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低年级阅读教学应“多姿多彩”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低年级阅读教学应“多姿多彩”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古语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足以说明多读的好处。但如果只是一味地强调多读,而不教给学生以读书的方法,不注意读书形式的多样化,不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也是不行的。阅读的过程应该是感受快乐、升华情感、领悟知识的过程,特别是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怎样激发他们读书的兴趣,让他们感受读书的快乐,领悟课文的知识、情感呢?这就需要语文老师根据课程安排,结合年段特征,创设“多姿多彩”的阅读教学。结合我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春笋》这篇课文的课堂感受,谈谈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几个“结合”。

一、读与看的结合

《春笋》这篇课文中配了大量的插图,笔直青翠的竹子,嫩生生的春笋,雨后竹林的清新。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先问问学生看到了什么,进而引导学生从看到的竹子、春笋、小草、青山中感受春的勃勃生机;紧接着让学生读课文。这样在学生的脑海里就有了想象的空间,文字不再枯燥了。

二、读与思的结合

边读边思考、边读边想象是阅读的良好习惯。《春笋》这篇课文给了学生们很广阔的想象空间:小春笋冲出了地面,眼前一亮,它们看到了什么?学生眼中的世界多美呀,春雨的温柔,百花的争艳,小草的生机,动物们的欢快,孩子们的嬉戏……学生对课文的想象为课文增添了魅力。

新课标强调指出:“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读书不思考有如“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注意把读书与思考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低年级尤其要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因为想象是发展创造性思维的契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在读出情、读出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想象,这样有利于激活他们的思维,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

三、读与写相结合

写离不开读,读为写打基础。尽管是低年级也要培养学生读写结合的良好习惯。如在低年级重点让学生借助读学会写生动形象的一句话或几句话,为中高年级习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其中写可以是参照某个句式仿写,也可以续写,学完《春笋》这篇课文后,结合课堂上的想象,我布置了一道作业:小春笋冲破泥土,掀翻石块。有了角色的体会,有了兴趣、有了表达的欲望,学生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写出了春天大自然的美,春笋想快快长大的美好愿望等等。

四、读与演相结合

表演给课堂带来了巨大的魅力。在读完第一自然段后,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它们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一个一个从地里冒出来”这句话,我是这样设计的。

要求学生都用双手举过头扮演尖脑袋的春笋,蹲在桌边,一声雷过,开始向上冲,这时我用备课夹压住了一只小春笋的手指,不让他向上长,“钻出地面”的学生哄堂大笑。

师:你的哥哥姐姐们都出来啦,你干吗?

生1:老师,你压着我了!

生2、3、4……:这不是老师,是石头!它,推开它,挺出去……

(生纷纷为他鼓气)

这只小春笋扭动身子向上,用力一顶,“石头”被掀翻了。教室里一阵掌声,叫好声也不绝于耳。

这样一个表演,学生便明白了“冲破、掀翻、冒”这些词的用意,更体会了春笋冲出地面的欢快心情和不怕困难的顽强意志,再读课文,体会更深,语感更切。

五、课内外结合

教学《春笋》这篇课文前后,我们多次从市场上买来春笋。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春笋的“衣服”裹得很紧,浅褐色的“衣服”呈三角形,剥开“衣服”是嫩生生,水润润的笋娃娃。这样的实践活动更为学生理解课文语句埋下了伏笔。课后,我结合地方特点布置了观竹林、寻笋娃娃的活动,学生更是乐此不疲。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社会、家庭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在实践中运用,在运用中提高。教师应将语文课程根植于现实生活中,鼓励学生走进生活,去观察、发现,去创新,以此来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真正把语文课堂与生活“链接”起来。一篇课文提供给学生的只是一个范例,一堂课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又一个起点。教师要让学生带着喜悦与满足离开课堂,怀着激情与好奇投入更为广阔的社会大课堂。这样,教师才是真正实现了从一个“灌输者”到一个“点火者”的角色蜕变;学生,才有可能从一个“接受者”转变为一个“发现者”。

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为读服务,运用多种手段让阅读教学精彩起来,让课堂充实,让知识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