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试论思政教育情感课堂的构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试论思政教育情感课堂的构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当前高职院校学生较大程度地出现了对思政教育淡漠甚至排斥的现象,基于这种现状,思政教育工作者要激发学生对思政课的兴趣,触动其心灵,真正达到教育目的,情感教育无疑是一种有效方式。

关键词: 情感教育法 高校思政教学

著名教育学家夏丏尊曾经说:“没有情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1]可见,没有情感的教育,相当于失去了教育的灵魂,是无法收到良好的教育成效的。而长期以来,高校思政教学重视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忽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必然使得学生对这样的课程难以产生情感共鸣,激发不起学习的兴趣,进而出现老师教得痛苦,学生学得厌恶的状况。而事实上,思政课不仅仅是一门理论课程,其情感内涵也是极其丰富的。可以说,情感教育恰恰是思政理论课教学的重要内容,教育者唯有以情感交流带动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使情感成为学生主动学习、自我发展的内驱力,才能够实现教与学的良性互动,理情交融,从而增强教学效果。因此在当前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中,探索运用情感教育法,对于大学生调整其状态,树立积极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么作为两课教师如何构建情感课堂呢?笔者试从以下方面进行阐述。

一、认真研究教学内容,创造情感氛围

教师在课前,充分备好情感课是构建情感课堂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在备课过程中,要善于发掘有情感因素的教学内容,对其进行加工、提炼和渲染,把原本理论性强的内容生动地展示出来。从而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以情感上的感染,使学生在接受认知信息的同时接受相应情感因素的影响,达到以情生情、以情促知、知情共育的效果。教师通过各种途径创造情感教育的氛围必须把握好以下环节:

(一)找寻恰当的渲染情感的材料。材料的选择对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恰当的情感材料确实可以以情动人,以情感人,激发真情。在进行材料选择时,材料可以是教材中的,也可以是基于教材的情感基调,适合渲染情感的材料或视频,并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其中的情感,以便真正把握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因素。在备情感性因素方面的课时,教师要把握一点:要让学生为教学内容所打动,自己必须首先被这种情感打动、感染,才能够做到以情激情,以情传情。比如教学爱国主义时,如果教师老生常谈讲爱国主义及其含义,学生会觉得乏味而没有新意。于是笔者选择了一则新闻视频导入,描述2011年中国政府高效及时从利比亚撤侨,确保中国在利比亚公民安全回到祖国,待这段视频播完,学生自然油然地产生一种强大国家是每一个国民的有利依靠,并且进一步得到这样的体会:爱国不仅仅是国家需要我们去爱,而是我们需要去爱国,因为爱国、强国最终受益的是每一个中国人自己。经过这样的材料渲染,加上教育者自身爱国情绪的融入,学生的爱国情感很自然就得到升华,并且这样的情感触动是比较深层次的,从而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用情境来烘托教学内容中的情感气氛。教师为配合教学内容,可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创设某种教学情境,以使学生更好地被带入到课堂内容中去。教师可以使用音乐渲染情境、图画再现情境、语言描绘情境等具体方法。例如:大一新生第一节思政课,为了激发新生对新生活的美好憧憬,也为了让他们更好地进入教学主题,笔者在课前就播放《超越梦想》这首音乐,学生听着音乐进入课堂,很快就被带入到一种积极的情绪中去,为接下来的教学做情感铺垫。再比如,在讲到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及中国的三次思想大解放的时候,用一段MV再现中国从1978年~2008年的重要事件,让学生在观看过程中思绪万千并体验到中国人解放思想带来的生活变迁及我国改革开放取得的辉煌成就,从而充分调动情绪,收到显著的教学效果。因此,思政教师可以通过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找寻合适的情感渲染方式,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用丰富的语言艺术来传递出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两课的感召力、说服力来自于教师的语言力度、语言技巧、语言风采,教师应充分运用语气上的轻重、舒缓、快慢等进行教学,将对教材的理解通过语言恰到好处、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老师饱满的激情牵动着学生丰富而敏感的情感,达到师生情感共鸣,而动了“真情”的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将随之迸发出来,可谓“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这一环节要求教师做到:教师本身要在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基础上不断提高言语修养水平,真正做到遣词造句传情达意;教师言语表达的情感要真挚感人,而不是无病,矫揉造作,要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感动学生。

