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莫让“自主“成“自由”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化学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独立地学习化学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化学学习活动的效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需要一定的计划、方法和程序,教师要有目的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知识水平及认知能力,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实践中学会自主学习。本文介绍了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利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培养的策略,以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贯穿学科教学的始终。
关键词:自主;化学教学;自主学习能力;有效策略
一、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意义
知识经济时代的显著特征是知识的更新速度不断加快,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对终身学习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促进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人所受教育的精华是自己教给自己的那一部分”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要倡导学生自主参与、探究发现、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经验与学习兴趣,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分依赖教材、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2]。学习是一种学习者主体加工与意义建构的过程,学习作为一种有内在心理倾向的活动,离不开学生的主体参与,知识的灌输是外部的、被动的,知识的探究与内化是应该是主动的,学习过程应当是一种主体探究的过程,只有让学生切实地感受到自己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探索者,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主人,积极主动地汲取知识、追求真理。
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 由于心理发展水平的不同、学习经验的不同, 致使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呈现出不同的水平[3]。自主学习是一种学生主动参与的、建构性的学习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在内在学习动机的驱动下, 运用元认知监控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计划、调节与反思, 采取行之有效的认知策略主动地获取知识, 并将获得的知识运用于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4]。
二、从案例分析看当前学科教学中开展自主学习的现状
案例一:形同虚设的自主学习
背景:初三化学《糖类 油脂》教学
过程:教师在引入新课以后,要求学生先自学糖类的知识,在简单公布学习内容以后,留了十分钟让学生看书,整个过程中教师随意在教室内走动,没有布置学习的任务,没有组织有效的自主学习活动,也没有关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整个过程松散随意。等时间到了以后,教师提了两三个问题,把知识简单陈述以后,这一学习过程也就结束了。
思考:现在多数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都安排了学生自学的环节,但基本上都是只说自学什么内容,没有自学要求,更没有自学后的讨论、质疑、归纳等重要环节,教师没有组织开展有效自主学习活动的策略,这样的自主学习成了名附其实的自由学习。
案例二:自主学习活动的有效组织
背景:初三化学《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
过程: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以后,适时明确自学时间、自学内容和自学要求,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开展自主学习活动。
自学时间:五分钟,
自学内容:课文(28-31页)
自学要求:1、氮气的性质和用途有哪些?2、稀有气体的性质与用途?3、空气的主要污染源与防治措施是什么?4、空气的首要污染物是哪些?5、了解空气质量日报的相关知识。
在自学以后,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回答问题,其他小组根据回答情况作出补充,逐步完善,适时归纳整理,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思考: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是有效开展自主学习活动的前提,让学生明确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自主合作的方式学习规定内容,达到解决自学前所提出来的问题这样的要求,这样的自主学习组织才是有效的。学生们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共同建立起学习群体并成为其中的一员。通过这样的协作学习环境,学习者群体(包括教师和每位学生)的思维与智慧就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3]。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学科课堂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现状不容乐观,从本质上,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应该当贯穿于学科教学的始终,在课前、课堂、课后等各个环节有计划、有目的的加以引导和培养,从而真正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化学教学中有效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1、课前预习,适时引导自主学习
