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90后冲过来了 世界,请接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90后冲过来了 世界,请接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开心网上有一个转帖率极高的帖子:看了本届快男,才知道男人原来是这么可怕的动物。帖子里贴出的全是海选中的快男打扮怪异的图片,阅帖者大多数表示“已被雷至阵亡”。民间争议不断,报刊杂志也连篇累牍――90后快男的典型之一刘著,国内恐怕没有一家主流媒体不曾刊登关于他的话题。90后们气势汹汹地向主流社会发起了进攻,世界将如何接招?

评委

选手太自信,评委不好当

对于“90后来袭”,评委应该是最有感受的一群人。今年的评委席不太好坐,往年的选手对评委的批评通常只能笑纳,就算有那么一刻想站到他们面前高声喊出:草、泥、马,然而话到嘴边却总是咽了下去。90后的孩子们就没这么多顾忌,他们大声说出你想说却没敢说的全部。在快男300进60的突围赛现场,观众们目瞪口呆地发现一个被淘汰的孩子拿着麦在台上走来走去,情绪激动对着评委席指指戳戳,却听不见他说什么――因为导演第一时间耳疾手快地把他的麦切了!

从2003年就开始担当选秀评委的黑楠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今年的选手和评委关系更平等。不像以前的选手,你给他们提意见的时候,他们会很谦虚地说,谢谢老师。今年的选手,就算脸上在谦虚,但还是会有那么一瞬间,流露出不以为然的神色。”原因是,“其实他们自己心里很有数,未必听你的”。

“心里很有数”很可能是来自于对自己风格的把握能力,90后被全民考级浪潮逼得从小就打下了音乐教育的良好基础,被强撵着学的钢琴、小提琴、萨克斯等等不是白学的,可以观察到的是,今年的原创特别多。“有几位的吉他,弹得比我要好,还有一位的萨克斯,那可比肯尼金那个时候现代化多了。”所以,90后似乎的确有资格把傲气写在脸上。

“小众化”是黑楠对选手的第二个印象,“有些选手唱的歌,别说观众没听过,连我们评委都没听过”。很多90后选手已经不是“谁红听谁,谁红唱谁”的阶段,他们有自己独立的欣赏趣味。不过,这种选歌的独特性可能到了总决赛时已经荡然无存,去年记者采访龙丹妮时,她毫不讳言,总决赛曲目只有20%-30%由选手本人决定,其他都是由导演组代为选歌,选手的个人趣味很难得到尊重,最后,也可能只有“泯然众人矣”。

因此,黑楠并不看好今年选秀可以选出来一个成功的90后。“有没有王者之气,60强阶段应该就能看出来了。今年选手素质不错,但至今不觉得有人像当年张含韵、李宇春一样,早早就知道她肯定是王者。”制约选手成功的原因,“电视媒体也被称为是爷爷奶奶的媒体(据湖南卫视去年的收视报告,23岁以下观众的收视份额不到24%,34岁以上的收视份额却高达48.8%)。那些有权决定广告投放的收视人群是电视台最看重的,选手越小众,就越难以在这个平台上得以发挥”,听上去很像“先进生产力和落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资深观众

选秀粉一辈子只能做一次,我们都完成了

今年比赛尚未进入白热化状态,在几乎所有过往选秀明星的百度贴吧里都已早早挂出“免谈今年选秀”的告示,甚至有选手贴吧的规定严苛到,“不许用原ID去其他贴吧谈论新赛季选手,欢迎大家踊跃揭发违规ID,一旦揭发,本贴吧永远封禁。”以“如果爱,请深爱”为总训的选秀粉里,“忠诚度”是考核其粉丝业绩的首要标准,“爬墙”成了不可饶恕的罪过。君不见著名玉米绿妖,在2006年时曾因为在博客上发表了几篇支持尚雯婕的文章,而遭到玉米围攻。

