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异样宝宝的早期信号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异样宝宝的早期信号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走进“星星雨”(孤独症儿童特教专业机构),很同情和理解那些因为错过最佳治疗时机而痛苦自责的父母。 为了避免悲剧重演,在此,我们想提醒那些新手妈妈:一些疾病起病隐匿,如果不认真观察,很难发现蛛丝马迹,要及早察言观色,发现宝宝发育异常的信号,否则会给宝贝造成终生遗憾。

孤独症

儿童孤独症,又称儿童自闭症,是起始于婴儿时期的一种广泛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患儿的精神活动与环境脱离、行为离奇、孤僻离群、沉缅于自己的病态体验中,别人无法了解其内心的喜怒哀乐,多在三岁之前起病。

早期信号

4~6周

常哭闹,但不是有需求。

3~4个月

不笑或对外界逗笑没有反应,不认识父母。

6~9个月

对玩具不感兴趣,别人要抱他时不伸出手臂,举高时身体僵硬或松弛无力,不喜欢把头靠在成人肩上,没有喃喃自语。

10~12个月

对周围环境缺乏兴趣,独处时呈满足状,长时间哭闹,常有刻板行为如摇晃身体,不会玩玩具,只会重复一个固定动作。与母亲缺乏目光对视,不能分辨人,对声音刺激无反应,不用手指东西,不会模仿动作,语言发育迟缓。

13~24个月

睡觉不稳,甚至通宵不睡;不嚼东西,只吃流食或粥样食物;喜欢看固定不变的东西;刻板的手部动作,肌肉松弛,常跌倒;缺乏目光对视,看东西只是一扫而过就移至别处;没有好奇感,对环境的变化感到不安或害怕;语言发育慢,能跟说一些词,但不理解。

2岁以上

有独特的兴趣对象,患儿对一般儿童所喜欢的玩具、游戏、衣物不感兴趣,而对一般儿童不作为玩具的物品倒非常感兴趣,如喜欢圆的物品、可旋转的玩具、泥土、修理工具等。

追根溯源

孤独症的病因至今未明,可能与以下原因有关:如心理因素、遗传因素、围产期并发症以及器质性因素,患有先天性脑发育异常。

重视理由

孤独症的治疗以教育和行为矫正为主,由于本病属终身疾患,所以教育和指导也是长期的过程。小儿出生后头3年内是大脑发育最快、可塑性最强的时期,父母应抓住3岁以前这个智力开发的关键期,有针对性地对患儿进行训练。康复训练的内容是多方面的,重点是教会他们生活自理、与人交往的方式和技巧、与环境协调配合、个人行为规范及公共设施利用等基本技能。

脑瘫

早期脑瘫的孩子,特别是轻者容易被忽视,有的即使能引起家长和医生的注意,但常常被误诊为佝偻病、营养不良或软骨病等,这是因为受损脑细胞的部位和程度不同,患儿的症状也不同,因而不太容易确诊。但是早发现孩子是否患有脑瘫非常关键,它决定了孩子能否及时治疗。

早期信号

宝宝很少动。

吃奶时无力,经常呛奶和吐奶。

哭声微弱或阵阵尖叫。

脑瘫患儿一般运动功能的发育明显落后于同龄的正常儿童,如1个月不会抬头;2个月还不会笑;4~5个月还不能翻身;8个月不会坐,不会抓东西;1岁多还不能行走或说话等。

不能坐立、行走、肢体很硬,被大人扶着站起时,双下肢像棍子一样发直或双腿像剪刀一样交叉。

双手发抖或双手不停地颤动。

追根溯源

如果胎儿在宫内受到严重的损害,孩子出生时就会表现出明显的小头畸形、脑或脊膜臌出等。

生产时不顺利,比如产时过长、产后缺氧、窒息等。

重视理由

从现在的医学观点看,及时对脑瘫患儿进行治疗,可以最大限度地刺激受损的脑细胞,使孩子获得最好的治疗效果。年龄越小,受损脑细胞的可修复性越大。最佳治疗期在1岁之内,如果错过早期治疗的时机,孩子的康复就比较困难了。