(四)重视情感教育运用后的课堂留白。一副好的艺术作品通过留白更能够给欣赏者带来美的感受和想象空间,课堂教学同样也是如此。教师的语言情感渲染固然重要,但是有的时候留下一定的课堂时间给学生静静体会和思考,效果更佳。比如,在讲社会公德时,笔者在结束时使用了“小悦悦事件”这一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新闻报道,在学生看了那段网络视频之后,给了几分钟的静默时间,让他们在内心积聚道德力量,最后以“你觉得这个社会缺了什么”为问题结束课程,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得以延续至课堂之外。

当然,有些教学内容本身并不含情感因素,对这些教学内容怎么处理呢?从情感教学的角度看,教师应尽可能从外部赋予它以某些情感色彩,让学生在接受这些教学内容时,也会受到感染,有助于增强学习热情。

二、加强师生互动,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能否有效地进行情感教育,师生之间的关系十分重要,而师生之间和谐友爱关系的形成要求教师与学生进行充分的情感交流。

首先教师应注意角色的变换。教师应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和指导者。传统意义上被认为是知识传授者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在教学活动中有效互动,构建“和谐”课堂既是一种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又是一个动态的优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无论对于学生还是老师都是一种享受。在课堂教学探索中,笔者发现,但凡成功的课堂教学,都脱离不了有效积极的师生互动,而这种良性的互动,又必然是建立在老师以一个与学生平等身份共同参与交流的基础上的。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决定了他们对平等的渴求,所以,教师要转变角色,抱着与学生共同学习的心态,以体现对学生主体的尊重,这是和谐课堂构建的一个前提。

其次教师能否充分利用课堂以外的时间,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是活跃课堂气氛的重要环节。“课堂教学气氛是在学生需要的基础上,包括师生心境、精神体验和情绪波动及师生间的关系等的情绪情感状态”[2]。教师与学生的几分钟课外沟通交流往往能够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能够更多了解“90后”的所思所想及情感需求。站在他们的角度去理解和思考问题,能够为课堂教学带来更多的启发和对学生有针对性的引导,真正做到备课内容不仅有情,更能“感”人。同时,在与学生课堂外的交流中,每一个教育者都有这样的体会,教师的一句话包括一个眼神,都能够给他们带来心理上的影响,因此对他们渴望被关注的需求给予满足,本身就是构建和谐课堂的有效手段。每节课之前的情感交流都将为整个课堂教学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所以,情感交流的途径是需要每一个教师去拓展的,在信息化社会,可以通过各种电子通讯方式及网络平台加强与学生的互动,真正在课堂课外融入学生之中,从而教学互长。

最后,教师可以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带动学生的主体参与和情感体验。例如通过专题讨论、分组辩论、主题演讲、学生主持课程内容等多种参与性强的模式来进行课程内容的学习交流,学生的情感体验会随着参与度的增强而更加深刻,对于教学内容的接受度也会更高。

三、探索有个人特色的教学模式

大学生已经初步树立价值观,对于教学内容的接受好坏很大程度地决定于对这位教师的喜爱程度。如何成为一个受到学生喜爱的老师,这和教师的个性魅力及独特的教学模式有很大关系。有些教师幽默风趣,有些教师循循善诱,有些教师深入浅出,而学生往往喜欢有独特风格的教学模式。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照本宣科,而要用生动独特的方式把观点传授给学生。除了书本上的框架体系外,教师还可以融入更多自己的观点,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供学生思考,这样既可拓宽学生的视野,又可为自己探索个人特色教学模式奠定基础。据笔者下发给学生的课堂满意度调查问卷的反馈情况发现,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喜欢“具备自己独特见解和观点的老师”。从学生在听课过程中的实际反应来看,每当教师脱离书本、融入自己独特见解的时候,学生总会注意力集中,不论是带来争议还是引起共鸣,都能实现课堂上有效的教学互动,真正达到教育引发思考的目的。这些都充分证明了,思政老师探索独特教学模式,塑造个人教学魅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此,思政老师要不断学习,拓展思维,对事物有多角度的思考,并注重积累,把这种客观理性的观点传递给学生,真正引发学生去深入思考,并逐渐培养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习惯。

总之,情感教学艺术在高校思政教学中有着非常重大的作用,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注重学生情感因素的培养是必由之路和内在要求。思政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以情感教学为先导,利用和创造一切有利条件,努力营造一种有利于讲授的心理氛围,运用多种手段,创设各种情境,以情感教育为契机,以情感人,动情明理,让学生真正喜爱上这门课,也改变思政课枯燥乏味缺乏新意的面貌,让思政课真正焕发活力,展示魅力。

参考文献:

[1]列宁.列宁全集(卷25)[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117.

[2]组嘉禾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与教学创新使用手册[M].中国教育出版社,2010: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