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从孩子的视角进行有效的语言沟通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从孩子的视角进行有效的语言沟通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问题的提出

语言学家研究表明:3~6岁的幼儿正处在语言的敏感时期。他们能听懂大人说的大部分语言,他们掌握的语言大部分是通过没有外界压力的自然观察和模仿而得来的,他们缺乏语言的识别能力。而他们的心理也处于脆弱和敏感期,有的孩子还具有较强的叛逆心理。如果幼儿园的老师没有掌握好良好的教学语言沟通技巧,将无法达成工作目标,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幼儿的语言也得不到正确的发展。

二、目前幼儿园教师教学语言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⒈存在的问题

⑴控制性痕迹明显。即在幼儿园教学活动开展前,教师心中早已有了完美的答案,并“决心”快速引导幼儿走向预定的终点。教师也不会多听一听幼儿的想法,却为了尽快完成教学任务,急于将所谓的标准答案抛给幼儿。在这种封闭、沉闷的环境里,幼儿几乎没有自主性,更谈不上创造性的激发。这种控制性的教学语言无法达成师幼间思想、精神的“交往与对话”。

⑵实效性表现欠缺。教学语言作为幼儿教师最主要的教学手段,应该是清楚、明白、精确,同时又能够充分启发幼儿的思维。然而,受幼儿园教师自身语言素养的限制,仍存在着许多有效性不足甚至是无效、消极的教学语言,其实效性遭遇挑战。

⑶情感性投入不足。感情是沟通心灵的桥梁,富有情感的教学语言,不仅影响幼儿的心灵,还会影响他们人格结构的形成。然而,在实际的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教师缺乏情感的“冷冰冰”的教学语言却屡见不鲜:“你给我过来!怎么这么没教养啊?!我今天就要把你变掉!(这是老师在班上惩罚不听话幼儿的一种方式)把你变成空气(开始念咒……)。”

雅斯贝尔斯指出:“教育不能无视学生的现实处境和精神状况,而认为自己比学生优越,对学生耳提面命,不能与学生平等相待,不能向学生敞开自己的心扉。”教育追求的应该是精神与灵魂的交流与沟通,然而审视上述案例的教学场景,我们不禁要问:教师最基本的职业道德素质与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在哪里?教师对学生、对教育事业的情与爱又在哪里?当幼儿犯错的时候,教师教学语言情感性、人文性的缺失均被暴露无遗。“你给我过来!怎么这么没教养啊?!”“一滴到嘴巴里你就会死掉,马上死掉!”教师冰冷的违背师德的诅咒与惩罚,像一把利剑严重刺伤了幼儿的自尊心。

我们应有效地关注存在的问题,以期提高教师的教学口语素养,为更加有效的幼儿园教学活动服务。

⒈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⑴教学理念陈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第三部分第九条要求:“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重新给幼儿教师的角色进行了定位,教师应成为幼儿发展的促进者,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富有个性的发展。而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我们教师承担的角色一直是“传道、授业、解惑也”。这种以“传授者”为主的教育方式,也极大地束缚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其实让孩子清楚说出想说的话,敢于与人交谈,这就是幼儿园语言教育的总目标所要求的,而我们有的老师却放不开,怕孩子出错,怕课堂驾驭不了,怕教学任务不能完成等,患得患失,其结果导致孩子对老师有畏惧心,不敢说,缺乏自信心。久而久之不想说,师生之间不能达成交流,孩子的语言得不到有效的发展。

语言素养浅薄。受社会浮躁之风影响,有的老师不能抵挡一些诱惑,不能静下心来多读书,读一些中外名篇著作,积累和锤炼自己的语言,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和语言素养。导致在教学中不能用孩子听得懂的语言,简洁、明白、精确、具有启发性地表达。特别是涉及科学领域的活动,不能用孩子理解的语言,科学、准确、有效地表达,废话连篇,不得要领。消极的教学语言,不能达成有效的教学课堂。

⑶师德修养欠缺。幼儿教师的服务对象一般是3~6岁的幼儿,幼儿园的工作繁重、琐碎、单调。教师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甚至是心理问题。所以幼儿教师更应该加强师德修养和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必须具备“四心”,即爱心、细心、耐心、责任心。而爱心是根本。如果一名幼儿园教师有了爱心,就会对自己的职业充满激情,就会主动自觉地进行专业学习,努力提高业务水平,细心、耐心去关怀、呵护每位幼儿,就会和孩子们融为一体,就不会用恶语斥责、伤害孩子。“恶语伤人六月寒”,更何况是那洁白无瑕,稚嫩幼小的心灵。

三、 对策和技巧

⒈ 研究孩子,以孩子为中心,展开口语教学

当代著名儿童教育家孙瑞雪说:当儿童5岁时,对语言里的概念和不知的词汇就格外敏感,他们非常善于在一句话里,准确地把某一概念捡选出来。比如,在读书时,读到《白雪公主》,他们会问:“人生是什么?”“什么是幸福?”读到《美人鱼》他们会问:“灵魂是什么?”平时说话,他们也常常会捡选一个词或是概念来问你。例如,孩子问:“老师,什么是自律?”“什么是幸福?”针对孩子的这些特点,老师在教学别注重准确、耐心地给孩子解释这些词语,并创设一定的语言环境,让孩子模仿、运用这些词语。

儿童对语词的使用和解释来自真实的生活,来自语言环境,来自自身体验和语言的配对,来自听老师家长阅读时对自己内在的体悟,来自同伴,来自自由地使用语言,来自成人的语言环境,尤其来自教师和父母。当教师和父母的语言简明准确时,孩子就有了发展语言的环境。然后就是自由,在自由中,放松的儿童可以感受自己、感受他人、感受环境,捕捉可以准确表达的声音,并马上表达出来。当儿童可以自由的表达时,那声音就不是语言本身了,它就伴随着力量、真实和深刻,这样孩子的语言能力就很好。

案例:(T代表老师,C代表孩子)这是一堂幼儿园音乐活动课:

T:谁愿意来说一说,听完这首曲子有什么感觉?

C:很温柔、很甜蜜、很美……

C:很感动。

T:(惊讶)很感动,那你能说说因为什么而感动吗?

C:(不语,或许还没有想好该如何将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

T:哦,还没想好是吗?那你先想一下,等一下想好了再告诉老师好吗?

C:(点头)

T:好,那谁愿意再来说一说,在这首曲子里你听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