失聪

正常婴儿在出生时便有听觉,如果发现孩子在发育的各个阶段不具备以上功能,就需要到正规的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

早期信号

1个月的宝宝对铃声没有反应。

2个月时,睡觉时即使发出很大的声响,也不会惊醒。

4个月时在他的后面拍手,他也没有反应。

6个月的孩子对自己手摇玩具发出的声音反应淡漠。

8个月的孩子听到别人叫他的名字无动于衷,不会寻找声源。

8~10个月时对身边的声音没反应,如电话铃声、打雷声、汽车声、吸尘器发出的轰鸣声等。

10~15个月时无法根据你的提问,指出人、动物、汽车等。

不如正常婴儿活泼,不会咿呀学语。

习惯用眼睛观察成人的口唇动作、手势来理解成人的意思。

追根溯源

怀孕时将耳机放在肚子上,让胎宝宝听音乐。

母亲怀孕时尤其前3个月患流感、风疹。

有听力障碍家族遗传史。

出生时缺氧、早产。

宝宝出生后用过耳毒性药物(链霉素、庆大霉素、洁霉素、强的松等),或出现高烧重病、各种疾病(如美尼尔病、脑炎、腮腺炎、突聋、肿瘤)、噪声、外伤等因素皆可造成不可逆性耳聋。

重视理由

听力障碍的患儿应该尽早进行听力训练,且越早越好。如果说新生儿期听力丧失而未能在16~24个月前开始治疗,常会危及婴儿早期语言及学习能力形成,如果错过幼年时期,则将终身成为聋哑残疾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建议,儿童从新生儿开始就应该接受听力检查,早期进行科学语言训练,以达到聋而不哑,提高智力水平。

腺样体肥大

腺样体肥大系咽扁桃体增生。儿童腺样体肥大常属生理性,婴儿出生时鼻咽部即有淋巴组织,并随年龄而增生,6岁时即达到最大程度,以后逐渐退化,若其影响全身健康或邻近器官者,才称腺样体肥大。

早期信号

睡眠时张口呼吸,舌根后坠常有鼾声,夜寐不宁。

鼻分泌物多,说话时有闭塞性鼻音,语音含糊。

吞咽与呼吸之间共济运动失调,常发生呛咳。

分泌物下流刺激呼吸道黏膜,易患气管炎。

因咽鼓管受阻易引起非化脓性中耳炎致听力减退,鼓膜内陷。

患儿长期用口呼吸、鼻子不通气,易造成头部缺血、缺氧,出现精神萎靡、头痛、头晕、反应迟钝等现象。

追根溯源

儿童时期易患急性鼻炎、急性扁桃体炎及流行性感冒等,若反复发作,腺样体可迅速增生肥大,致加重鼻阻塞,阻碍鼻腔引流,鼻炎鼻窦炎分泌物又刺激腺样体使之继续增生,形成互为因果的恶性循环。常与慢性扁桃体炎合并存在。

重视理由

小儿的腺样体肥大引起的打鼾常被家长忽视,但因长期张口呼吸,致使面骨发育障碍,上颌骨变长,硬腭高拱,牙列不整,上切牙外露,唇厚,面部缺乏表情,有痴呆表现,形成“腺样体面容”。发展到这一步,就很难恢复了。如果症状不是十分严重,可以先观察一段时间,预防呼吸道感染,腺样体也有可能逐渐萎缩,当然这是最理想的了。对于腺样体肥大,目前最好的治疗办法是手术切除,术后效果良好,一般4岁以上即可手术。

弱视

弱视是指眼球无器质性病变,戴上矫正视力的眼镜后仍达不到正常的视力水平。弱视是危害性较重的小儿眼病,不仅影响小儿视力,更重要的是患儿双眼同看一物体时不能产生完整的立体感,使许多精细的操作或需要有正常立体视觉的工作均无法完成。

