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析基于生态理念的大学校园绿地设计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析基于生态理念的大学校园绿地设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通过对大学校园绿地规划设计实践与研究,提出在新校区建设与老校区绿化改造过程中,运用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充分认识绿地的生态及教育作用。在大学校园中,合理规划设计绿地,有益于改善校园环境,有益于师生的身心健康,也有益于学校形象维护。

关键词:大学校园;绿地设计;生态理念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6-0127-02

我国高等教育经过十多年的跨越式发展,大学校园已不再简单是保障教学科研的场所,作为城市环境的一部分,大学校园拥有着自己相对独立的生态形态,它具有传承文明和培养人才的作用,同时也是城市的后花园。应该以生态理念为指导,充分发挥园林景观服务教学、师生乃至社会大众的作用,而在校园绿化中,绿地无疑是学生最爱去的地方,其具有的独特作用也是校园其他绿化景观无法替代的。

一、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的生态理念

生态学最早由德国生物学家海克尔于1866年提出。即强调植物、动物和人类之间及其与它们所生存的环境之间的一种动态平衡的共生共荣关系。生态观,即关于人类自身之间及其与自然界之间的一种系统关系的根本看法和总的观点。大学生作为社会生态系统中的一因子,应科学对待人生环境,学会主动调节个人与他人关系、个人与社会关系、个人与自然关系。随着一年四季的更替,花草树木形态与色彩的不断变幻,人们也在不知不觉中感知到生命的变幻。长时间在绿地中学习徜徉,会使学生无形中被绿色生态所熏陶。同时,一片片的绿也地使大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精神受到鼓舞,而全身心地去投入工作与学习。同时通过平日的接触也让自身认识到植物与人类密不可分的关系,理解自然万物都有自己的生命形态,都有自己的生命价值,从而促成大学生形成较为成熟的生态理念。

二、净化空气、调节气候

花草可以净化空气。由于花草可以阻碍空气中较大的灰尘颗粒使其降于地面,还有一些花草又能吸收大量的飘尘。蒙尘的花草经雨水冲刷后又能恢复阻滞尘埃的作用,从而净化了空气。据统计,在夏季大面积的绿地能吸收60%~70%的光能和80%辐射能,例如笔者工作的浙江农林大学,由于有着较大面积的校园绿地,在夏季气温比相隔仅2公里的临安市区要低4~6℃。另外,根据观测,附近600米范围内的空气湿度可由10.5米宽的路绿化带提高8%左右。

三、降低噪声、抵抗污染

据测,能使人产生头疼、消化不良、神经衰弱、高血压等不适反应的噪音是70分贝以上。绿色植物有吸收声波的作用。据测,40米宽的绿化带可降低噪声6~8分贝。这一点对于仍然处于闹市区的大学校园意义尤为重要,大面积绿地的存在可以给师生营造一个相对安静的教学科研环境。同时,园林植物中很多品种还可以吸附有害气体。如有较强的抗二氧化硫的能力的银杏、丁香、桂花等,而水杉、雪松对二氧化硫敏感。目前我国大学校园绿地景观建设中还存在若干非常突出的问题。一方面,虽然现在很多大学在建设新校区或者改造老校区的时候都提出要“以人为本”,重视绿化景观规划设计,但由于领导认知等方面的原因,始终把绿化作为建筑物的点缀,在建大楼方面往往是一掷千金,在绿化方面却是能省则省。造成建成后的广场、草坪往往被闲置,即使有座椅的地方也难以让人们停留。户外场所无法让学生停留,也就起不到什么作用。另一方面,绿化景观同质化现象严重,普遍缺乏生机和活力。单一的植物配置,缺乏空间层次;同质化的新校区规划忽略了不同大学自身的文化传承与师生需求。在新校区建设过程中,为了建高楼,修大马路,对于校区原有的山地和水域破坏不小,甚至将山体推平,将水域填平。即便是一些高校予以保留,也往往是缺乏管理,任其杂草丛生。面对越来越大的校园,越来越高的教学楼,学生们课余时间是选择在校园绿地中大声的朗读英语还是在宿舍里上网?和谐生态的校园绿地不仅影响着校园环境,也影响着学生的情绪。这就需要以生态理念为主导,认真分析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四、高校绿地规划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1.以学校总规划为指导的原则。高校校园绿地规划应作为校园总规划的子规划加以编制,根据校园的总体布局、建筑风格、主要建筑的位置、路网的布置等,以风格功能一致为前提,根据植物功能的不同去合理进行规划建设。要根据大学校园所处的气候、环境、地理、自然条件加以综合考虑。另外还要特别重视高校自身所拥有的历史、文化传承,须知大学校园文化才是大学的魅力所在,切莫在建设中盲目追求现代、豪华,丢掉了大学的灵魂与特色。要对生活功能、规律进行综合分析,对人文、历史与自然条件进行系统研究,运用科技而不是迷信科技,要知道最好的生态就是自然本身。

2.崇尚自然、因地制宜原则。摈弃不按自然规律粗暴改造自然的传统模式,按照崇尚自然、尊重自然的模式,真正去因地制宜,在原有地形、地貌的基础上,水域和植被要尽量保留。浙江农林大学在建设新校区的过程中就充分利用三面环山的背景,以一湖两渠为水系,建成了“两园合一(校园和植物园)”的生态化校园,其最重要的原则之一就是充分保护原有生态的完整性,把建筑“种”在校园中,强调自然保护和生态平衡,依托自身的环境条件,营造出特别的校园自然环境,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3.以人为本、注重传承的原则。一所能培养出“个性化”学生的大学,必然拥有个性化的校园文化。不同的大学园,不仅学科布局有很大不同,其办学也必然有着浓郁的地域特色,这一点即便是全国性的综合性大学也不例外。大学校园生态绿地景观的研究,要以当地的文化传统为前提。大学校园与所在城市是一体的,是城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校园绿化范围也是整个城市的一部分。离开地域文化、离开大学自身的文化传承来谈绿化的共用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校园生态绿地的设计规划也要吸收人文景观,从全面的审美角度来找到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点。

4.生态多样、可持续发展原则。规划时主要以植物造景为主,各种植被多层次复式绿化,一方面要保护生态环境,另一方面也要重视起实效性。高校校园文化的形成是一个不断传承与创新的过程,在建设绿化景观时一定要具有相当的前瞻性和预见性,尽量避免给后人留下不可修改的败笔。一方面对于原有生态环境较好的校园,要将原有的生态环境充分融入校园景观中,充分保护原有生态,避免物种单一造成的生态退化;另一方面,对于原有生态环境不好的校园,要重点营造完整、自然的生态环境,注重环境的自我修复功能,营造动植物生态分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环境。

5.经济性原则。目前高校经费的来源,己由国家包干转变为多渠道筹集。但这仍不能满足大学快速发展的需要,要在开始规划建设时将需要投入的资金还有后期维护的资金以及经济效益做比对。经济性并不是简单地降低单位造价和控制总投资,应树立效益设计的理念,统筹规划校内绿地用地指标,选定各项绿地的用地范围,使校园园林绿地的结构和布局形式合理化。少用或不用珍稀植物品种,主动节约能源、材料、人力和资金,并进行绿化效益的估算等措施,在确保景观生态性和功能性完整的情况下减少建设和养护费用。

参考文献:

[1]卞阿娜,甘永洪,方份.大学校园绿化探析[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

[2]张智宏.大学校园绿地空间使用状况评价——以中国农业大学东校园为例[D].中国农业大学,2004.

[3]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教育建筑学术委员会.当代大学校园规划与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