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文化产业促进中国社会可持续发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文化产业促进中国社会可持续发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当今之世是工业盛世,也是生态环境之危世。中国经济虽然每年保持远高于世界其他主要国家的发展速率,但大量的能源、原材料的消耗引起污水、废气、粉尘等的排放,造成空气污染、能源短缺、生态环境破坏,在积累物质财富的同时,也提高了生产的经济成本和社会成本。中国经济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除了要解决好已经暴露出来的问题以外,还要不断探求新的经济增长点。

目前,文化产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它以精神活动和精神创造为依托,具有可持续发展特征,它的活力汹涌澎湃,在未来的文化发展中的作用难以估量。文化产业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产业。

一、发展文化产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自从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ECD)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正式提出可持续发展模式以来,中国政府明智地作出了积极的响应,发表了《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申明中国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必须找到一条“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之路,由此,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应运而生。所谓可持续发展,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也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及人与人的和谐。经济、环境和社会是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促进社会普遍和谐,还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与环境,使子孙得以永续发展。可持续发展观要求,坚持发展的可持续性、协调性和公平性。正确处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以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当代人发展与子孙后展的关系,讲求发展公平和分配公平,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决不能以牺牲环境和资源为代价来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决不能以牺牲子孙后代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利益。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强调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我们党长期以来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思想的进一步深化,是立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对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认识的进一步升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战略,就是要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促进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不断推进各项社会事业的共同发展;就是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的工业化道路。在诸多产业中,文化产业是最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产业。与其他主要依靠自然资源求得发展的产业相比,文化产业无疑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朝阳产业,其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不断推动文化创新,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产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二、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特征

在全球已不知不觉、不由自主地追随西方传统工业化文明,而传统工业化对自然的极度剥夺、对人性强力摧残的种种危害已逐渐显露的今天,要坚持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决不能只追求经济增长,而要积极推动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向新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真正把经济发展建立在人口数量控制和质量提高,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生态改善的基础上,达到经济、文化、政治、社会等子系统之间的和谐发展。为此,怎样找到经济、文化、政治、社会子系统的整合点就显得尤为重要。文化产业正是上述四大系统的整合点。

投入少是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特征。文化作为一种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不仅具有事业属性,还具有产业属性。随着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化领域的扩大,文化事业的一些服务也会逐步地进入市场领域,使得部分文化产品具有了商品的特性,其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各个环节都融入到市场经济的大循环中。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后,文化作为一种无形的符号成为社会生产最重要、最基本的要素。在产品的价值构成中,文化所创造的价值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一切的生产活动、经济行为均围绕着“文化”这一核心要素而进行。知识经济以智力资源为重要依托,以人力资本投入为主,以文化为生产要素,进而促进人与社会产品的生产和扩大再生产,使物质产品的价值在知识的作用下能够以几何级数增长,这将深刻地改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文化产业是以文化资源为生产要素,而文化资源从其本质上讲,具有多次开发、反复使用的特点。在众多的资源中,文化资源特别是传统文化资源成本低廉,投入少,回报大。中国有着五千年悠久而丰厚的文化资源,为发展文化产业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优势。挖掘这座文化资源的金矿、富矿,就有可能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产业,并在竞争中占有比较优势。

污染低是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另一特征。文化产业对自然资源的消耗远远低于其他产业,是具有环保特征的“无烟工业”。而其他大部分资源,不仅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将越来越少,而且还在消耗的过程中,排放出大量废气、废水和废渣,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文化产业这种低消耗、低污染、高性能的良性循环,使人类经济发展不再像传统工业经济那样以资源和资金为依托,以对环境的破环为代价,从而大大缓和了“人与自然”、“人与资源”的矛盾,保持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创新性是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第三个特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多层次的文化需求,为了追求经济价值,文化工作者会努力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进行文化创新,生产出多种形式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如果一部作品进行产业化的生产,通过文化工作者的再创造,就会以多种形式进入人们的生活中,可能是书籍、电视、电影,也可能是音像制品、动漫等。中国的花木兰通过美国人的再创造,就变成了适合西方口味的花木兰;中国的《三国演义》通过日本人的创造,又出现了日本版的《三国演义》。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精神和智慧的长期积淀和凝聚,是民族生存的前提和条件,它蕴涵着国家走向未来的一切可持续发展的基因。

文化产业还能促进高科技的创新发展。高科技产业是传递文化的主要物质载体。近年来,现代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创新,对传统的经济与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推动传统媒体不断改造创新、不断向前发展,促进了现代信息技术、传播技术、数字技术、激光技术的广泛应用。文化形式的现代更新使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完美结合,实现经济效益和文化传播的双赢局面。以美国为例,20世纪90年代,图书、音像出版业的发展需求推动了网络技术的应用,网络购物成为现代城市的日常图景。美国的《星球大战》和《侏罗纪公园》等科幻片,为了实现逼真的艺术效果,利用高新科技制作和传播,高新技术和表演艺术完美结合,赢得了世界声誉和巨大的经济价值。美国迪尼斯公司也在文化娱乐业应用高新技术,其风靡全球的动画片也赚取了巨额利润。

文化产业通过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可以产生创造价值、增加就业、刺激消费、涵养税源等作用,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文化产业的形成是人类对未来作出的最优选择,文化产业的进一步繁荣发展,必将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文学院中文系

(责编/赵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