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课堂教学包括教师的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两部分,一些专家提到的课堂45分钟时间分配应是20+25;15+30;10+35都表明课堂应有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两部分。起主导作用的教学过程要服务于处于主体地位的教学过程,二者有机统一。但至今应有相当数量的教师还只注重教学过程,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我认为关注学生学习,既要从理念准确的定位思考又要在实践上认真落实,下面就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情感关注

一节新课,教师首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有经验的教师很注重上课的细节。

1、情绪饱满而不溢,乐而不忘怀

饱满的情绪可以使教者思维活跃,克服阻滞,并且通过面部表情和眼神传递给学生——一定是有意识的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把上一节课和课间的一切思绪都停止,克服闲杂的心理,把注意力集中在新一课的学习中,唤起学生学习新课的有意识注意。所以教师一定要用神态、语言暗示学生:上课了,大家准备好了吗?用期待的目光与学生的目光对接,使学生迅速意识并做出积极的反应,教师据此作出鼓励的眼神或满意的语言评价:很好,我们来上课学习,虽然只是几秒或几十秒的瞬间,但教师一定要传达到每个学生心中,并获得满意的反馈。可有些教师缺少与学生情感对接、心理暗示,使之心神凝聚的过程,仓促唐突地进行教学活动,其有效性已大打折扣。

2、自然而不随意

教师神态举止落落大方,能给学生以亲切轻松的感觉。为学生进入新课学习创造宽松心理空间。如果教师举止随意或夹带情绪,会让学生思维旁骛。比如,教师一脸严肃或愁容满面走进课堂,学生会猜测分析你:怎么不高兴啦?哎呦,今天怎么这样啊.....让一部分期待教师关注的学生失落了。

3、简洁而不拖沓

教师在给学生足够的关注并获得积极的信息反馈之后,应迅速进入新课学习的中心活动。把学生饱满的情绪不失时机地引领到学习中,否则拖拖沓沓,东拉西扯,无所顾忌,迟迟不能入题,会让学生饱满的学习兴趣丧失殆尽。

二.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

听了许多教师的课,他们的课堂教学活动基本上是这样的:①教师导课,引出新课。②交代背景和作者。③读课文。④检查落实字词。⑤整体感知课文内容。⑥理解并概括部分内容。⑦把握文章主旨。⑧体会文章的表现手法。⑨课堂练习。有这么多环节,基本上都是教师完成的,课堂里学生的活动,只是识记字词,再读读课文,并做一点理解分析课文内容但又浅尝辄止,大多环节学生只能袖手旁观。为什么会这样呢?很多老师会说,课堂时间太紧,教学任务太重,让学生去做,害怕讲不完。我们对这些老师说的话深表同情和理解。但我们也要说:时间主要是让学生来学习的,教师使用课堂时间是为了激发学习兴趣,明确学习内容、要求,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我们的责任是教之以法,导之以学。害怕讲不完,说明教师的理念定位在以“讲”代“学”上。如果一个游泳教练在45分钟的课堂上大多数时间是他辛苦的潜入水中游泳,运动员在池边只是呆看,当板凳队员,那么运动员何时才会游泳?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合理地安排时间,让学生去体会、实践,有序地完成学习任务。

1、关注学生心理体验

例如:有这样一种常见的课堂现象,教师说:“请快速的把课文读一遍。”可学生没读完,就击掌叫停。教师说:“请同学们概括文章内容。”于是,课堂沉寂下来,学生们紧张的投入“概括”这一任务中。可一会儿教师又说:“好,时间到,哪位同学给大家说说你的概括结果。”一片漠然,全场冷落,师生相互尴尬、纠结,只好教师说了(个别教师还发一通牢骚,说学生笨蛋,学生没有得到启发激励反倒情绪抵触了)。学生只成了无聊的看客、听客了。

结果为什么会这样呢?一句话,对学生的感知体验关注不够,首先,“读”这一环节处理得就很草率、粗糙。第一遍读课文,是学生听范读,还是学生朗读,或是默读,采取哪种方式有利于学生受感染、感知。另外,学生朗读一遍课文需要多长时间(无论是个别学生,还是整体齐读)。如果学生没有读完就叫停,那么会莫名奇妙,老大不乐意,而且也未完成充分感知活动,那么教师再让他完成下一思维活动——概括,学生在不乐意,又无感知文章内容的情况下,怎能完成教师交给的任务呢?学生读课文,教师要注重方法指导,交代任务明确,使学生的学习会在教师方法的指导下,明确学习目标及价值指向,而进行的有意识地思维活动,并为下一活动蓄势铺垫。第二,概括。学生心想:“怎么概括呀?”那么教师要告诉学生,把课文中哪些信息筛选出来,然后把他们整合在一起,并用一句话表达出来,这样,学生就清楚了,会做了,也乐意去做。所以,教师能站在学生的角度体察学生的认知需要,教与学就统一了。

2、关注学习方式

如今课堂上,有一种学习方式——合作学习,小组讨论。为什么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呢?一些教师对讨论知之不多,说:“讨论,课堂气氛活跃,避免死气沉沉的听课,评课的都看着效果好。”于是有的教师在学生对问题没有通过个体独立思考,完全没有己见的情况下就讨论,两手空空,大家面对面,合作的结果还是空。甚至对纯客观性没有异议的问题也要搞探究——其价值是在学习之外,图课堂热热闹闹而已。如果教师能站在学习者学生的位置上想想,就会明白怎样组织“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学生从事一题多解,或一路多阶等一些复杂的思维活动时进行的活动方式。在经过每个个体独立思考后,通过相互传递信息,交流,思考,相互启迪,比较,评价,印证,筛选。通过合作学习达到统一思想,达成共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最佳答案,从而完成学习任务的集体学习方式,更是落实实践性原则的需要,岂是凑热闹一般儿戏。教师在合作学习中要留心细节,适当点拨,整体把握全过程。

3、注重生成,及时评价

课堂生成“质”与“量”是反映有效课堂的主要标志,而生成要通过学生调动多种感官,相互传递信息,再通过一系列的思维活动来完成。

所以,在学生学习活动中,要不断提问,教师及时获取学生的反馈信息,随时掌握学生思维方式,思维指向并及时评价,点拨是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障碍,或帮助学生走出误区,矫正错误,启发学生运用正确的思维方式思考,驱动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评价的内容应是学生认知结果的正误,是否完整,是否恰当,是否端正饱满,态度表达是否正确、主动、流畅等等。

学生在渴望教师充分保护他们学习积极性的前提下,给予及时定量,定向、定性的评价,来满足他们的心理期待。更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热切关注。可如今课堂上一些教师不擅长运用评价的教学手段,盲目地运用“好”“不错”“真棒”“鼓掌”这些鼓励是十分模糊的评价,而责备、批评乃至于漠然置之更是不可取的,因为学生没有获得自己所期待的关于情感态度、思维方式及结果正确与否的裁定。这些不足在一些教师身上表现得非常突出。

“以人为本”的教学,要通过关注学生学习过程来兑现。“过程”体现学习融入生命成长的内在价值,对“过程”的体验和反思,是学生在学习之中体现自我价值观、幸福感、成长感的确证与保障。

何风波,教师,现居内蒙古通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