早期信号

发现宝宝经常过度地揉眼睛。

看东西时总是闭上一只眼睛、歪头或转动头。

眨眼次数多,脚下常常被小东西绊倒。

看东西时物体靠得很近,不能看清近处或远处的物体。

宝宝总抱怨自己看不清东西、看东西有重影(复视)、看近的东西时想吐。

当有以上问题时,用手电筒照看宝宝的眼睛,发现光点不在瞳孔中央。用手掌交替遮盖眼睛做比较,可使检查效果稍好。

追根溯源

除了先天性弱视,可能是由于婴儿出生时视网膜或视神经通路出血,影响了视功能的发育而形成。

有斜视的小儿,常因视觉紊乱(如两眼看一物为两物)而不适,为消除此不适,大脑的视中枢主动和制斜眼所传入的视觉冲动,久而久之,形成弱视。

重视理由

为了保证宝宝拥有健康的视力,即使眼睛没有明显的异常,妈妈也应在宝宝3岁之前带他去眼科,做一次眼睛检查,这样才可以及早将那些不易察觉的斜视和弱视发现出来,避免丧失最佳治疗时机。

3岁左右是治疗弱视量佳时期。在最佳年龄进行治疗,疗程短且疗效好,而且大部分能治愈。一般超过6岁则效果较差,过了12岁以致无法治疗。

多动症

儿童多动症是一种由于大脑功能轻微失调而导致的行为异常的疾病,又叫“注意缺损障碍”。其致病原因尚不十分清楚,据观察,本病与遗传、环境、饮食、生活习惯及教育方式等因素有关。

早期信号

活动过度,不能静坐,动作过多,经常摆弄各种物品。

走路以跑代行,经常摔跤。

注意力难以集中,上课不专心听讲、作业潦草、做事有始无终、注意力集中短暂、学习困难。

易丢失自己的物品。

即使看幼儿喜欢的书、动画片也无法安静下来。

情绪不稳、性情急躁、易激怒、常不顾后果和危险。

啃指甲、说谎话。

喜怒无常,要求必须立即满足。

追根溯源

孩子吃了某些食品后特别亢奋、难以入睡,尤其是摄入巧克力、可乐类饮料或其他甜食后,会显得精力充沛、情绪高昂、跳来蹦去,显得极度活跃。

环境污染可导致儿童的行为改变。汽油、洗涤液、甲醛、香精、空气清新剂和其他化学制剂都可让儿童易激动、易怒、暴躁、注意力飘忽不定、爱走神、有攻击性、沮丧、活动亢进。

重视理由

多动症的实际发病时间多半是在幼儿时期,有的甚至早在婴儿时期,但其求医就诊的年龄多数为6~12岁。此时孩子已经进入学校学习,课堂纪律要求严格,使其症状更为突出,从而引起父母的焦虑不安和学校老师的关注。

应该从孩子上幼儿园时家长就要注意这些早期信号,及早纠正。

TIPS:

6招帮助妈妈及早发现宝宝异常信号

一些信号容易被新妈妈忽略,而延误治疗时机。建议新妈妈应用以下方法,及时发现宝贝发育中的异常情况。

手边常备一本育儿书,哪个月龄宝宝会做什么,语言、动作能力发展如何做到心中有数。

1个月后,多带宝宝外出,多与其他妈妈交流一下宝宝们的情况,会得到不少育儿知识。

网上的交流越来越多,加入某个育儿论坛,有何情况问一问,聊一聊,能打消新妈妈的担心,寻些经验。

宝宝会走后,为他创造条件,和小朋友一起玩,家长在一旁观察宝宝的表现,比如去麦当劳,或上半日幼儿园、亲子班等。

3岁以后宝宝要上幼儿园,看他是否能遵守老师的要求,是不是行为与同龄的宝宝差不多。有空多陪宝宝才能及时发现问题,不要完全依赖于保姆或是老人。

出现问题及时带宝宝就医。