学后在写。”他答应了。

以后的几个星期,他天天在黑板上抄写名言。这引起了同学们的注意。一天,他在黑板上抄写了一则名言:“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好多同学理解不到位。我建议他给大家讲讲。他答应了。并且讲得头头是道。以后,讲解名言成了他的“专利”。他终于走出了少言寡语的心理沼泽。

自此以后,他的学习成绩也慢慢地好起来了。他的家长每每谈到这件事都感激不尽。

案例反思:

总理曾反复强调:“教育的公平是社会最大公平。”当然,温总理这句话主要是从公民的受教育权来说的。而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反躬自问:“我对所有的孩子做到一视同仁了吗?我歧视差生了吗?”

最能体现教师公平的教育就是把差生当成“人”进行教育。如何让差生抬起头来做人,如何教育他们,是要动一番脑筋的。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明白地知道:如果用教所有孩子那样的办法来教这些孩子,那么他们不可避免的会学得更差,成为可怜而不幸的人,一辈子受着'什么都不行'这个痛苦的思想的折磨。应当时时刻刻保护这些孩子,因为他们最容易受到伤害。”因此,我在教育差生的时候,从来都是区别对待。每一个差生都是“这一个”,不是“那一个”。“因材施教”这棵有孔夫子手植的常青树永远有着无穷的魅力的。

联系《一路花香》那则寓言故事,我更强烈地感受到:那个挑水工就是灵活运用“因材施教”的好手。联系自己的教育教学现状和教育差生积累的一点经验,我对自己说:“作为一名老师,应该学习那个挑水工的方法,不轻易把有一条裂缝的水罐打入‘另类’;及时撒下花种;营造‘一路花香’的环境。让我的学生永远生活在适意的教育环境中。让教育在‘花香’中芬芳馥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