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打捞运河历史 连接运河的现在和未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打捞运河历史 连接运河的现在和未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奔腾不息的大运河,跨越了千年的光阴,从古流到今,书写着延续到现代的风景传奇。美丽运河,是美丽杭州的一个精彩篇章。

流淌不息的大运河,是一部流动的遗产,活着的历史。这条极具历史厚重感的苍茫大河,在政府部门的整治和保护下,焕发着盎然生机,有力地连通着运河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杭州市运河综保委主任李包相对大运河的记忆和关注,可以追溯到他刚参加工作时的1982年。这条河从他身边流过,与他的生活息息相关。而这座城市对运河的综合治理,那个时候已经开始,从未间断。他注视着运河的变化,亲历了运河的综合保护。

杭州因大运河而兴。沿着长约100公里的运河杭州段走,从杭州最繁华、最丰饶的区段中穿越,时间长河中的旧影新景都会在眼前一一浮现,是历史,是风景,是文化,更是城市的血脉。

而当运河申遗成功后,它将吸引更多的来自世界的目光。流淌不息,保护不止,毫无疑问,运河未来的蓝图将更加宏伟壮观。

七次华丽转身“新运河”越来越美

运河的曼妙风光无需多说,沿着运河边的游步道走,看看平静的水面,水中游走的船只,以及从身边掠过的青草绿树,所有的感受都化为一个词:惬意。

曾经在稻香园一带住过的李包相,以前经常会沿着运河的游步道散步,从稻香园一直散步到大关桥,一路上都是美水美景。

而在实施运河综保以前,运河两岸有建筑,桥下有卫生“死角”,大运河只可远观,人们却无法如此亲近它。从2003年到2010年,通过对运河两岸拆违、释放绿地、修建栏杆和码头、拓展桥下空间,23公里长的生态长廊融入了杭州人的日常生活。

而这,只是“新运河”进程中的一个长镜头。随着2005年杭州全面开启运河杭州段的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工作,运河焕发出前所未有的耀人光彩。杭州市运河综保委连续七次推出的“新运河”,每一次都是华丽丽的转身,每一次都带给人们莫大的惊喜。

2006年第一次推出新运河。游步道全线贯通,运河两岸30米-50米的绿化带全部释放出来,给老百姓增加了休闲空间;当年国庆节“10万人手拉手拥抱大运河”活动,引起了轰动。

2007年第二次推出新运河,重点启动了小河直街历史街区的保护。小河直街历史街区还获得2007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2008年第三次推出新运河,重点打造了以运河为中心的三条水上黄金旅游线,实现运河与钱塘江、上塘河、西溪湿地的贯通,这在各地的运河综合保护实践中尚无先例。运河上具有杭州特色的漕舫,使游客在杭州的“贡多拉”上可以体验当年乘坐画舫欣赏运河美景的感受。

2009年第四次推出新运河,重点对桥西历史街区、大兜路历史街区进行保护,利用工业遗存空间打造三大国家级博物馆,并第一次在塘栖推出新运河,塘栖新城一期工程亮相。

2010年第五次推出新运河,香积寺开放,塘栖水北街、大兜路、桥西历史街区同时开街。

2011年的“新运河”,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开馆、杭州青少年文化创意中心开班、“运河天地”开业、京杭大运河杭州历史风情旅游区旅游活动月开幕。自此,拱宸桥西的工业遗产博物馆群落形成,运河旅游也有了自己的节日。

2012年,运河4A级景区亮相,塘栖水南街、小河直街三期、大兜路二期特色街区推出。

运河的每一次蜕变,每一次华丽转身,都让人眼前一亮。运河主城区段从以前单一的防洪排涝和通航河道变成步步有景、处处可观的景观河道。更重要的是,运河的每一次变化,都是为了更好地“还河于民”。

从家门口流淌而过的运河,真正融入到每个杭州人的生活和生命中。

从“治水”开始运河发挥的现代新作用

水,是运河的灵魂,是最主要的环境因素。运河的灵气赖于斯,运河的治理,可以说也是从水开始的。

流淌了上千年的大运河,显示了我国古代水利航运工程技术领先于世界的卓越成就,而要它在现挥新作用,首先必须在水上做些文章。

上世纪80年代,杭州提出运河综合治理,首先一个可行性研究报告是江河沟通工程。从艮山门向东开凿了6公里,然后又兴建三堡船闸,这样船可以从运河直接往南开到钱塘江。而不必像以前那样,从中河到龙山河再到钱塘江。

三堡船闸的运行,开启了运河南端出口,让运河通向了更大更远的世界,为古老的运河创造了新的生机与辉煌。

与此同时,水的另一个问题——水质问题,也引起了重视。

跟现在惠及两岸200多万居民的生态运河不一样的是,运河里的水曾经又黑又臭。李包相主任那时住在叶青兜,他记得当时单位挑房子,大家都不愿意挑靠近运河的。临运河的房子,窗户也都不会对着河,与现在的“河景房”不可同日而语。

