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汤包/点心滋味长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汤包/点心滋味长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汤 包

文/梁实秋

说起玉华台,这个馆子来头不小,是东堂子胡同杨家的厨子出来经营掌勺。他的手艺高强,名作很多,所做的汤包,是故都的独门绝活。

包子算得什么,何地无之?但是风味各有不同。上海沈大成、北万馨、五芳斋所供应的早点汤包,是令人难忘的一种。包子小,小到只好一口一个,但是每个都包得俏式,小蒸笼里垫着松针(可惜松针时常是用得太久了一些),有卖相。名为汤包,实际上包子里面并没有多少汤汁。倒是外附一碗清汤,表面上浮着七条八条的蛋皮丝,有人把包子丢在汤里再吃,成为名副其实的汤包了。这种小汤包馅子固然不恶,妙处却在包子皮,半发半不发,薄厚适度,制作上颇有技巧。台北也有人仿制上海式的汤包,得其仿佛,已经很难得了。

天津包子也是远近驰名的,尤其是狗不理的字号十分响亮。其实不一定要到狗不理去,搭平津火车一到天津西站就有一群贩卖包子的高举笼屉到车窗前,伸胳膊就可以买几个包子。包子是扁扁的,里面确有比一般为多的汤汁,汤汁中有几块碎肉葱花。有人到铺子里吃包子,才出笼的,包子里的汤汁曾有烫了脊背的故事,因为包子咬破,汤汁外溢,流到手掌上,一举手乃顺着胳膊流到脊背。不知道是否真有其事,不过天津包子确是汤汁多,吃的时候要小心,不烫到自己的脊背,至少可以溅到同桌食客的脸上。相传的一个笑话:两个不相识的人据一张桌子吃包子,其中一位一口咬下去,包子里的一股汤汁直飙过去,把对面客人喷了个满脸花。肇事的这一位并未觉察,低头猛吃。对面那一位很沉得住气,不动声色。堂倌在一旁看不下去,赶快拧了一个热手巾送了过去,客徐曰:“不忙,他还有两个包子没吃完哩。”

玉华台的汤包才是真正的含着一汪子汤。一笼屉里放七八个包子,连笼屉上桌,热气腾腾,包子底下垫着一块蒸笼布。包子扁扁的塌在蒸笼布上。取食的时候要眼明手快,抓住包子的皱褶处猛然提起。包子皮骤然下坠,像是被婴儿吮瘪了的一样,趁包子没有破裂赶快放进自己的碟中,轻轻咬破包子皮,把其中的汤汁吸饮下肚,然后再吃包子的空皮。没有经验的人,看着笼里的包子,又怕烫手,又怕弄破包子皮,犹犹豫豫,结果大概是皮破汤流,一塌糊涂。有时候堂倌代为抓取。其实吃这种包子,其乐趣一大部分就在那一抓一吸之间。包子皮是烫面的,比烫面饺的面还要稍硬一点,否则包不住汤。那汤原是肉汁冻子,打进肉皮一起煮成的,所以才能凝结成为包子馅。汤里面可以看得见一些碎肉渣子。这样的汤味道不会太好。我不太懂,要喝汤为什么一定要灌在包子里然后再喝。

点心滋味

文/王志坚

鲁迅喜欢吃零食糕饼糖果,这在他的日记中是屡见不鲜的。羊羹是日本点心,相当于中国的豆沙糖,是鲁迅在日本留学时最喜欢吃的糕饼。回国后,还曾托人去带。《癸丑日记》(1913)五月二日记云:“午后得羽太家寄来羊羹一匣,与同人分食大半。”

鲁迅喜欢吃点心是和他工作时间都在午夜前后有关。但他很少吃高级点心,通常是蜜糖浆粘的满族点心“萨其马”。“萨其马”不过分甜,而柔中带脆,香美可口,价格又廉,鲁迅除了自己吃,也常用来待客。鲁迅有胃病,油炸点心趁热吃对有胃病的人是很适宜的,故鲁迅对油炸食物有嗜好。据说在北京时朱安夫人常常制作白薯切片,和以鸡蛋、白粉,然后油炸,香甜可口,鲁迅很爱吃。这种制法不见于任何菜谱,被人戏称为“鲁迅饼”。

在面食之乡的山西,有一种叫“闻喜煮饼”的名吃,被誉为山西“饼点之王”。闻喜煮饼是一种油炸的点心,形似圆月,由于外皮粘满白芝麻,所以外观是白色。掰开两半,可拉出一缕缕金丝,吃到嘴里,酥沙松软,甜而不腻,食后有一种松柏的余香。鲁迅喜欢吃北方面食,自然也喜欢吃这种饼,还将它写入小说《彷徨孤独者》之中:“我提着两包闻喜产的煮饼去看友人。”闻喜煮饼随着鲁迅的小说,更加声名远播。

“玉洁冰清品自高,甜酸爽韧领;仙泉淘得琼浆白,蒸出岭南第一糕。”这是颂赞广东省顺德市伦教镇糕点的诗句。“伦教糕”早在明代已远近闻名,鲁迅1935年4月在上海所写的《弄堂生意古今谈》曾说到此糕。镇上制作伦教糕的人家及作坊不在少数,最著名的当数华丰桥旁的一家。这家主人把房建在一方巨石上面,这石上还有孔,汩汩流水从不间断。主人取孔中清水洗糖濯米,故而制出的糕点特别香甜可口。大凡船家在此停泊,总是指名要先买他家的糕点。鲁迅在上海亭子间写的《零食》杂文,又一次谈到上海市面上出售的“桂花白糖伦教糕”,说它已经一改原来的纯粹白糕,成为红白两种,白色是桂花糕,红色则为玫瑰糕,可见鲁迅对这种小食品十分熟知。江苏南通人季天复曾在北洋政府参谋本部任军职,在北京有幸与在教育部任佥事的鲁迅相识,特送去南通特产“嵌桃麻糕”,鲁迅吃后感觉其美味名不虚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