心理学研究表明,适时呈现教学信息,能有效利用知觉的选择性,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为意义学习提供良好的学习心向。课前编制自学提纲,让学生有针对的查阅资料,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有据可依,为课堂教学中知识的归纳、整理做好铺垫。课前自学提纲的编制应贯彻即时性、实效性、一贯性与可变性原则。即时性是指这类提纲一般以课时为单位进行编制,并提前一天发给学生;实效性就是自学提纲的难度、数量要很好地加以控制,题量一般以5-7题为宜,以使学生通过自学后能解决相关内容,为课堂的深化作好铺垫;一贯性是指教师要持之以恒,并在使用过程中不断探索与改进,逐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变性是指自学提纲的形式应循序渐进,自学提纲的内容和形式要根据教学实际进行调整,可以尝试由填空式提纲过渡到简答式、讨论式提纲,最终转变为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提出问题,让学生相互之间通过讨论交流解决问题,切实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在自学提纲的使用过程中,我主要采取了以下步骤:⑴对简单陈述性知识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通过自学后,能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⑵课堂教学重在知识的凝练、归纳与整理,教学信息的加工与重组,帮助学生形成有效而完备的认知结构;⑶针对学生在自学后,仍不能解决的一些重点、难点问题,采用课堂“教学专题”的形式作为补充,教学专题的组织分层递进、分步实施,逐步实现知识的纵向迁移,提高学生综合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使自学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得以深化,形成了“课前自学——课堂整理——专题深化”这样一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教与学相互促进,既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又帮助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切实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2、课堂教学,有效组织自主学习
奥苏伯尔指出,有意义学习过程的实质,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观念建立非人为和实质性的联系,有意义学习的产生既受学习材料的影响,也受学习者自身学习的影响,其外部条件是学习材料必须具有逻辑意义,而内部条件是学生必须具有意义学习的倾向。课内自学环节的有效开展是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策略。
麦考姆斯是自主学习的现象学派的代表,1989 年,他在其论文《自主学习和学业成绩:一种现象学的观点》一文中,提出自主学致包含三个阶段:第一是目标设置。亦即个体基于对学习任务的分析、对自身能力的判断、对学习结果的预期,确定自的学习目标。第二是计划和策略选择。亦即根据既定的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能够完成学习目标的相应学习策略。第三是行为执行和评价阶段。在这一阶段,个体需要指引自己的注意,监控学习的进展,控制自己的情绪,调节行为与目标之间的偏差,最终还要对学习结果作出评价。
在课堂自学活动的组织与开展过程中,教师将教学内容划分成一些相应的知识板块,然后进行分块操作,以进一步增强课堂教学活动的层次感和条理性。针对每个知识块教学目标的达成,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以自学提纲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自学。课堂自学提纲一般以问题形式呈现,同时一并提出自学所需要的时间以及自学后要达到的具体要求;自学之后的讨论与交流是课堂自学活动进一步深化的必要措施,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针对自学后出现的问题,相互讨论与交流,以便对自学后所学知识进行加工与整合。如在《水是自然界宝贵的自然资源》一节的学习中,就主要是阅读自学法,教师通过设置适当的内容提纲及巩固练习,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本内容并解决相关问题,由于本节内容浅显,绝大多数学生能很快掌握好有关知识内容。
3、课后延伸,拓展培养自主学习
⑴布置课后自学任务
课后自学不受课堂教学的限制,能起到巩固知识、拓宽视野、激发兴趣的作用,也是切实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办法。课后自学可采取阅读的方式进行,要求学生在课后获取课堂教学内容的相关资料作为补充,可以是所学知识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也可以是对学生的学法指导、解题方法指导,课后自学材料选用的不宜太多,教师有选择地使用。
⑵布置研究性学习任务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与应用知识,研究性学习的知识除了学习材料种的间接知识外,学习者还要广泛地获取未经加工处理的第一手资料。获取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应用,作为已有学习方式的补充,研究性学习是拓展课堂教学时空的重要手段,学生根据自己制定的课题,去查阅相关资料,收集、处理有关信息,自我获取知识、应用知识,提高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
化学自主学习能力是逐步形成的,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一方面要帮助学生树立起对自身能力的积极认识,另一方面要对具体的自我过程进行系统训练。我们要遵循人的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积极创造条件自主学习化学的条件和因素,逐步增强学习化学的独立性,促进“教”学向自学转化,促进化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塞缪尔.斯迈尔斯,自己拯救自己[M],浙江文艺出版社,2012
[2] 刘春林, 新课程标准下化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05(Z1): 第16-17页
[3] 庞维国, 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J],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132-141
[4] 谭韶伟,毕华林,化学新课程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现状调查[J],化学教育.2009(11):42
[5] 庞维国,从自主学习的心理机制看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着力点[J],全球教育嘹望,2002(5):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