台上有不停参加各类选秀节目的选手,被称为“选秀回锅肉”。台下年年看选秀的观众,也很容易变成“选秀老油条”。这些观众如今以极轻佻的目光看待选秀,目标是“今年我要做一个颜控”、“今年我要努力混成一个职粉”,他们对选手的支持热情在前几年已经支付完毕。新比赛的意义对于他们来说,是不断刺激他们回忆曾经让自己呕心沥血的那个偶像那届比赛,“再也回不到2007了”,诸如此类的感慨,时有耳闻。“这种情感比爱情还极端,奉献过一次之后就会变得轻薄。之后看选秀,就很想证明自己纵意花丛,却片叶不沾身”,一位接受采访的资深选秀粉如是说,她表示自己年年看选秀,但觉得一年比一年没意思,90后的选手对他们这一拨人而言没什么吸引力。

“选秀能激起观众的情感,不是因为那个人帅或者歌唱得好舞跳得好,而是他能唤起你的某种情结”,以70后、80后为收视主体的选秀观众,只喜欢符合他们已经趋于固化的审美趣味的选手。这位80后观众,她对90后抱着不信任的态度:“要知道最强烈的情感不是来自自己的记忆。90后有能力唤起我们的这种情感吗?”选秀这个舞台已然饱和,90后是时候另寻出路了。

广告商

90后我们更考虑网络红人

无论看他们多不顺眼,世界也迟早是90后的。对于90后终将取代80后我们并不怀疑,唯一的问题在于,90后何时接班?以什么方式?市场什么时候会以他们的趣味为导向?

唱片俨然是倒掉了,有人怀疑未来的CD会是买一赠一的赠品,演出没有商业赞助也是万万不行的。眼见着歌星的市场价值一日日低过影星,那么以选秀出道而必然背上歌手身份的这些90后们,他们的商业价值何在?在某家公关公司任职客户总监的孙先生眼里,由曾轶可、刘著领军的90后,其社会形象还和“话题”、“争议”、“怪”这样的关键词联系在一起。“代言是分层次的,虽然企业代言这块儿目前尚没到可以启用90后的阶段,但网络上炒炒话题,活动找一两个拉拉人气,这还是行的”,但问题是,“这种争议人物每隔几个月就刷新一次,这几个月可以靠一时的话题争些活干,未来呢?”他还羞愧地透露,“我上个月给客户推荐刘著做活动,他们说我太低俗了”。

奥美创意总监邱先生听记者提到曾轶可,就自然接话道,“哦,曾哥”。在他眼里,知名度不是他为客户推荐代言人时考虑的首要问题。“资金比较充裕的客户,我们的确会向他们推荐知名度更高的明星。使用知名度不那么高的艺人也有好处,如果是我们发掘了一个艺人,让他和品牌双赢,我们会更有成就感。”年龄也不是问题,“主要还是要看明星的个人形象和品牌的内涵是否一致。”运动鞋、碳酸饮料、服装都有可能起用更年轻的明星,但对90后的考虑仍需慎重,“我观察的90后,未必会认同名人代言的产品。他们可能不那么需要偶像,并且他们根本不看电视。如果要用90后做代言,我更愿意考虑一些网络名人,通过病毒视频、微博互动这样的方式去传播。”甚至,邱先生还注意到了90后们流行的“后宫游戏”,觉得针对90后,通过这种方式推广也好过在电视上大砸广告。

结语:

上个世纪80年代初,在90后们尚未被孕育的时代,当时20岁的诗人李亚伟就写了一首诗,《二十岁》,简直应该被快男花儿在舞台上大声朗诵,因为这是更切中要害的号角。

听着吧,世界,女人,21岁或者老大哥、老大姐等其他什么老玩意

我扛着旗帜,

发一声呐喊飞舞着铜锤带着百多斤情诗冲来了

我的后面是调皮的读者,打铁匠和大脚农妇。

―《二十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