当时有人开玩笑说,船从运河开过去后,那些地方冒热气,点一根烟说不定会烧起来。意思是说淤泥下面沼气太重了,可以一点就着。

针对此,运河综保委的前身——建委下属的一个运河截污机构,专门进行运河两岸的截污纳管工作,对运河进行疏通、疏浚,使水质取得好转。

以2000年为节点,对运河的治理工作之前就已经在做了,之后对运河的治理更为明确。2000年,在杭州市九届人大五次会议上形成决议,提出了运河综合治理的十六字方针(截污、驳坎、清淤、绿化、配水、保护、造景、管理),对整个主城区运河进行疏浚、修缮。2002年,杭州市第九次党代会上,运河综合治理提升到运河的综合保护,列入了杭州十大工程之一。

机构上面,从截污处理工程建设指挥部到运河综合保护指挥部再到运河综合保护委员会、运河集团,一步步的变化也说明政府对运河保护的重视。

把运河治理好,把运河的水治理好,让人民感受到运河的现代魅力,这是初衷,也是使命。当时在建委工作的李包相主任记得很清楚,1999年他曾起草一个对运河的治理规划,就涉及如何截污纳管,把运河两岸做成诗情画意。

截污、清淤、驳坎、绿化、引配水、市区河道整治、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经过一系列措施,污染源减少了,河底的淤泥被清理了,钱塘江的水引来了,运河的水质有了明显提升。

纵向来看,运河的水比以前好,臭味没有了,基本上属于四类、五类。不过运河水质提升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因为杭州的水系当中,运河水位最低,水往低处流,这也给运河水质治理带来一定难度。

为了进一步改善运河水环境质量,2012年9月杭州成立了运河及城市河道长效管理领导小组及运河清洁水体办公室,同年10月,编制完成了《杭州市运河清洁水体专项行动方案》,明确了运河水体治理“三年行动计划”。

李包相主任说,水体治理是个渐进的过程,任重道远。要按要求全力做好水体的清洁和治理,做好运河的文化提升,把运河作为美丽杭州的一个篇章。

打捞运河历史连接运河现在未来

拱宸桥下,大运河的水缓缓流淌。桥西端的桥西直街,咫尺远的刀剪剑、扇、伞博物馆,以及附近诸多的工业遗存,这一切,把运河的过去和现在连通起来。从个人的角度说,李包相主任很喜欢这处地方的特色和味道。如果运河上恰有游船或是货船经过,花开花落,船来船往,那依然是一道美妙的风景。

2003年,杭州市启动大运河(杭州段)综合保护工程时,就提出三大目标:还河于民,申报世遗,打造世界级旅游产品。

如今,第一个目标已经基本实现,经过10年努力,杭州运河沿线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眼下,第二个目标运河申遗进入了最后冲刺阶段。去年,运河(杭州段)景区获评4A级,在打造世界级旅游产品上迈开步伐。

因为起步早、立意高、目标远,运河(杭州段)的申遗工作被国家文物局高度评价:走在全国前列,成为示范点的“样本”。作为杭州市运河综保委主任、市大运河申遗办副主任,李包相主任对大运河申遗很有信心。他认为,运河综合保护工作为申遗奠定了基础,而申遗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运河。两者相辅相成。

在对运河的保护和传承过程中,杭州的做法特别之处在于:不仅仅是恢复运河的历史遗存,更是要恢复运河的文化记忆。不仅仅要梳理运河的文化,更是要试图输出一个文化运河的价值观。

杭州的历史遗存众多,运河综保开展中,一大批不同时代、不同用途的省级、市级文保单位和工业遗存得到了有效的保护、修缮和合理利用。运河综保先后保护修缮了香积寺、桑庐、富义仓、拱宸桥、通益公纱厂、中心集施茶材会公所、广济桥、乾隆御碑等省市文保点。

在保护这些历史建筑、历史街区和工业遗存时,借助专业力量对历史价值、历史依据等进行挖掘和整理,在规划阶段充分听取民众的意见,将运河边的众多文化遗产原汁原味地保存下来。

对工业遗存的保护和利用,再三推敲,既能够使遗存保留下来,又要使它们通过合理利用焕发新生。比如由大河造船厂改造的“运河天地”,光看建筑群的外观已经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通过“老瓶装新酒”,引入电影院、时尚餐厅、精品服饰店、KTV等,丰富的业态使得这个地方已经成为城北百姓的重要休闲娱乐场所。

今年6月份“运河新十景”的评选,有5000多杭州市民参加,“广济通衢”、“武林问渡”、“拱宸邀月”、“凤山烟雨”,“三堡会澜”等,一个个名字都很美,是专家和市民智慧的碰撞,是城市的文化记忆,是文化运河价值观的体现。

每个杭州人心中都有一条河。每个杭州人都有运河情结。杭州人长期枕河而居,生于斯,长于斯,享受着运河,品味着运河,点缀着运河,保护着运河,使大运河杭州段成为贯穿中国东部,沟通五大水系的大运河中最有活力、最有魅力的风景线。

如果申遗成功,运河方面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做,可以做。打造集水陆码头、精品酒店、文化演艺于一体的运河国际旅游综合体,全面提升运河景观、切实改善运河水质、深入挖掘运河文化,迎接运河的“后申遗时代”。

李包相主任说,运河的综合保护无止境,就像有一道接力棒,要一棒一棒传下去。运河梦,是一个永远洋溢着活力,焕发着生机的美丽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