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徐本禹:青春无悔的志愿之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徐本禹:青春无悔的志愿之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本刊曾经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先后四次报道过徐本禹。第一次是在2004年,杂志社派出李海波与黑明两记者,赶赴徐本禹所在的支教地贵州采访。回来后,本刊打破常规,以《徐本禹:从心制造感动》,将徐本禹的事迹用10个版面作为封面专题进行报道,并很快被多家报刊转载,让徐本禹迅速走向全国。

徐本禹出生于山东聊城一个贫穷的农村家庭,父亲是小学老师,母亲是农妇。高中毕业那年,徐本禹考上了位于武汉的华中农业大学。四年后,他以372分的高分考取了本校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如果顺着这条路走下去,今后还可以攻读博士学位,或者出国留学――展现在这个22岁小伙子面前的是令人羡慕的前程。

然而,2003年4月16日,徐本禹却作出了让所有人大吃一惊的决定:放弃攻读研究生的机会,去贵州岩洞小学教书。

他第一次知道狗吊岩是在一年前,他从报纸上读到了一篇报道一所岩洞小学的艰苦与落后的文章,读着读着,徐本禹哭了。他决定要“用自己的方式帮帮这些山洞里的孩子”。徐本禹在校园里开始为岩洞小学募捐,号召大家和他一起利用暑假时间到贵州支教。在华中农业大学团委和他所在的经贸学院支持下,2002年暑假,徐本禹带着募捐来的三大箱子衣服、一口袋书和500元钱,和几个同学坐上了开往贵州的火车。当暑假结束,他们要返城时,孩子们擦着泪眼,不停地问:徐老师,你还会回来吗?“一定会回来的!”――徐本禹郑重回答说。

徐本禹从来没忘自己的承诺。2003年7月16日,他带着3000册图书,再次回到了当时还尚未通电的,贵州省大方县猫场镇狗吊岩岩洞小学,支教一年。由于天天要吃玉米饭、酸汤和辣椒,徐本禹很不适应当地的生活,得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胃病,身体也渐渐消瘦下来;由于孤独和寂寞,徐本禹曾两次睡梦中醒来,泪水打湿了枕巾。在岩洞小学,徐本禹负责五年级一个班所有的课程,一周要上6天的课,每天上课的时间达到8个小时。

但无论多难多苦多寂寞,徐本禹都挺了过来,并坚持了下来。因为徐本禹,学校的学生也增多了。在他到来之前,学生大约是140人,他来后,学生的人数上升到250人左右。

2004年7月,徐本禹来到条件更加艰苦的大方县大水乡大石小学支教一年。为了整理贫困学生资料和好心人捐助的善款和物品,他几乎天天行走在大石小学到大水乡来回14公里的山间小路上。

2005年8月8日,徐本禹的支教生活正式结束。这一天,孩子们流着眼泪,唱歌送别徐老师,“我走之前,学生把亲手采摘的野花送给了我,很多很多,我抱也没有抱完。”

2007年1月,徐本禹再次踏上志愿服务的征程,作为中国青年志愿者赴津巴布韦进行为期一年的志愿服务。2008年8月,徐本禹成为北京奥运会赛会志愿者。

徐本禹说,如果青春再来一次,他还会这样选择。

今天的徐本禹,已经成为团湖北省委学校部副部长兼湖北省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副主任,志愿服务仍然是他生命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我刊关于徐本禹的报道,发表于2004年第22期,题为《徐本禹:从心制造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